張西流
2米高的巨型稻,樹一樣高的甘蔗,一個個金黃的柚子……五彩斑斕的農產品展示區成為最亮麗的風景線。21日上午,“學用‘千萬工程’禮贊豐收中國”2024年南寧市慶祝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啟動儀式吹響號角,正式拉開全市2024慶祝中國農民豐收節序幕。活動現場的現代農業豐收展示、特色農產品展銷與品鑒、農耕文化體驗及科普、全民打卡共慶豐收等主題內容吸引了眾多市民參與,與農民朋友一起共享這場好看、好吃又好玩的豐收盛宴!
中國是農業大國,中華農耕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中國農民豐收節”作為一個鮮明的文化符號,賦予新的時代內涵,有助于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有機融合。農民是中國人口的最大多數。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將極大調動起億萬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升億萬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
然而,必須正視的是,我國雖然是個農業大國,但農業人口卻在急劇減少。特別是,農村的青壯年勞動力大都外出打工,勞動力“青黃不接”、農業“后繼無人”的情況,在各地相當普遍,已成為一種不容忽視的社會現象。因此,鼓勵和支持年輕農民留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是當前和今后做好“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特別是,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歷史關口,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扛起糧食安全的責任,堅決打好耕地保衛戰和種業翻身仗,需要更多的新型職業農民描繪中國豐收的壯美畫卷。
新型職業農民,是指以農業為職業、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能、收入主要來自農業的現代農業從業者,包括生產型職業農民、服務型職業農民、經營型職業農民三種。此前據媒體報道,近兩年來,我國已培育各類新型職業農民2000萬人。可以預料,當農民成為一種職業,新的理念、經營知識等,將會培育和造就數以億計的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成為返鄉入鄉創業的先鋒隊,成為帶動鄉村振興的有力推手。
特別是,今年的中國農民豐收節,以“學用‘千萬工程’禮贊豐收中國”為主題,表明豐收節逐漸成為一種風俗,已深入人心,成為億萬農民自己的節日。換言之,中國農民豐收節,將會感召更多農民回歸田園,將農業生產、經營和管理,視為一項神圣職業。因此,我們在構建和完善農民職業化相應制度設計的同時,應堅持不懈地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擴大投資和消費都要把重點放在農村;特別是,要更加注重提供充分的就業、醫療、養老等保障,解除新型職業農民后顧之憂,感召和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回鄉成為新型職業農民,成為推進鄉村振興新生力量。
本版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