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寒冬下,醫藥圈高管變化頻頻。
國內“PD-1四小龍”之一的君實生物也在近期損失兩名大將,分別是公司非執行董事HAI WU(武海)和執行董事、核心技術人員馮輝。
在君實生物上市之初,武海曾是其核心技術人員,但不久后離職。在馮輝也離開研發團隊、僅保留股份和非執行董事的職位后,君實生物的核心技術人員僅剩兩位:張卓兵和姚盛。其中張卓兵主要負責自免產品開發,除君邁康外,還有一款紅斑狼瘡藥物目前處于臨床早期。
半數核心技術人員離去,能否支撐后續的產品研發?君實生物還有望扭虧為盈嗎?這是投資者目前心中最大的疑問。
核心技術元老離職
君實生物公告顯示,武海和馮輝相繼在8月30日和8月31日遞交了辭呈。武海因其他工作安排申請辭職后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而馮輝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首席運營官及子公司所有內部職務后,依然擔任公司非執行董事。
馮輝自2015年3月起擔任君實生物執行董事,離職前還擔任君實生物全資子公司拓普艾萊的首席官、上海君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簡稱為“君實工程”)執行董事兼任法定代表人以及蘇州君盟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為“蘇州君盟”)執行董事兼任總經理。愛企查顯示,截至9月18日,馮輝仍持有君實生物1.34%的股份,按照收盤價計算,該部分股份約為4.9億元。
馮輝任職期間主要參與了君實生物JS001(特瑞普利單抗)、JS002(昂戈瑞西單抗)、JS004(Tifcemalimab)等多項抗體藥物項目早期的研發工作。特別是其牽頭研發的PD-1藥物特瑞普利單抗,是國內首個獲得國家藥監局批準上市的國產抗 PD-1 單克隆抗體,如今已經成為了君實生物的核心產品。今年上半年特瑞普利單抗銷售收入4.47億元,同比增長50%,占公司總營收的66.72%。
如此來看,馮輝在君實生物可謂“戰功赫赫”,從中國專利網也可以查詢到,君實生物的70多個發明專利中,多個與PD-1相關的專利都有“馮輝”。
君實生物既然對其委以重任,且年薪高達500萬元,那么為何馮輝還會離職呢?馮輝的離職又是否會對君實生物的30多項處于臨床階段的在研產品產生影響?從十天后君實生物的另一則公告中或可窺見一二。
一舉兩得的合作
9月10日,君實生物發布了一則對外投資暨關聯交易的公告。公告中稱,為加快推進君實生物在研項目的研發,優化資源配置。公司、公司全資子公司君實工程、蘇州君盟擬與上海安領科生物醫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安領科生物”)及公司非執行董事馮輝簽署《合資協議》,公司擬以處于臨床前研發階段的2個在研項目(腫瘤治療領域)的相關資產和部分專利權益作價人民幣3059.78萬元出資認購安領科生物新增注冊資本人民幣14萬元。
愛企查顯示,安領科生物成立于今年6月27日。馮輝、上海領科屹鑫生物醫藥科技合伙企業(以下簡稱為“領科屹鑫”)以及上海安領西旭生物醫藥科技合伙企業(以下簡稱為“安領西旭”)分別持有安領科生物股份的70.59%、17.65%和11.76%。值得注意的是,領科屹鑫和安領西旭均于今年7月5日成立,執行事務合伙人也都是馮輝,以上三家公司還共用了一個地址。
如此可見,馮輝離職或許是早有規劃,君實生物也并沒有真的同馮輝“分手”。
根據半年報數據,今年上半年君實生物研發費用為9.49億元,同比下降10.7%,占總營收的141.64%,處于極高水平。但公司至今卻仍未實現盈利,長期借款還在不斷增加。2022年報數據顯示,公司長期借款8.4億元,同比增長71.34%。
以臨床前管線入股新合資公司,既可以綁定馮輝繼續完成臨床項目的后續開發和商業化,又能夠以合資公司的名義為項目獲取新的融資,可謂是一舉兩得。
半年巨虧近10億
一直以來,君實生物都憑借首個國產“PD-1”的旗號被給予厚望,但事實卻是公司已經上市近三年仍未實現盈利。
馮輝離職前,君實生物剛公布的半年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君實生物營收為6.7億元,同比下降29.21%;歸母凈利潤為-9.96億元,同比下降9.34%。2020-2022年期間,君實生物分別虧損23.96億元、7.186億元、16.66億元。
作為一家創新藥企,君實生物三年來在研發費用上的投入超60億元。截至8月30日,君實生物擁有近50條在研管線,卻僅有有三款產品實現商業化。特瑞普利單抗(商品名:拓益)、氫溴酸氘瑞米德韋片(商品名:民得維)、阿達木單抗(商品名:君邁康),今年上半年的銷售收入分別為4.47億元、1.1億元和0.68億元。相較于研發上的投入和公司的虧損,這樣的回報實在是杯水車薪,而2013年至今年上半年,累計虧損已經超過81億元。
并且從長期來看,特瑞普利單抗所在的PD-1賽道可謂是內卷之王。同為國產“四小龍”的百濟神州的替雷利珠單抗上半年銷售額高達18.36億元,是君實生物的近四倍。第二梯隊中的譽衡藥業和康寧杰瑞也在后方虎視眈眈。此外,國際市場上的禮來和默沙東早就占有一席之地,競爭十分激烈。
另一款阿達木單抗,原研藥為艾伯維旗下的修美樂,一向有全球“藥王”之稱。2019年11月,百奧泰生物研制的阿達木單抗注射液在獲批上市,成為我國批準的首個阿達木單抗生物類似藥。隨后,海正藥業、信達生物、復宏漢霖、正大天晴、君實生物旗下阿達木單抗生物類似藥相繼獲批,君實生物在該賽道也并沒有搶占先機。
有人擔心,君實生物融資資金可能承壓。2015年-2019年掛牌新三板期間,君實生物完成7次定增,合計募資18.08億元。2018年12月在港交所上市募資26.24億元;2019年、2021年兩度完成港股配售,又募資25.79億元;2020年7月完成科創板上市募集資金48.36億元。今年6月,君實生物還打算在瑞士發行GDR募資34億元。
如果算上定增和GDR,君實生物公開募資已經超過190億元,而截至上半年,其賬面貨幣資金僅為48.8億元,這些錢還夠“燒”嗎?
截至發稿前,君實生物A股股價為37.43元/股,較發行價55.5元/股已跌去32.6%。為挽回股價,君實生物在9月10日發布公告稱,擬以不超過58元/股的價格回購不低于3000萬元,不超過6000萬元的股份。至于后續君實生物股價能否拉升,還能否繼續借馮輝之力保障研發,還有待市場檢驗。
(來源金融界)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