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適逢世界環境日,首屆觀音山杯·生態文學獎頒獎活動在東莞觀音山隆重舉行。中國作協原副主席、著名作家葉辛,中國作家協會社會聯絡部主任李曉東,生態環境部原新聞發言人、宣傳教育司原司長劉友賓等嘉賓出席活動,并為獲獎嘉賓頒獎。隨后,領導嘉賓及獲獎嘉賓一行,走進觀音山,包攬漫山自然風光,感受獨有的自然生態環境,并在觀音山文林種下生態文學“希望樹”。當天下午,還舉行了以“生態文明建設與生態文學擔當”為主題的研討會,40多位知名生態作家圍繞生態文學創作與創新,展開深入的交流探討。
創設大獎向生態文學致敬
首屆觀音山杯·生態文學獎頒獎儀式隆重熱烈。活動吸引了來自北京、吉林、內蒙古、陜西、山東等全國各地的獲獎嘉賓,更有從馬來西亞趕來的獲獎嘉賓,齊聚觀音山,共襄生態文學盛會。
主辦方還特別邀請了中國作協原副主席、上海市文聯副主席、著名編劇、作家葉辛,中國作家協會社會聯絡部主任李曉東,生態環境部原新聞發言人、宣傳教育司原司長劉友賓,《散文海外版》主編王燕等著名作家作為頒獎嘉賓。中國作協原副主席葉辛將一等獎頒授給了著名散文家梁衡。頒獎現場氛圍熱烈,獲獎嘉賓還分享了獲獎感言和創作心得。梁衡以獲獎作品散文《樹梢上的中國》發表了創作心得,他表示:“今天能領到這項一等獎,我感到很榮幸,也感到很意外。感謝觀音山創設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今天大家聚在一起做一件利于生態環境發展的大事,非常有意義。觀音山,開了一個好頭”
嘉賓們對首屆觀音山杯·生態文學獎給予了高度肯定,表示活動規格很高,有意義。主辦方如此重視生態文學創作,十分難得,給了一大批從事生態文學創作作家們信心和動力,很是欣慰。希望這個獎項能繼續高規格辦下去。
世界環境日 種下生態文學“希望樹”
頒獎儀式結束后,嘉賓們及生態作家們集體游覽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雨后的觀音山,層巒疊翠,云霧繚繞,空氣清新,一派生機盎然。作家們一路游覽,分別到觀音山城門樓、見龍景點、山頂感恩廣場等特色景點區域參觀打卡,大家紛紛為觀音山的生態建設和人文沉淀,大加贊賞。
在觀音山游覽過程中,體驗觀音山狀元文化、感受觀音山自然生態風光之余,作家們在觀音山文林,參加植樹活動。現場,作家們揮鍬、培土、植樹、澆水、掛牌,樂此不疲。作家們紛紛表示,6月5日世界環境日,在觀音山植樹,非常契合活動主題,也很有意義。今天種下了生態文學“希望樹”,希望這些樹如同觀音山杯·生態文學獎一樣,茁壯成長,碩果累累。
以生態文學擔當 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6月5日下午,嘉賓們及生態作家們共同參加了主題為“生態文明建設與生態文學擔當”的研討會。研討會現場,與會嘉賓紛紛結合各自當地的生態環境,生態建設思考,以及生態文學創作發展,展開了分享互動,研討交流。
人民日報社原副總編輯、原國家出版總署副署長、著名散文家梁衡先生,結合其創作的生態文學作品《樹梢上的中國》,談了他對研究樹和文學的關系,介紹了人文森林學的概念。他認為,樹作為自然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有生態的功能,更有人文的意義。他現場分享了,走訪、采寫了各地的名樹、大樹、怪樹的有趣經歷。他表示,一棵樹,可能見證了一段歷史演變,也可能見證了名人故事。可謂是樹“說”歷史。對于觀音山作為民營企業,出資重獎生態文學的創舉,梁衡先生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勉勵活動繼續辦好、辦大。
中國作協原副主席、上海市文聯副主席、著名作家葉辛先生,也暢談了他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解,他結合對古茶樹的保護與開發,談了生態建設與發展的關系。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生態文明建設發展的前提條件和基礎。我們應該從文學中汲取保護生態的力量,并將生態保護的意識傳承下去。
中國作家協會社會聯絡部主任李曉東對本次研討會的主題與意義表示肯定,他表示:“文學與擔當相互聯系,是文學史上的第一次,第一個擔當,是觀音山舉辦生態文學論壇的擔當。第二個擔當是觀音山對于生態建生的擔當,25年來把觀音山從一座荒山變成了一座具有文化底蘊的生態文明景區。第三個擔當是觀音山對生態文學的擔當,多年來觀音山一直深耕生態文學,舉辦多次生態文學活動,鼓勵廣大作家把自己對生態的熱愛和理解用文學的形式表達出來,第四個擔當是觀音山對本次活動的擔當,早在兩年前,觀音山生態文學基地順利掛牌,在各位不斷努力下,克服曲折困難,終于迎來了今天的首屆‘觀音山杯’生態文學的頒獎,這四個擔當的精神體現了觀音山對生態文學的熱愛,是生態文學的核心力量。”
生態環境部原新聞發言人、宣傳教育司原司長劉友賓結合其多年從事生態環保宣傳教育工作經歷,做了精彩分享。他表示,中國生態文學的萌芽,可追溯至古人筆下的山水詩篇,但那時它只是作為文學的一種點綴。直到工業文明時期,生態文學才真正走入公眾視野。近年來,我國生態文學發展勢頭強勁,它不僅是講述中國環保故事的重要載體,更在建設生態文明中擔當起重要角色。文學與生態相互滋養、共生共榮,展望未來,它們必將攜手前行,為保護和建設中國的自然生態作出更加卓越的貢獻。”
《散文海外版》主編王燕對生態文學發表了見解:她認為關注自然,愛護自然不是一句口號,更是一種文學導向。每個人無論是書寫者,還是普通老百姓,對自然的關注是義不容辭的,我們從文學角度呼吁或呼喚,更多的寫作者來關懷。我們對自然文學寫作,首先對生活和自然要熱愛,我們才有擔當和責任。通過我們的書寫去影響更多的人,來關注生態文學建設。
經過一下午的交流互動,生態作家們各抒己見,深入交流互動,紛紛表達希望觀音山杯·生態文學獎活動堅持辦好,辦出更大的成果,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文學發展。
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