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證券時報》 李明珠
私募股權基金并購上市公司作為《關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市場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并購六條》)的新嘗試,有望成為解決行業問題的新樣本。
近日,a股上市公司天邁科技的一份聲明在風險投資界引起轟動。被譽為“黃金捕手”的國內領先私募股權風險投資機構啟明風險投資以4.52億元的交易對價成為天邁科技的控股股東。這也是中國證監會發布并購六項以來私募股權基金干預工業資本的典型案例。目前,首次公開募股(IPO)在更嚴格的背景下,業內人士認為,“私募+上市公司”的組合有望開辟“募集投資管理退出”的新道路。
一些接受《證券時報》編輯采訪的業內人士表示,根據最新的政策取向,明確提出鼓勵和支持深化并購市場改革,加強對產業整合的支持,支持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依法收購上市公司,以促進產業整合。啟明風險投資有望解決當前風險投資機構退出問題的“樣本”。在行業低迷時期,充分發揮主觀主動性,利用并購重組實現自身項目退出,比被動等待上市公司收購項目更具可操作性。
私募股權基金控股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并不新鮮,根據編輯不完整統計,a股市場有許多機構嘗試,除啟明風險控股天邁科技外,還有深圳風險控股新賽克、IDG進入四川雙馬、基石資本控股香農芯創、信中利控股深圳惠城等案例。但也有行業專家提醒,私募股權基金控股上市公司,然后使用上市公司購買自己的投資項目,涉及相關交易等,因此,在操作層面也需要澄清許多法律關系。
1 啟明創投控股天邁科技控股天邁科技
1月6日,a股上市公司天邁科技宣布,公司控股股東郭建國及其一致行動人郭田甜、海南大成瑞信投資合伙企業與蘇州工業園區啟漢風險投資合伙企業簽訂股份轉讓協議,擬將其1776萬股協議轉讓給蘇州啟漢擬設立的并購基金“啟明基金”,占公司總股本的26.10%。股權變更完成后,控股股東將變更為啟明基金,實際控制人將變更為啟明風險投資創始合伙人匡子平,交易對價為4.52億元,分三期支付。1月7日,天邁科技恢復交易后連續3天上漲,股價最高達49.72元。
從通過早期投資陪伴許多初創企業上市到直接成為a股市場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啟明風險投資在許多行業同行看來具有“破冰”的意義。啟明風險投資相關負責人回應說,該交易剛剛簽署了轉讓協議,從股份交付和上市公司控制權的變更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出于監管要求,上市公司的公告文件中詳細披露了所有需要通知市場的相關信息。關于交易的后續進展,也將通過上市公司的公告第一次向市場公布。
LP投資顧問創始人國立波指出,并購有幾個亮點。首先,以設立專項并購基金的形式進行;其次,匡子平在收購后成為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而不是控股權的收購。新的實際控制人只比原股東和相關投資者高出幾個百分點,可以形成新老股東之間的利益一致性,是保護小股東利益的雙贏局面。此外,通過規定股權優勢的保持措施和控股權的穩定承諾,確保實際控制人的控制地位,確保后續并購整合的實際實施。
市場更關注的是啟明想要安裝什么資產,以及如何安裝資產。上海一家與上市公司發起并購基金的業務合作伙伴透露,可能有兩個方向:一是一些符合上市公司原業務的目標,如商用車智能駕駛艙和充電樁,二是人工智能相關行業。
“從業務實踐的角度來看,選擇注入什么樣的資產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考慮因素是二級市場的投資者在投資資產后是否會購買資產。”上述人士分析,“如果進入智能駕駛艙或充電樁資產,雖然幾年前是風口,但現在不是最熱的,從目前一些新能源上市企業,股價、收入不是特別明亮,雖然也屬于新生產力和政府鼓勵的范圍,但二級市場將支持和認可人工智能,仍有不確定性。”
他還指出,最終需要看看啟明風險投資是如何規劃的,他們手中有什么樣的資產,這不僅可以與上市公司的業務相結合,而且可以得到二級市場的認可和追求,給a股市場增加火災,這當然是最好的。
國家波強調,啟明風險投資以并購基金的形式收購天邁科技,對行業具有基準和示范意義。中國證監會發布的六項并購也明確指出,鼓勵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收購上市公司以促進產業整合。如果能夠順利完成并進行后續整合,對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實現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
在過去的20年里,啟明風險投資可以被稱為早期投資市場的“黃金捕手”。據了解,啟明風險投資管理了11只美元基金和7只人民幣基金,總資產已達95億美元。自2006年成立以來,該機構一直專注于投資于科技、消費、醫療保健等行業的早期和增長期。到目前為止,啟明風險投資已經投資了580多家快速增長的創新企業,其中210多家通過上市或并購退出,80多家成為獨角獸或超級獨角獸。
2 用自己的力量促進價值發現
在控股上市公司之前,啟明風險投資作為賣家參與了醫療行業的經典并購。2023年1月28日,邁瑞醫療投資66.52億元收購科技創新板上市醫療器械公司惠泰醫療股份24.61%,其中一些來自啟明風險投資和晨一投資。
啟明風險投資主管合伙人胡旭波最近與媒體分享了2025年的新投資計劃和并購思路:“我希望看到并購市場活躍,啟明風險投資對并購持開放態度。當有合適的機會出現時,我們也將控制并購的風險,幫助被投資企業提前做好規劃和準備,希望使并購成功的概率更高。”
根據晨一投資發布的最新研究,“并購六條”發布后,為市場注入了信心,激發了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并購活動明顯回升。披露的交易數量呈脈沖增長。2024年,上市公司首次披露的并購案例同比增長15%。“并購六條”的發布是分水嶺。此前,并購數量同比下降3%,之后同比增長61%。其中,非重大并購數量溫和恢復,同比增長32%,而重大并購數量大幅增長460%。
晨一投資還認為,由于“六并購”放松了投資基金參與上市公司的并購,投資基金開始成為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或重要股東。雖然上市公司投資基金的后續運作尚不清楚,但一級市場投資者有巨大的退出壓力顯然希望通過資本市場并購實現更多的投資產退出,但無論采用何種交易方式,注入上市公司的資產質量和可持續增長都是最關鍵的因素。
該機構還指出,雖然a股市場具有良好的流動性,但減持仍然是一個敏感的話題。事實上,大比例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退出更多的是通過協議轉讓給行業方或與其他上市公司合并,而前者是一個更現實的選擇。通過二級市場直接減持的不確定性很大。然而,投資基金的干預將成為并購活動的重要驅動力,這對資本市場并購的持續活動是一件好事。
長期從事私募股權基金和上市公司研究的劉傳博表示,上市公司要找到高質量的并購目標并不容易,對于想要跨境發展的上市公司來說,更難找到高質量的目標。此前,“上市公司”+PE“該模型之所以流行,是因為上市公司無法判斷目標公司的具體成就,因此需要通過參與PE投資近距離觀察目標公司。
他指出啟明控股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PE“模式的本質是不同的。私募股權基金已經改變并占據了C的位置,并從服務上市公司的角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IPO退出不順利的情況下,與其被動地等待上市公司收購自己的項目,不如直接控制上市公司,用上市公司收購自己的PE項目,用自己的力量促進價值發現。
“私募股權基金,尤其是頭部私募股權基金,經常投資數百個私募股權項目。這些項目都經過了專業投資經理的篩選和專業中介機構的盡職調查,本身就是一家潛在的高質量目標公司。更重要的是,在多年的投資后跟蹤和利潤分析下,私募股權基金也掌握了這些“高質量生產力”的成績單。這是其他市場參與者無法達到的優勢,相當于擁有資本市場的寶藏地圖。”劉傳博說。
3 希望成為解決退出問題的新樣本
作為創新型創業企業的長期伴侶,風險投資機構通常通過真金白銀的投資,幫助夢想型企業從起步、發展到上市,最終實現投資回報。然而,風險投資機構控股上市公司的案例并不少見。據編輯不完全統計,除了啟明風險投資控股天邁科技外,還有深圳風險投資控股中的新賽克、IDG進入四川雙馬、基石資本控股香農芯創、信中利控股深圳惠程等案例。
“當啟明宣布這個消息時,恰逢我們的年會,老板也拋出了這個話題讓我們研究討論,對于頭部機構,資本和項目,如果可以控制上市公司作為資本運營平臺,一方面有利于振興風險投資股票資產,可以解決部分退出問題;另一方面,在行業指導下,幫助上市公司越來越強大,產業鏈上下游投資企業也有望利用上市公司的主體發揮產業協同作用。”華東風險投資機構的合作伙伴說。
編輯采訪的許多機構表示,他們將等待啟明風險投資在未來宣布下一步行動進行觀察。如果我們真的能按照行業預期的方向,以啟明風險投資為主導,考慮跟進,把握政策紅利期,進一步整合產業資源,這也符合當前政策的方向。
“根據以往行業的案例,設立專項并購基金進行融資時,實際投資者是國有資產背景的有限合伙人(LP),需要走內部審批流程,通過專項基金投資單一目標和單一上市公司,說明具體公司名稱,如果GP未與大股東簽訂協議,未公告,專項基金審批報告無法解釋,LP無法投資,未通過審批投資,無法設立基金。”深圳一位長期關注一級市場的專業律師向編輯解釋說:“根據日常經營,天邁科技公告,啟明風險投資設立專項基金可能是這樣的情況,基金應該與一些潛在投資者或國有LP有口頭或書面初步協議。”
一家國有證券公司曾經做過上市公司并購基金的投資銀行家表示,過去私募股權基金收購上市公司的相當一部分案例是國有資產通過私募股權基金控股上市公司。名義上,基金經理正在交易,但事實上,他們更多地配合國有資產背后的戰略需求來吸引投資或其他工作。
“我們也充滿了期待。我們希望啟明風險投資能夠做出一個樣本,探索私募股權基金收購上市公司,然后上市公司收購其投資項目,以幫助解決當前的退出問題。如果它真的起作用,對行業來說絕對是一個巨大的好處。”上述頭部機構合作伙伴表示,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必須注意合規控制,避免內幕交易和利益轉移等問題,使政策在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