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新聞記者 梅雙
為進一步提高企業在車輛產業發展規劃里的延伸度,上海汽車集團(600104)再一次加倉車載芯片項目投資。
6月19日夜間,上海汽車集團公示,企業、分公司上海汽車集團金控管理有限公司(“上汽汽車金控”)擬與上海上汽恒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恒旭資產”)、上海市尚頎資本管理合伙制企業(有限合伙企業)(“尚頎資產”)合作投資上海上汽芯聚自主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企業)(“上汽汽車芯聚”)。
上海汽車集團公布,股票基金認繳出資總額為rmb60.12億人民幣,在其中企業認繳出資60億人民幣,擁有其99.80%市場份額;上汽汽車金控認繳出資0.10億人民幣,擁有其0.166%市場份額;恒旭資產認繳出資100萬余元,擁有其0.017%市場份額;尚頎資產認繳出資100萬余元,擁有其0.017%市場份額。
據了解,股票基金選用項目投資子基金及直投新項目的形式,密切關注半導體材料產業上下游、汽車智能化汽車電動化智能網聯推動下處理芯片有關的核心技術等。“企業、分公司上汽汽車金控參與投資本基金,通常是依靠專業投資機構優點,根據系統化項目投資營銷團隊促進跨產業鏈緊密結合,健全芯片產業產業鏈布局,加速車載芯片的產業化推動,持續推動綠色生態協作,不斷確保產業鏈安全。”上海汽車集團表明,此次項目投資符合公司的發展理念,同時還可以獲得科學合理的回報率,為公司及公司股東創造財富。
上海汽車集團與此同時提醒風險性稱,此次投入的股票基金仍然處于開設環節中,資金具備項目投資時間長、流通性較劣等特性,存有因管理決策或市場環境發生變化,造成加盟項目難以實現預期效益風險。
近些年,伴隨著智能汽車迅速發展,車載芯片的需要還在不斷增長。天風證券研報強調,我國車規級芯片在車輛測算、控制類芯片獨立率還不到1%,感應器為4%,功率器件為8%,存儲芯片為8%,車規MCU國產化大約為5%,這種供給能力與龐大產供銷出口市場是不匹配的。而處理該問題的切入點乃是探尋中國芯片的取代。為防止處理芯片“受制于人”,許多車企通過投資入股芯片公司或自主研發處理芯片等形式拉響“穩價戰”。
實際上,針對芯片國產化,上海汽車集團早已有合理布局。
上年1月,上海汽車集團公布,與上海微技術性工業研究院進行戰略合作協議,聯合發起開設數十億元體量的“國產車處理芯片專項資金”,為此為依托聯接各自的優勢網絡資源,共同推進車規“中國芯片”加速落地式,保證汽車產業、供應鏈管理安全自主可控。
在商品在結構上,從燃油汽車向電動式智能網聯技術更新發展趨勢變化,上海汽車集團營造從處理芯片、電腦操作系統、手機軟件、數據閉環到相匹配情景一個全新的整車集成水平。依據上海汽車集團整體規劃,到2025年,總體武器裝備L2及以上的科技的智能汽車在集團中國銷售量中的比例超出50%。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