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被譽為21世紀人類健康寵兒的生物活性肽,成功走到聚光燈下,憑借其對人體“抑制、激活、促進、修復”幾大特性,受到世界范圍的廣泛關注,尤其在我國化妝品領域中大放異彩。西安惠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惠普生物”)借此強勁發展態勢,與北京大學醫學部聯合開發的HPStide?(海參肽),首創將海參活性成分——“海參肽”應用于皮膚外用領域,所提出的“吃進皮膚里的海參,開啟肌膚保鮮新紀元”的全新概念在醫用護膚、修護抗衰等領域引起熱議。
HPStide?(海參肽)
偶發靈感,孕育不凡傳奇
對于關注健康養生領域的人們來說,來自神秘深海的食用海參應該并不陌生。多方權威實驗數據顯示,海參具備補腎養血、抗氧化、提升免疫力等作用,在營養保健方面有著多年的研究歷史和廣泛的應用案例,而其在外用領域作用則鮮有團隊關注。
2013年,北京大學醫學部付宏征教授,是具有豐富的動植物天然產物藥理活性研究經驗的科研專家。科研團隊在東北調研時,偶然獲悉:海參可以促進皸裂的手部肌膚愈合,付宏征教授憑借科研工作者敏銳的直覺,推測海參中必有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促進愈合及組織修復功能,回京后博士團隊就此扎進將海參應用于皮膚修復領域的全新研究課題;而在生物科技領域潛心鉆研數年的惠普生物團隊,敏銳察覺我國肽行業的高速增長態勢,預測化妝品作為肽應用的另一大領域,將海洋生物活性成分應用其中,或將成為下一個百億藍海賽道。惠普生物與北京大學醫學部對海參原料外用領域的前景預期不謀而合,通過多輪深入溝通及驗證,雙方正式達成戰略合作,啟動了海參原料外用活性的研究,開啟了海參肽肌膚美學修復新時代。
北京大學醫學部 惠普生物首席科學家 付宏征教授及其團隊
惠普生物首席研發官 楊凱聲
技術突破,夯實騰飛基石
此后歷經8年的反復探索和研究,惠普生物與付教授團隊成功攻克海參活性物質提取過程中的技術難題,從完整海參中提取出海參肽、海參蛋白、海參多糖三種活性物質。其中,海參肽含有17種氨基酸和45條不同氨基酸序列肽鏈,可滿足皮膚修復、抗皺、緊致等多個活性靶點的需求。
HPStide?(海參肽)便是在此基礎之上不斷優化,以鮮活海參為原料,通過專利技術從完整海參中提取出的小分子活性肽,經過脫腥、脫臭等22道嚴格制備工藝所得的,具有多種功效的肽類原料。憑借《一種海參多肽在醫療器械的應用和制備方法》(中國發明專利:ZL201911048630.5)等3項發明專利,HPStide?(海參肽)克服了海參肽分子量大不易吸收、特征腥味殘留導致配方應用難度高、動物源成分導致病毒風險、制備過程中活性損失等幾大難題,提供了一種安全性好、生理活性高、配方應用難度低,且具備大規模提取產能的化妝品新原料。
據了解,該成果已公開發表研究性論文,并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化妝品新原料備案,牽頭制定一項團體標準、斬獲2024榮格技術創新獎項、收錄于《了不起的中國原料》……鮮花與掌聲紛至沓來,惠普生物團隊卻沒有停下思考:從創新型原料到商業化品牌,如何打通其中路徑?
由點及面,廣受市場認可
經多方考量,惠普生物將HPStide?(海參肽)成分,率先應用于旗下核心功效型產品“海參肽舒緩修護系列”。經北京大學和第三方實驗數據檢測顯示,產品中的海參肽成分具備舒緩修護、提拉緊致雙重功效。HPStide?(海參肽)可通過抑制皮膚炎癥因子的釋放,提高角質形成細胞增殖率,降低經表皮失水率(TEWL),協助干敏肌膚緩解皮膚紅腫、干癢、灼熱、刺痛等肌膚不適,修復皮膚屏障;同時針對有緊致提拉需求的熟齡肌膚,HPStide?(海參肽)可以抑制“膠原剪刀”MMP-1和MMP-3的分泌與釋放,一定程度上減少膠原蛋白的降解與流失,從而實現淡化皺紋、緊致肌膚的功效作用。其精準清晰的定位與切實顯著的效果,在對需求有著明確認知和追求的消費人群中廣受贊譽和好評。
現階段,圍繞海參肽及海參肽技術應用為核心的多劑型產品已逐步構建起惠普生物的產品競爭壁壘。
HPStide?成分應用:功效型護膚品(唐小嫵舒緩修護系列)
HPStide?技術加持:醫療器械產品(唐小嫵醫用護理系列)
近年來,消費者對護膚品的需求逐步呈現多樣化、個性化、精準化的特征。如此背景下,切合消費者實際需要的創新技術與配方思路尤為重要。作為深耕生物科研領域,以合成生物學技術賦能原料創新、產品創新的高新技術原料企業,惠普生物在這方面顯得舉重若輕。專利技術+終端應用,產品效用+品牌打造,如此“內外兼修”之法,讓惠普生物在如今幾大巨頭主導的美妝護膚市場,占據了屬于自身的一席之地,引領著海參肽應用領域的發展新方向。
以HPStide?(海參肽)技術為原點,持續推出不同護膚功效的創新成分與終端產品,同時不斷提升制劑技術與生產力的創新路徑,已在惠普生物團隊腳下徐徐展開。期待惠普生物保持自身在科技創新層面的卓越優勢,和對品質與技術的執著追求,為行業及市場帶來更多驚喜。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