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證券時報》 張一帆
在這個鋰價徘徊在7萬元/噸底價的“冬天”,鈉離子電池市場與過去的行業邏輯相反,悄然升溫。上游材料企業的訂單量在低基數下以100倍的速度增長,暗示著工業發展的暗流涌動。下游企業寧德時代和比亞迪提前“宣傳”新產品,將明年鈉電出貨量預期打成明牌。
由于鋰電池的發展,鈉電在電化學市場的一系列應用場景中找到了適合自身發展的土壤。鈉電不再被視為高鋰價格的替代品,而是以低溫、高倍率、高安全性為賣點,在某些場景中具有相對優勢。由于鋰電池的先發優勢,鈉電必須面對一個在工業化初期實現各方面能力的巨人。
以鋰電池為基準,鈉電將在未來兩年再次走上工業化之路。鋰電池的持續創新和極端成本降低將是鈉電池新一輪工業化最終實施的關鍵核心。
悄然升溫
12月初,一批鈉電上游企業幾乎同時宣布獲得“大訂單”。美聯新材料(300586)獲得普魯士藍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1萬公斤訂單,仍可定性為服務下游中試需求。帕瓦股份(688184)、中偉股份(300919)數千噸的訂單規模,凸顯了下游對鈉電的需求達到了新的高度。
此外,中偉股份與振華新材料(688707)共同獲得1000噸鈉電材料訂單。中偉股份表示,“這是中偉第一個千噸鈉電材料訂單,也是業內為數不多的千噸鈉電材料訂單之一。”中偉股份曾透露,該公司第三季度鈉產品訂單環比增長300%。
隨后,帕瓦宣布,未來三年將從樂普鈉電公司獲得不少于5000噸鈉離子電池正極前驅體訂單,雙方同意,如果未來產能進一步擴大,可以同意新的增量采購計劃。
“一年前,鈉電廠家找材料廠家的訂單水平基本上是幾百公斤,但今年的訂單規模已經達到了十幾噸一批,所以行業內每年有幾千噸的訂單是正常的。”同興環保(003027)鈉電研發技術總監沈博磊告訴《證券時報》編輯:“雖然絕對不大,但這幾百倍的訂單增量標志著行業內鈉電產品的開發已經普遍達到B樣,一些龍頭玩家已經開始進入C樣。”
電池產品的開發需要制作和測試不同的樣品。隨著進展的深入,它們被稱為A、B和C。其中,A樣品的目的是驗證設計的可行性,并進行初步的性能測試。B樣品是在實驗室條件下進一步改進A樣品,C樣品將接近最終的商業產品。
事實上,終端電池制造商的“新”節奏促使上游企業加快產品開發。11月底,BYD宣布推出鈉離子電池儲能系統產品——MC Cube-SIB ESS,比亞迪將其定義為世界上第一個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儲能系統。與此同時,寧德時代也宣布開發第二代鈉離子電池,預計將于2025年推向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寧德時代董事長曾玉群在11月的一次采訪中告訴媒體,鈉離子電池可能取代磷酸鐵鋰電池的一半市場份額。
在交流中,許多鈉電行業的企業家都感到興奮。在接受調查時,美聯新材料高管公開同意了這一判斷,認為鈉電池將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鈉電池的技術升級而成長為新能源電池的重要補充。高級工程咨詢公司董事長張曉飛認為,鈉電在未來的電力和儲能市場將不可避免地與鋰電池并駕齊驅。
邏輯迭代的發展
雖然鈉電的發展歷史與鋰電池基本相同,但現在鋰電池已經成為主流,鈉電只能在高鋰價格時期以“替代品”的身份出現。如今,碳酸鋰處于7萬元/噸的過剩供應周期,但鈉電熱量突然升高,標志著鈉電行業的發展邏輯或更新。
歷史上,鈉電行業被追捧兩次,一次是2011年左右,一次是2021年左右。兩個共同原因是碳酸鋰價格過高,導致下游用戶被迫轉向尋找鈉電路線。其中,2021年碳酸鋰價格突破60萬元,被一致譽為“鈉電產業化第一年”。然而,隨著碳酸鋰價格的快速下跌,鈉電產業化的聲音逐漸消失。
同興環保新材料研究院院長葉黃表示:“鈉電的優缺點一直很明確,安全、低溫性能好、成本低,但能量密度低。”,“鈉電的起點實際上是技術儲備達到一定程度,能量密度得到提高。同時,電化學電池應用場景的不斷擴大,再次給鈉電實現產業化帶來了新的機遇。”
在技術層面,即將到來的2024年,整個鈉電行業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特別是能量密度低等短板環節。同興環保提供的數據顯示,公司今年開發的第二代鈉電材料產品(S-NFPP)將首圈充電容量提高50%左右,將全電池首效提高到95%以上。
在行業方面,2024年的環境實際上對鈉電行業并不友好。除了低鋰價格外,新發布的《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草案)》放寬了重量限制,使鈉電發展的重要替代目標—鉛酸電池恢復了二輪車輛領域的運輸增長。根據高級工程咨詢公司提供的數據,2024年鈉離子電池出貨量小于2GWh,略低于預期。
雖然總量低于預期,但結構上出現了重大驚喜。電化學最重要的應用領域的儲能市場為鈉電行業打開了大門。在國家示范項目的推動下,鈉電產品在儲能領域的中標規模從去年同期的0.71GWh大幅上升到3.89GWh,同比增長440%以上,成為鈉電最重要的應用領域。
沈博磊告訴編輯,鈉電在儲能端的應用對降低成本的前景是全方位的,而不僅僅是材料成本低。鈉電具有良好的低溫性能。建設儲能電站時,無需安裝空調設施和加熱設施。同時,鈉電在低溫環境下的充放電能力高于鋰電池。一般來說,磷酸鐵鋰在零下40度環境中的容量保持率不會超過50%,而鈉電在低溫下的容量保持率不會超過90%。
另一個新的應用場景來自UPS(不間斷電源)場景。易事特鈉電總工程師陳統明表示,UPS場景對電池的新需求包括占地面積小、使用壽命長、免維護、安全性高、綠色環保等。在這種需求下,鋰電池安全事故頻發,讓客戶擔心鉛酸電池的綜合性能完全落后于鈉電池。同時,UPS場景定位高端,對電池價格敏感度相對較低,有利于提高鈉電池規模,降低成本。
高級工程師咨詢公司在鈉電年會上提供的報告預計,未來五年,鈉電將在儲能領域具有競爭優勢,逐步占據電力領域30%至40%的市場份額。到2030年,儲能市場預計將貢獻鈉電55%以上的出貨量。
堅決降本
隨著技術的逐步成熟和利基市場的逐步驗證,2024年鈉電行業的發展取得了堅實的成果。然而,面對預計今年將完成數千GWh出貨量的鋰電池,鈉電無疑是一個蹣跚學步的嬰兒。相關企業以鋰電池為參考系,以堅定的產業成本降低和準確的市場定位尋求發展。
規模效應、成本深度降低、原材料價格下跌,鋰電池行業近兩年成本壓降極端。2024年,全球鋰離子電池價格同比下跌20%,而中國下跌40%。去年,磷酸鐵鋰電池每Wh底價進入“5毛時代”,被業界稱為“賠錢賺錢”,一年后底價跌至3毛。
與如此極端的競爭對手和如此巨大的生產能力相比,尚未完成商業化的鈉電很難在工業端充分實現其理論成本優勢。目前,鈉電產品的價格一般在每Wh50美分以上,行業統計過去一年的成本降低僅為20%。如果成本優勢不打開一定的差距,就很難形成足夠的優勢。畢竟,如果鋰電池企業接受成本放大,他們也可以通過其他技術手段逐一彌補鈉電的性能優勢。
沈博磊為編輯算了一筆賬。“事實上,就正極材料而言,鈉電技術路線的價格與磷酸鐵鋰相似。目前磷酸鐵鋰材料價格為4-5萬元/噸,同興鈉電聚陰離子正極材料價格可達2-3萬元/噸。電解質、負極材料等配套材料的成本是行業進一步降低成本的瓶頸,需要產業鏈的進一步成熟。”
幸運的是,在鋰發展方面,鈉電行業的目標是重現鋰的成功發展路徑。能否通過快速起步后的規模效應降低成本,進一步反饋研發創新,已成為本輪鈉電商業化成功實施的關鍵核心。
編輯了解到,未來兩到三年,行業內企業的總體目標將鈉電池的每Wh成本降低到20美分左右。在這個價格下,即使鈉電產品對應的碳酸鋰價格低于7萬元/噸,鋰電池產品也有明顯的價格優勢。同時,從供應鏈安全的角度來看,由于鈉的廣泛存在,終端不必擔心其供應問題導致的價格波動,就像鋰一樣。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鈉電整個產業鏈規劃的產能釋放周期與上述鈉電降本周期基本相同。因此,未來兩年是鈉電企業抓住利基市場,努力降低成本,實現規模化、商業化的決定性時機。
前面提到的比亞迪MC Cube-SIB ESS計劃于明年第三季度在中國上市,預計每千瓦時的價格與磷酸鐵鋰電池相當。寧德時代第二代鈉離子電池預計將于2025年推向市場,2027年實現大規模生產。中科海鈉在安徽阜陽建立了電池生產線,目標是到2025年完成商業驗證,在部分市場具有成本優勢,并于2026年開始大規模推廣。
在上游,華鈉新材料計劃以十倍的速度提高其聚陰離子正極材料的產能。華鈉新材料創始人兼董事長蔡偉華表示,2023年華鈉新材料產能已達100噸,2024年將達到1000噸。2025年,根據下游客戶的需求,將建設約2GWh的正極材料產能,對應約1萬噸。蔡偉華說:“該公司計劃在2027年實現10萬噸產能,大約對應30GWh。”。
沈博磊說:“我們期待著未來兩年鈉電市場上的熱門產品。就像鋰電池市場的刀片電池一樣,這將對整個產業鏈具有重要意義。”。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