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石器時代的河姆渡骨雕、紅山玉龍,到商周青銅器的饕餮紋飾,再到唐宋三彩的絢麗與宋瓷的素雅,明清時期的景泰藍制作工藝更是宮廷與民間文化融合的典范。中國工藝美術的歷史不僅是一部5000年視覺盛宴的史詩,也是一部技藝的演進史,更是中華文明的瑰寶。
由中國工藝美術館與中國藝術研究院攜手主辦的“時代匠心——第七屆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正在進行中。作為中國工藝美術領域的權威展覽,本屆雙年展首次聚焦“2020年后創作”的當代作品,內容涵蓋玉器、陶瓷、織繡、漆器等十余個門類。本次雙年展征集作品多達2307件(套),經評審有809位作者的720余件(套)工藝美術精品展陳,作者中既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也有院校教授,以及中青年藝術家等新生力量。
這種多元化的創作者陣容,為展覽注入了豐富的創意與活力,他們以先鋒視角重塑傳統技藝,賦予作品鮮明的時代印記,當千年傳統技藝遇見當代藝術思潮碰撞出更鮮活的視覺表達方式。
【展覽現場直擊】傳統工藝的當代新生
《如夢令》
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陳榮春與陳漢青的白瓷作品《如夢令》,這對父子藝術家以德化白瓷為媒,將明代何朝宗的造像精髓融入當代創作。《如夢令》塑造的作揖動作的青年文人形象,巧妙借鑒了明代何朝宗《溲海觀音》的造像風格:垂落的衣袖如瀑布傾瀉,翻卷的衣紋似驚濤拍岸,動靜之間盡顯文人風骨。
《如夢令》系列采用極品玉瓷白泥為材料,全手工制作,歷經一千三百度高溫煅燒而成,這件作品展現了當代藝術家對傳統造像藝術的創新詮釋,在保留東方美學精髓的同時,探索著傳統工藝的當代表達。
《瓷火》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絞胎瓷代表性傳承人柴戰柱的絞胎瓷《瓷火》格外引人注目。紅、黃、藍三色瓷泥在火焰中交織,仿佛千年窯火在此刻重生。這件作品歷經72道工序,完美再現了當陽峪絞胎瓷的絕技。其造型精美,花紋靈動,仿若五彩瓷火火焰般燃燒,寓意著當陽峪絞用瓷千年窯火綿綿不絕,薪火得以代代傳承,再度綻放奇異的光彩。
柴戰柱老師從事當陽峪絞胎瓷研發30余年,恢復、傳承和發展了幾近失傳千年的當陽峪絞胎瓷燒制技藝,對我國制瓷技藝的傳承具有重要意義。
《情投意合》
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劉月川的《情投意合》也是令人嘆為觀止。一個不足20克的玉香囊上,竟雕刻著3300個細密的孔洞,喜鵲、甲殼蟲等紋樣栩栩如生。與之相配的蚩尤環更是巧奪天工,開合之間盡顯剛柔并濟的東方智慧。該作品是劉月川創作的極品香囊中,迄今為止直經最大,工藝難度要求最高的一件,是2023年經過近8個月的設計創作,將原本近460克的兩片玉料經水作打磨后最終只剩19.2克而制成此作品。
這些承載著千年智慧的技藝如今在創新中煥發了新生。從非遺傳承人的匠心堅守,到當代設計師的跨界融合,中國工藝美術正以全新的姿態,向世界講述著東方美學的故事。本次展覽將持續到5月11日。(供稿:郭倩)
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