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怡
保險中介市場正在經歷洗牌。據《上海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4000多家機構(包括分支機構)被取消保險代理營業執照,14家機構被取消保險代理營業執照,4家機構被取消保險代理營業執照。
“退出是一種無助的舉動。”一些業內人士直言不諱地表示,一方面,利潤減少疊加監管增加,大量保險中介機構被清除;另一方面,跨境資本競相布局保險中介軌道,適者生存的行業模式日益突出。
在市場“吐舊納新”的背景下,中小型保險中介機構的轉型迫在眉睫。許多受訪者認為,保險中介機構需要保持專注,在標準化、專業化、精細化、創新等方面努力實踐內部技能,以突出市場環境中的包圍。
監管加碼 行業加快清虛提質
保險中介機構是我國保險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保險交易的活躍領域。截至2022年9月,保險中介渠道實現保費收入3.56萬億元,占全國總保費收入的87.46%。巨大的市場催生了許多保險中介機構,但“野蠻增長”也導致了“多分散”的局面。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9月底,全國共有保險專業中介機構2609家(保險中介集團5家,保險專業機構1733家,保險經紀公司494家,保險估價公司377家)。
廣泛的保險中介市場發展階段已經過去,正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加快“清虛提質”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在日益嚴格的監管要求下,自今年以來,有4000多家機構(包括分支機構)可能因許可證到期,或因不符合監管要求取消保險代理營業執照,有14家機構取消保險代理營業執照,4家機構取消保險代理營業執照。
從取消的角度來看,汽車運輸和郵政保險中介機構占大多數。
與此同時,一些不符合現有條件的保險中介機構也被監管機構“說服”。根據山西省銀行業監督管理局4月份發布的監管意見公告,中信益成保險代理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存在不符合現行監管要求的營業場所、長期無有效業務、人員失蹤、無法進行正常監管溝通和信息提交等問題,采取撤銷或終止保險代理業務授權等措施。
四川省銀行業和保險監督管理局4月23日宣布,積極穩步推進保險中介機構“多分散”問題整改:一是建立異常機構處理機制,明確“三不”、“特許經營制度”、“兼職”等異常機構;二是穩步有序推進中介機構和人員清理;三是建立長期監管機制。
多因疊加 突出行業優勝劣汰格局突出行業優勝劣汰格局
大量的保險中介機構被“撤退”,原因是什么?業內人士認為,成本和收入的變化導致保險代理業務對一些中小型機構缺乏吸引力,這是保險中介機構大量取消的原因,也是當前行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一家汽車公司的保險中介機構告訴記者,以汽車保險為代表的財產保險中介機構發展較早,汽車銷售、維修、運輸公司具有“靠近水平臺先到月”的渠道優勢。但近年來,汽車兼業機構的保險業務利潤有所下降,再加上監管的增加,預計這些機構將被市場淘汰或主動退出。”業內人士表示。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農村保險研究所副所長李文忠表示,在監管政策和市場環境的共同作用下,中小型保險中介機構的運營成本和違規風險增加。一方面,互聯網保險近年來發展迅速,對中小型保險中介機構產生了巨大的市場影響,近年來保險業的相對低迷增加了壓力。另一方面,監管機構一直在指導保險中介機構的集團化和大規模發展。
隨著大量保險中介機構的離開,以新能源汽車公司、共享旅游平臺和大型健康產業為代表的跨境資本仍在爭相布局保險業。加快清算的保險中介許可證也成為資本搶購的“門票”。
“保險中介市場正在經歷‘洗牌’,這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大同保險服務董事長兼總裁蔣明告訴記者,在保險行業,申請保險中介牌照的門檻相對較低,但市場競爭程度最高。在充分競爭的環境下,一些中介企業經營不善、破產重組不可避免。他認為,該行業的適者生存將繼續進行,這并不意味著該行業正在衰退,而是正常競爭的結果。
除了保險中介行業的內部競爭外,銀行保險渠道的快速增長也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了保險中介市場。”銀行銷售保險確實給我們帶來了一些壓力,特別是在銷售相同類型的產品時。”一名一線保險銷售人員承認,在與客戶溝通的過程中,她發現一些客戶對銀行有更高的粘性和信任。
另一位從事保險行業十多年的代理人認為,與銀行保險渠道相比,專業保險中介機構可以為客戶提供更多樣化、個性化、專業的保險服務,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
前景廣闊 深耕細作,突出重圍
江明對保險中介市場的發展前景充滿期待:“中國的保險市場正在走向高質量發展,保險中介市場的規模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如今,保險中介企業面臨的新課題是:保險中介機構如何在“大浪淘沙”下站穩腳跟?業內人士認為,保險中介機構應保持合規底線,充分發揮專業價值,關注客戶需求,加強技術創新,深入培育,突出包圍。
“從長遠來看,產銷分離和專業分工是行業成熟的唯一途徑。”蔣明認為,近年來,保險中介市場發生了許多令人滿意的變化。在“多分散”的背后,一批“專業化、優秀化、新”企業成長起來。
具體來說,“專業”是專業的,保險中介的專業水平不斷提高,深入參與保險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優秀”是高質量的。一是繼續率高,壽險中介市場13個月平均繼續率在95%以上;二是投訴少,線下壽險中介渠道投訴率低;第三,增長快。近年來,中介公司的新單保費正迅速接近傳統個人保險的新單保費。“新”是創新,保險中介在數字客戶獲取、政策電子托管、特殊風險產品等方面進行了創新。
基于以上幾點,江明認為,保險中介機構應充分發揮專業、服務和技術優勢,為行業和客戶創造更大的價值。”中小型保險中介機構的發展方向不是大而完整,而是找到自己擅長和獨特的優勢,做小而美麗,小而精致,有自己的特點,可以成功轉型。”江明說。
“未來,保險中介機構的發展方向應該主要是綜合性、集團化、專業性和科技性。李文忠建議,中小型保險中介機構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業務精細化,注重某一領域或高需求;二是服務專業化,為客戶提供更專業的服務,滿足客戶的具體需求;三是技術創新,通過技術創新不斷為客戶提供更快、更方便的服務。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