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金不怕火煉,亦作真金不怕火。
業績才是試金石。A股三季報成績單繽紛多彩,但新能源賽道繼續成為吸睛“高頻詞”,營收利潤增速提升,實現較快增長,行業“強者恒強”效應尤為顯著。
2023年前三季度,面對行業內外不確定因素紛擾, 對于關注上市公司業績表現的投資者而言,三季報猶如全年成績單指路明燈,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宏觀面來看,三季度行業政策持續加強“雙碳主題”,聚焦促進汽車消費、新能源汽車下鄉。得益于政策穩健有力,市場需求不斷釋放,尤其是在企業戰略轉型提速浪潮下,關鍵技術迭代效果更加凸顯,驅動業績向上生長。
據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今年前三季度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984萬輛,同比增長42%。其中,9月銷量達133萬輛,同比增長27%。同期,我國新能源乘用車占比世界新能源車份額為61%,其中三季度占比達到65%。
在經濟復蘇、行業景氣度提高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整車和鋰電池細分賽道交出了怎樣的答卷?
七成新能源整車業績飄紅 翹楚比亞迪跨越式增長
讓我們撥云見日,一覽三季報數據亮點。
今年三季度,經濟回暖,市場需求繼續釋放,帶動企業活力恢復。作為今年焦點賽道之一,新能源產業鏈賺錢效應逐步提升,尤其是新能源整車營收繼續夯實,龍頭企業營收飄紅,現金流情況明顯改善,釋放出諸多積極信號。
觀察上市新能源整車2023年前三季度表現,得益于行業景氣度提升,整體業績同比穩健增長,交出業績新答卷。
盈利方面來看,《投資者網》統計,16家已披露今年三季報的新能源車企中,12家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占比超過七成,龍頭車企比亞迪凈實現凈利潤213.67億元,同比增長130%,成為最賺錢的車企。
細分來看,商用車企三季報營收顯著提升,宇通客車、福田汽車、一汽解放、江淮汽車、金龍汽車實現凈利潤三位數增長,分別為703.09%、227.49%、163.21%、123.47%、122.81%。
從業績規模看,作為新能源整車行業的引領者,比亞迪前三季度實現營收4222.75億元,同比增長57.75%;凈利潤213.67億元,同比增長129.47%。而今年第三季度業績更是驚艷,超過104億元,同比增長82.16%。
再看研發費用,研發作為新能源整車核心競爭力,比亞迪的研發投入同樣令人矚目,據比亞迪財報,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研發費用高達249.38億元,同比增加129.42%。
與過往相比,比亞迪盈利能力顯著提升,今年第三季度毛利率達到22.12%,為近三年首次單季度毛利率超過20%,較第二季度提升3.4個百分點。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達19.79%,較去年同期提升3.9個百分點。
針對同期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比亞迪稱,盡管三季度行業競爭加劇延續,但公司憑借不斷提升的品牌力、持續擴大的規模優勢和強大的產業鏈成本控制能力,公司盈利持續向好,展現了強大的韌性。
作為我國客車的龍頭企業,宇通客車以凈利增長超七倍的速度,摘得新能源整車三季報增幅桂冠。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收189.5億元,同比增長44.51%;歸母凈利潤10.51億元,同比增長703.09%。
此外,宇通客車現金流改善明顯,盈利能力增強。今年前三季度經營活動產生現金流量凈額為51.77億元,同比增長超10倍。
《投資者網》注意到,在一組亮眼數據的背后,不僅依賴穩健的護城河,更是企業戰略不斷賦能融合,研發創新,深度洞察消費需求,帶動整體業績持續走強。
對于新能源車高速增長的主要原因,行業分析認為,一是國家近年來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使得我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國和消費市場。二是我國汽車企業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使得中國汽車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不斷提高,也為業績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鋰電上市公司業績“繽紛” “寧王”凈利超300億
三季報是檢驗上市公司業績成色的重要窗口,更是洞悉行業變化的一個縮影。
根據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三季度調研數據,2023年前三季度我國鋰電池出貨量605GWh,同比增長34%,已接近2022年全年水平。其中,動力電池出貨量445GWh,同比增長35%;儲能鋰電池出貨量127GWh,同比增長44%。
Wind數據顯示,在2023年三季報鋰電池概念上市公司凈利潤Top20榜單中,歸母凈利潤超過50億元的企業有4家,為寧德時代、天齊鋰業、贛鋒鋰業、鹽湖股份,利潤分別為311.45億元、80.99億元、60.10億元、56.00億元。在行業業績普遍面臨市場價格等因素挑戰的大背景下,寧德時代前三季度實現營收2946.77億元,同比增長40.10%;歸母凈利潤311.45億元,同比增長77.05%。
具體來看,在凈利潤增幅方面,今年前三季度,寧德時代、先導智能、橫店東磁、億緯鋰能、中偉股份、天能股份、當升科技,以及華友鈷業實現了凈利潤同比增長,分別為77.05%、39.54%、36.60%、28.47%、27.83%、20.12%、0.91%和0.18%。
作為全球動力電池的行業翹楚,寧德時代三季報業績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寧德時代實現營收2946.8億元,同比增長40.1%;歸母凈利潤311.5億元,同比增長77.1%;研發投入148.8億元,同比增長40.7%。
同期,寧德時代綜合毛利率21.9%,盈利能力保持穩定;經營性現金流強勁,達到527億元;現金儲備充裕,期末貨幣資金達2338億元。
對于公司營收增長的主要原因,寧德時代表示,主要是由于公司業務規模增長。
從研發數據來看,今年前三季度寧德時代研發投入為148.76億元,同比增長40.65%,寧德時代方面表示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研發項目增多及研發團隊擴大,支出較上期增加。
對于業績增長的原因,寧德時代表示,隨著國內外新能源行業快速發展,動力電池及儲能產業的市場持續增長。公司不斷推出行業領先的產品解決方案,加大市場開拓力度,加之前期布局的產能釋放,產銷量明顯提升,推動公司全球市場地位持續領先的同時,也實現了盈利規模的快速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國內領先的新能源裝備制造和服務商,先導智能業績同樣亮眼,前三季度營收超131.86億元,同比增長31.86%;歸母凈利潤23.24億元,同比增長39.54%,公司公告稱,前三季度營業收入變化主要由于新增訂單增加。
此外,鋰電池平臺頭部企業,億緯鋰能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55.29億元,同比增長46.31%;歸母凈利潤34.24億元,同比增長28.47%。基本每股收益為1.67元。
《投資者網》注意到,在今年前三季鋰電池企業凈利潤規模TOP20榜單上,凈利潤同比下降的企業多達12家, 業績變臉現象較為普遍,尤其是國內鋰電頭部企業出現利潤大幅下滑。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天齊鋰業實現營收333.99億元,同比增長35.52%; 歸母凈利潤80.99億元,同比減少49.33%。
對此,天齊鋰業表示,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的變動有四方面原因:一是公司鋰化工產品銷售均價下降,導致相關毛利下降;二是鋰精礦售價上漲導致控股子公司文菲爾德凈利潤增加,少數股東損益增加;3是參股公司SES于2022年在紐交所上市,報告期內無此事項,同比投資收益減少約12億元;四是QM的業績預期將出現同比下降,因此公司確認的對該聯營公司的投資收益同比下降。
同屬行業龍頭的贛鋒鋰業,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256.8億元,同比下降6.99%; 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59.38%,與公司上半年穩健的業績表現形成鮮明對比。
在三季報中,對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贛鋒鋰業稱,是由于報告期公司鋰化合物產品銷量和主要鋰產品的銷售均價均較上年同期下降。
市場分析認為,企業利潤直線下滑背后的主要原因是碳酸鋰市場價格的低迷所致,這直接影響了贛鋒鋰業及整個行業的業績表現。自去年11月以來,碳酸鋰價格從高點持續下跌,今年10月初更是跌至年內新低,波及了整個鋰電行業,其他眾多鋰電上下游廠商的業績也同樣受到影響。
新能源賽道投資機會在哪里?
在當下行業變幻莫測的節奏中,投資者如何把握未來趨勢變化,發現好的投資機會?
對于行業成長和目標實現,中汽協預計,隨著國家穩定經濟增長的政策效應不斷累積顯現,加之地方購車補貼、促銷活動等措施延續以及年底翹尾效應,今年四季度需求將持續增長,汽車行業有望較好完成全年目標。
《投資者網》梳理機構觀點發現,對于行業賽道前景和機會,中金研報認為,新能源車發展的大趨勢并未改變,或將仍然是未來增速較快的行業之一,后市核心驅動力將由補貼轉向產品力和油電平價,展望2024年,預計全球新能源車銷量有望同比實現接近30%增長,疊加單車帶電量提升,動力電池銷量有望同比實現35%+增長。
從市場角度考量,中信證券認為,新能源汽車高速成長,長期趨勢明確,海外景氣向上,全球產業加速共融。當前補貼退坡,市場擔憂行業盈利水平下降,且下游增速下行。新能源汽車正處于從1到10的高速成長階段,行業轉向市場化、全球化。
建議從兩條主線尋找投資機會。主線一:新能源汽車全球化背景下,中游尋找具備全球競爭力的供應鏈優質企業:1)電池及關鍵原材料:寧德時代、欣旺達、鵬輝能源、國軒高科、璞泰來、恩捷股份、星源材質、新宙邦、天賜材料、當升科技、杉杉股份;2)新能源熱管理:三花智控,銀輪股份;3)特斯拉供應鏈:三花智控、拓普集團、宏發股份、旭升股份。主線二:下游看具備“爆款”車型能力的整車企業。
面對市場不確定因素的擾動,新能源賽道產業鏈如何穿越周期,迎接2024新年的曙光?近日,華泰證券給出了自己觀點:國內市場在優質供給驅動下,新能源車滲透率有望保持提升,尤其是A級車等主力市場有望成為主要增量來源。
今年受產能過剩困擾,鋰電池產業鏈普遍面臨價格與盈利能力下滑問題,短期看盈利能力或仍將承壓,但激烈競爭長期看有助產能出清、優化格局,明年部分環節盈利能力或有望見底,建議等待行業盈利能力拐點,建議關注:1)綜合競爭優勢明確、盈利能力相對穩定的電池龍頭;2)鋰電業務盈利能力觸底,具備高成長性新業務的標的;3)復合箔材、磷酸錳鐵鋰、快充等新技術方向。
(來源金融界)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