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編輯 吳瞬 安宇飛
近日,比亞迪發布了“萬人招工”的招聘信息,在深汕比亞迪汽車工業園集中招聘萬名操作工和技術工。8月29日,證券時報編輯來到工業園的一期項目廠區,現場了解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招工情況。
現場先后有多批求職者正在等候比亞迪相關人員接引他們進入廠區辦理入職手續或進行體檢。求職者大部分在20歲到30歲之間,大都搭乘直達招聘中心門口的公交車或者“摩的”而來。
“我昨天在比亞迪面試通過了,今天就是來辦入職手續的。”現場一名求職者告訴編輯,他應聘上了技術工的崗位,具體崗位和工作職責目前尚不清楚,但對于能進比亞迪工作感覺很滿意。
在深汕比亞迪汽車工業園的二期項目廠區,一位比亞迪人事經理告訴編輯:“目前廠區的員工數已有兩萬多人,未來完全建設完成后,崗位需求達5萬多人,因此,招聘更多人也是勢在必行。”
據了解,深汕比亞迪汽車工業園一期項目為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項目,2024年6月實現滿產,可實現100億元年產值,提供超過1.8萬個工作崗位。深汕比亞迪汽車工業園二期項目總投資200億元,將打造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及核心零部件生產基地,可提供3.6萬個工作崗位。目前,深汕比亞迪汽車工業園二期小漠西地塊廠房已實現達產,小漠東地塊和鵝埠片區地塊正在加快建設,需要大量技術工人擴大生產。
上述人事經理表示:“我們這邊廠區是新建設的,雖然廠區內的配套已十分豐富,但廠區外相比深圳等地還是有距離。另外,目前年輕人普遍不愿意進入工廠工作,這是整個制造行業都面臨的共性問題。”
新能源汽車產業普遍存在人才缺口。工信部數據預計,到2025年,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人才缺口將達103萬人,其中既包括普通工人,也包括專業技術人員。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向證券時報編輯表示,新能源汽車產業出現人才缺口主要有四大原因。其一,新能源汽車技術更新換代迅速,現有人才技能可能難以跟上市場需求的變化;其二,新能源汽車產業涉及多個領域,如電池、電機、電控、智能化、網聯化等,需要跨學科、跨領域的人才;其三,目前高校和職業教育機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人才培養尚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導致人才供給不足;其四,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不斷擴大,企業之間的搶人競爭也日益激烈。
目前,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的競爭已經來到“拐點”。據乘聯會數據,2024年7月我國新能源乘用車的國內零售滲透率突破50%大關,首次超越了燃油車。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