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9日-7月23日,環球自然日?2024年度總決賽在上海大學校區舉辦。
圍繞今年的年度主題“誰是誰的誰——自然中的那些關系”,從全國14個省份初賽中脫穎而出的718支優秀隊伍,近1500名師生,齊聚一堂角逐年度大獎。針對參與者的年齡階段、知識儲備、實踐能力等,活動設置了展覽、表演、科學展演、微影速拍、科普繪畫、故事播講等多種形式,參賽選手通過作品詮釋了對自然科學奧秘的獨特認知與深刻探索。
此次總決賽由環球自然日活動組委會與上海大學聯合主辦。 環球健康和教育基金會總裁斯蒂夫·貝金,副總裁沈安琪,中國自然博物館學會副理事長、國家自然博物館原館長孟慶金,上海大學黨委書記成旦紅,黨委副書記段勇出席開幕式。14個賽區的718支參賽團隊教師及青少年選手參加,活動由環球自然日執行總監陳天主持。
(開幕式)
“來到這里,你就是勝者!”
環球自然日?,英文全稱:Global Natural History Day,簡稱:GNHD,發起于2012年,是一項面對所有學生和老師開放,不分民族、性別、宗教、體能、經濟狀況的公益性項目,旨在鍛煉青少年學習、研究、表達、交往、社會責任感、自信心、團隊合作精神等綜合能力,并通過師生結對參與的方式,提高自然科學輔導員隊伍的科學素質和技能,推進科普事業的發展?;顒悠褚殉掷m舉辦十三屆,累計參賽團隊超十萬支,影響數十萬家庭,數百萬師生。
參與活動,就是要經過重重歷練。“首先最難的是選題,年度主題很抽象。一開始不知道從哪下手?!辈簧賲①愡x手反饋道。而這正式活動設計的出發點之一,減少單向性的輸入,激發學生們的主動探索能力,從理解和拆解主題開始,去觀察體會身邊習以為常的大自然帶來的變化,激發出強烈的好奇心和創造力,用自然科學之匙打開通向未知世界的大門。在形成自己的選題后,選手們又要根據選擇的形式,去組隊、去考察、去架構內容、去查找資料、去練習講解、去鍛煉。
(比賽中部分作品)
重磅伙伴參與 共促科普發展
為加強青少年文化交流,推動自然科學建設發展,促進科普資源融合,眾多重磅伙伴也提供了強大的資源。
上海大學本次聯合主辦環球自然日2024年度總決賽(上海)活動,為各參賽地區青少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廣闊舞臺。上海大學是一所開放、包容、創新的高等學府,著力推進科教融合,加強政產學研合作,積極對外開放,回應時代要求,致力于建設“國際化的上海大學”。上海大學黨委書記成旦紅表示,上海大學始終高度重視青少年科學創新教育,切實承擔起青少年科學探索、科學研究、科學普及的使命,努力引領青少年發展、服務青少年成長、培養青少年人才。
其他諸多伙伴也持續參與,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自然歷史博物館專業委員會、中國福利會少年宮、上??破战逃l展基金會、上海科技館作為支持單位,上海市科創教育研究院協辦,上海大學文化遺產與信息管理學院聯合承辦,以及包括貫穿全年活動中的多地博物館、科教中心、學校、和科普媒體。
保持活動特性 拓展綜合能力
“環球自然日”獨有的賽制,始終保持活動的初衷 – 即讓孩子保持好奇心,對世界充滿敬畏和探索的欲望,這樣他們才不會放棄去尋找解決問題的心態。比如活動的“四不”,被諸多學生家長們稱之為“清流”。
不死記硬背。在展覽比賽中,要求孩子們把科學研究的經過和結果,做成類似博物館的展示,評委到每隊選手攤位前,提出問題并打分。評委的操作指南是:不能給孩子“背誦”事先準備好的稿子的機會,要用不停的提問來打亂孩子“背誦”。因此,每年比賽,評委都會禮貌地打斷背誦式的答辯:我們知道你很會背,現在,你用自己的話介紹下你的研究吧!主辦方說,我們希望孩子們能在這樣的社會活動中,通過與不同人的交流,現場重新組織自己的語言,既考察孩子的應變能力,又因為評委對作品表現出的關注和興趣而獲得成就感。
不喊口號。如果在研究報告里,習慣性地喊出諸如“保護地球,人人有責”等這類口號,那么,就犯了比賽大忌——環球自然日是一個努力禁止學生動不動就喊口號的比賽。理由也很簡單: 如果一個口號就能解決問題,那么,還有必要做研究嗎?看似奇葩規定,是為了讓孩子明白:科學探究是需要扎扎實實的,要避免空話、套話。
不單干。每年的綜合類別中,都有家長要求“單干”,他們說:我的孩子十分優秀,我能不能自己組隊參加展覽或表演比賽?這是不行的,環球自然日的綜合能力賽要求以團體結對形式參加,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組隊,一起圍繞著主題,通過展覽或表演的形式,來展示他們自然科學研究成果。但是,組隊參加,并不是可以渾水摸魚。評委會讓團隊每個人說出這件作品中,哪部分是自己做的,怎么做出來的。
不拼財力。每年的比賽前,評委們的培訓會上,他們會被事先打“預防針”:你會看到兩個極端,完全由學生動手做的,但是布置相對粗糙,或者說不那么精致,還有一種明顯是經過設計人員設計、噴繪、打印…… 接著,他們會被“拜托”一件事:“請評委在考慮美觀的前提下,盡可能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實踐,哪怕他們書寫、模型和視頻的制作簡陋甚至粗糙些,也要盡可能給予更多鼓勵。”
今年的總決賽,活動還出臺了 “123瘦身計劃”,避免參賽隊靠外力“卷”展板精美度。據活動的負責人環球自然日執行總監陳天介紹,恢復線下活動以來,他關注到,伴隨著大家對于環球自然日活動認可度的提升,尤其是【展覽】類別在整個活動體系中的重要性被認可,【展覽】作品的份量,也越來越【重】,重到不得不思考一下“減負”這個事。環球自然日,從來就不該被卷。所以,今年的7月,【展覽】類別有些不一樣,它被“瘦身”了!去工藝化,去重裝化,去新奇特,就現場隨機了解的反饋,瘦身計劃,讓更多展覽類別的學生有了參與的機會。
(展覽組布展現場)
(頒獎大會)
活動歷經多年,不斷拓展平臺、完善賽制,不僅創造了一場場別開生面的自然科學知識盛宴,協同推進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工作,更是通過活動平臺鍛煉了參與者們的核心能力,拓展知識和人生的邊界。
(部分參賽學生家長和指導老師的反饋)
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