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違規行為花樣百出,監管機構整治力度不斷加大。
12月以來,廣東證監局、北京證監局、海南證監局、浙江證監局等多地監管局對違規私募開具罰單。違規行為涉及未按約定向投資者披露信息、未辦理基金備案手續、未采取問卷調查等方式對投資者的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進行評估等方面。
此外,本月中基協已發布了15份紀律處分決定書,對6家私募機構和9位相關負責人做出了紀律處分。這些私募機構受到的處分措施有警告、公開譴責、撤銷其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等。
多地監管局開罰單
12月13日,廣東證監局發布了對廣州啟恒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廣州啟恒”)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
經過核查,廣州啟恒存在兩項違規問題:一是公司旗下相關私募投資基金產品未按約定向投資者披露信息;二是公司實際控制人與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登記信息不符。
此外,廣州啟恒的法定代表人、總經理許徐忠,主要出資人和實際控制人王玨也被廣東證監局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12月8日,海南證監局一口氣開了三張罰單。其中,海南宏達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被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海南中投永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海南偉創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被采取責令改正措施的決定。
12月4日,北京證監局發布了對中企智慧谷投資顧問(北京)有限公司采取責令改正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
具體來看,該公司主要包括“五宗罪”:一是從事私募基金業務未能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未能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二是私募基金募集完畢,未根據基金業協會的規定,辦理基金備案手續;三是向合格投資者之外的個人募集資金,單只私募基金的投資者人數累計超過《合伙企業法》規定的特定數量;四是未采取問卷調查等方式,對投資者的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進行評估,以及未制作風險揭示書由投資者簽字確認;五是侵占、挪用基金財產。
業內人士指出,侵占、挪用私募基金財產是非常嚴重的行為。因為挪用私募基金財產,違反投資的分散性原則,會給投資者的資金安全埋下隱患。實際上是在投資者不知情的情況下,提高了投資者的投資風險。
12月以來,浙江證監局對浙商創投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浙商匯悅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杭州巨鯨財富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開出罰單。
6家私募受中基協處分
截至12月14日,12月以來,中基協開出了15張罰單,對6家私募機構和9位相關負責人做出了紀律處分。
違規行為方面,這批受罰機構涉及私募基金產品未備案、保本保收益、不配合自律檢查等多方面問題。這些私募機構受到的處分措施有警告、公開譴責、撤銷其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等。
具體來看,上海景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上海景洲”)、上海眾誓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上海眾誓”)被中基協取消會員資格。南京安賜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南京安賜”)被中基協采取取消會員資格、撤銷基金管理人登記的紀律處分。
南京安賜向中基協提交了復合申請書,提出了四項申辯理由,要求減輕對其做出的紀律處分。中基協按照規定程序進行復核,決定維持《紀律處分決定書》對申請人作出的紀律處分。
南京安賜主要存在四項違規事實:一是部分私募基金產品未備案;二是未對投資者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進行評估;三是未按要求向協會報送信息;四是不配合協會自律檢查。
上海景洲存在未按規定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未按規定進行信息報送、未按規定妥善保管資料、委托不具有基金銷售業務資格的機構募集部分基金產品等違規行為。
經查,上海眾誓同樣存在不配合自律檢查的行為。該公司實控人表示不配合提供材料,也不配合自律檢查。中基協自律檢查人員多次撥打該公司法定代表人、合規風控負責人電話,均無法取得有效聯系。
根據《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條例》《私募投資基金登記備案辦法》的相關規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被撤銷后,相關當事人不得繼續使用“基金”“基金管理”字樣或者近似名稱進行私募基金活動,不得增設投資者和基金規模,不得新增投資。
(來源金融界)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