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為新聞通氣會?它與新聞發布會有何不同
2.中美防長見面前,都見了他!丨北京觀察
3.“鐵腕”的反擊!揭秘戈恩記者招待會十大看點
4.麥克阿瑟正開派對狂歡,為什么副官突然大喊著跑進來:將軍,您被免職了?
5.為何臺灣把情報機構叫做情治機構?
6.臺灣921地震,中國大陸對臺捐贈多少?
何為新聞通氣會?它與新聞發布會有何不同
新聞通氣會,是指有關部門就重大事件召開的記者會,召開新聞通氣會的主要目的是分析事件的社會反響和統一宣傳口徑。新聞通氣會是由名詞“新聞”和名詞“通氣會”組合成的復合性名詞。一般來說,新聞通氣會是指以某縣人民政府名義舉辦或與其他單位聯合舉辦,邀請新聞媒體參加,請縣領導或有有關處室負責人出席并作為主講人,就某一主題向新聞媒體介紹背景、說明情況、回答媒體或發布新聞的新聞發布形式。根據需要,經縣領導批準,新聞通氣會不定期舉辦。一般情況下,每半年舉辦一次。每次新聞通氣會的時間一般不會超過一個小時。新聞發布會是對于有關重大事項隨時召開的,沒有固定日期。新聞發布會,是政府或某個社會組織定期、不定期或臨時舉辦的信息和新聞發布活動,直接向新聞界發布政府政策或組織信息,解釋政府或組織的重大政策和事件。新聞發布會通常有正規的形式,符合一定的規格,根據發布會所發布的內容精心選擇召開的時間和地點;邀請記者、新聞界(媒體)負責人、行業部門主管、各協作單位代表及政府官員參加,實現了時間集中、人員集中、媒體集中,通過報刊、電視、廣播、網站等大眾傳播手段的集中發布,迅速將信息擴散給公眾。新聞發布會不同于新聞通氣會,它通常由新聞發言人自己主持,即承擔發布會活動中的新聞發布、點請記者提問、回答問題等所有環節的工作。新聞發布會是社會組織在發生重大具有積極影響的事情時,向新聞界公布信息,借助新聞提升該組織或者與該組織密切相關東西的形象的會議。
中美防長見面前,都見了他!丨北京觀察
在3月2日,據香港中評社報道,臺防務部門負責人馮世寬在2日赴臺“立法院”備詢,民進黨“立委”劉世芳詢問臺灣不引進薩德的原因,馮世寬答復稱,他不贊成臺灣引進薩德系統,臺灣應該自己防衛,不要涉入大國沖突,不要做無謂犧牲。馮世寬稱,他們應該要為臺灣而戰,不是為其他國家而戰,過去三十年臺灣都自己防衛,他們要維護臺灣整體的安全,讓老百姓生活在沒有恐懼中。
馮世寬對美國可能出售薩德給臺灣,馮世寬說,他會“Say NO”,基本上不贊成,就算在公開場合質詢他,他還是不贊成。
另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臺灣軍方高層19日也曾回應表示,“美國沒有要在臺部署薩德,就算真開口,臺方也不會要。”
美方于20年前研制薩德、即所謂的TMD反導彈系統時,即曾探詢臺方意愿,當時臺前防務部門負責人蔣仲苓說出“TMD是錢坑”的名言。
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中方堅決反對任何國家對臺軍售或是與臺灣搞軍事合作,這一立場是眾所周知的。
“鐵腕”的反擊!揭秘戈恩記者招待會十大看點
自上周起的“東南亞時刻”繼續火熱進行中,最新的國際熱點聚焦于防務合作。其中,東盟的角色令人矚目,而美國的身影也頻頻出現在區域內。11月21日起,美國防長奧斯汀訪問印度尼西亞和柬埔寨,這是他就職以來第3次訪問東南亞,也是第5次訪問“印太地區”。外界認為,這凸顯了美國對于布局“印太地區”的高度關注。
11月21日,印度尼西亞防長普拉博沃同到訪的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舉行會談。在會后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普拉博沃稱,印尼很榮幸同中國和美國成為好朋友,同時與中美兩國保持著友好關系。普拉博沃強調,印尼認為“對話才是能夠處理誤解分歧的方式”。
趙立堅
11月23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回答深圳衛視直新聞提問時指出,印尼防長的表態體現出,地區國家普遍追求開放包容、反對選邊站隊。“亞太地區是合作高地,不是博弈棋局。中方愿同各方一道,加強對話交流,促進團結合作,共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繁榮。”
對于奧斯汀的出訪目標以及美國與印尼在防務合作上談了些什么,五角大樓的聲明也給出了答案。聲明指出,“印太地區”是五角大樓的“優先戰區”,奧斯汀此訪重申了美國致力于與“地區領導者”印尼的合作,以推進其對“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的共同愿景。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與印度尼西亞國防部長普拉博沃舉行聯合記者會
聲明顯示,美方與印尼方討論了一系列雙邊安全舉措,這些舉措構成雙方防務關系的基礎,包括武裝力量現代化、專業軍事教育和海事領域合作等。雙方同意擴大軍事合作,包括舉辦新的語言培訓課程以及加強聯合演習。
外界注意到,美方在聲明中特意點到了“哥魯達盾”聯合演習,該演戲最初是美國與印尼的年度雙邊軍演,開始于2007年。然而今年的軍演規模大幅升格,首次擴大至14國參演。有觀點認為,“哥魯達盾”聯合演習是美國推高在亞太地區軍事活動的一個例證。2022年全年,美國不斷通過各種軍演,壯大聲勢和規模,試圖渲染強調美國對亞太事務的高度關注,同時也謀求以此證明,即使緊張如俄烏沖突,也不能完全牽制美國的精力,美國在亞太地區仍保留“一定的戰略影響力”。
2022年2月,美國國務院批準了向印尼出售F-15戰斗機和相關設備的交易意向,總價值高達139億美元。此次會談中,普拉博沃表示,該項軍售的計劃已進入最后階段,正等待印尼政府的最終批準。據報道,一段時間以來,印尼一直在尋求對其老化的空軍力量進行全面整改。奧斯汀對此表示,支持印尼推進其國防系統和武裝力量現代化的努力。
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在西安接見了普拉博沃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國和印尼防長會晤前,11月18日,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在西安接見了普拉博沃。
魏鳳和特別提到,在兩國元首的戰略引領下,中印尼共同構建了政治、經濟、人文、海上合作“四輪驅動”雙邊關系新格局。魏鳳和表示,當前亞太地區面臨嚴峻復雜挑戰,中印尼雙方應在維護地區安全穩定中發揮更大作用,希望兩軍密切戰略溝通、用好合作機制、深化務實合作、加強多邊協作,保持兩軍關系的良好發展勢頭。普拉博沃則表示,印尼愿與中方一道,落實好兩國元首共識,繼續保持高層往來,加強軍艦互訪等領域務實合作,推動兩軍關系不斷取得新的發展。
海洋安全問題是中印尼乃至中國與東南亞國家關系中一個重要的戰略性問題。上一次中國和印尼兩軍聯演是在2021年5月8日。彼時,南部戰區海軍遠海訓練編隊在印尼雅加達附近海域,與印尼海軍舉行了海上聯合演練,演練內容包括編隊通信演練、聯合搜救、編隊運動等科目。
南部戰區海軍遠海訓練編隊指揮所指揮組組長梅國強表示,通過演練,進一步提高了雙方艦艇的協同配合能力,促進了雙方專業交流,增進了互信與合作,共同展示了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推動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的實際行動。
深圳衛視直新聞注意到,中印尼防長會見當天,執行“和諧使命-2022”任務的中國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結束了在印尼的訪問,起程回國。在為期7天的醫療服務中,醫院船共診療當地患者13488人次、實施手術37例。離開碼頭后,“和平方舟”號醫院船還與印尼海軍“三寶壟”號醫院船進行了聯合通信、燈光旗語、編隊航行等聯合演練。
“和平方舟”號醫院船
美方希望同中方恢復兩項對話
就在中、美防長先后與印尼防長舉行會談后,中美防長在第9屆東盟防長擴大會期間也實現了今年的第二次線下會談,上一次則發生在2022年6月的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會期間,當時印尼方面明確表示,印尼尊重所有大國,因此不會參與任何軍事同盟。印尼方面多次強調不會在大國之間選邊站隊,實際也代表了廣大東盟國家的心聲:“東盟將決定自己的道路,保持中立恰是應該走的路。”
法新社認為,中美防長會晤是雙方為緩解緊張局勢而采取諸多行動中的一環,尋求保持開放的溝通渠道,降低潛在沖突爆發的風險。
此次中美防長會談中,雙方認為,兩軍應認真落實兩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保持溝通接觸,加強危機管控,努力維護地區的安全穩定。國防部發言人譚克非指出,此次中美防長會談是落實兩國元首會晤重要共識的實際舉措,對推動兩軍關系重回健康、穩定發展的正確軌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美防長在柬埔寨會晤
魏鳳和表示,當前中美關系面臨的局面,責任在美方不在中方。中方重視發展兩國兩軍關系,但美方必須尊重中方的核心利益。魏鳳和強調,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系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臺灣是中國的臺灣,解決臺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任何外部勢力都無權插手干涉。中國軍隊有骨氣、有底氣,有信心、有能力堅決維護祖國統一。奧斯汀重申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沒有改變。
深圳衛視直新聞注意到,借此次會談,美方希望同中方恢復兩項對話,分別是“國防部工作會晤”和“海上軍事安全磋商”。前者是雙方就兩軍關系政策問題交換意見的重要平臺,主要為落實兩國元首和防務部門***達成的重要共識;后者則是兩國間第一個軍事領域信任措施協定,也是目前中美關于海上軍事安全溝通與交流的最主要管道,意在交流和管控海洋安全方面的分歧及風險。
作者丨何王子_,深圳衛視直新聞駐京記者
麥克阿瑟正開派對狂歡,為什么副官突然大喊著跑進來:將軍,您被免職了?
“是他們!為了把我拉下臺,誣陷和非人道關押我!”卡洛斯·戈恩親口向我們拋出了外界臆想已久的答案。
這是自2018年11月以來,前雷諾-日產-三菱聯盟主席卡洛斯·戈恩逃離在日本長達400余日的關押后,在昨日召開的全球記者招待會上,面對直播鏡頭重復最多的話。
全世界的目光匯聚在了2020年1月8日晚21時的黎巴嫩,在正式拉開這場記者會的前十分鐘,戈恩在助手的指引下健步入場,精神飽滿的他反復詢問工作人員能否開始這場揭秘陰謀的大會,從他望向眼前這些來自世界各地媒體的眼神中不難發現,度日如年的他想爭分奪秒地向世人洗清此前潑在他身上的所有臟水。
在長達近150分鐘的“自由宣言”中,戈恩鎮定熟練地用阿拉伯語、英語、法語和葡萄牙語四國語言逐一告訴外界:
1、日產內部多位高管推諉責任并嫁禍于其,與豐田還存在某種聯系;
2、日本司法部門針對其采用大量不人道手段;
3、出逃日本并不是躲避判罰,而是尋求正義;
4、策劃逃離日本與其妻子家人無關;
5、日產將全面瓦解的業績歸咎于他,或者說,日產與聯盟從根本上說已無力回天。
而汽車頭條APP通過全程觀看后也例舉總結了戈恩此次媒體見面會的十大看點,這位在國際上有著頗多且復雜關系人脈網的“鐵腕”,又將向世人揭露什么事實?他又借用怎樣的局勢與輿論來自證清白?
一、拒絕透露出逃細節
對于還尚在保釋期內擅自逃離日本的戈恩,外界似乎更關心這如同**情節般的“驚天逃亡”是如何操作的,但戈恩并沒有在本次發布會透露。發布會一開始,戈恩就表示;“我今天不會講我怎么離開日本,我會講我為什么離開日本。現實和日本所言完全不同。”
同時,戈恩還認為,針對自己的媒體攻擊都是日本政府精心策劃的,并在發布會現場通過投影向媒體公眾展示其掌握的證據。
二、多次感慨重獲自由
從逃離日本后首發聲到正式召開媒體見面會,戈恩多次表示其逃離的是“不公正和政治迫害”,并稱自己繼續留在日本將會死去,但逃跑是他最艱難的決定。“自2018年11月以來,我首次獲得自由,這種感慨是很難用言語來表達的,尤其是我自己的一些感慨之處,我還是想在此感謝能夠有機會和我的家庭和我所愛的人再一次團聚。”
自2018年被捕以來,戈恩為了獲得保釋已經交出了15億日元(約合9600萬人民幣)的保釋金,而時刻想著“復仇”的他,擅自逃離的行為也不得不令其與這筆巨款說再見。通過這點也不難想象,這位曾執掌并帶領全球前三的汽車聯盟主席,是否真的有什么外界所不為人知的機密與商業陰謀?
三、公開否仍所有指控
2018年11月,戈恩因涉嫌違反金融商品交易法、隱瞞申報自己的報酬而被東京地方檢察院特搜部逮捕,而這位雷諾日產的掌門人從寫滿功名的“救世主”到跌落神壇、鋃鐺入獄僅僅用了不到一個小時。當然,近400日的關押也并未令其點頭認罪,并隨后在媒體見面會上繼續表示,日本的體系是違反了基本人權,戈恩以個人身份強調并指出了日本司法體系中的一些錯誤,稱這些嫁禍于他的控訴并不正確,而他在開始根本就不該被逮捕。
面對日本檢察機關對戈恩就挪用日產公款在海外購置房產、砸重金租借凡爾賽宮以及為他人謀取私利等指控,戈恩也拿出了他的證據。他通過現場展示列表的形式,向外界逐一作出解釋,并總結歸納這是日產汽車內部本土高管擔憂他會促成與法國汽車品牌雷諾合并事宜而最終嫁禍給他的罪惡行徑。
戈恩將自己形容成被日產汽車和日本檢察機構深深陷害的形象,倘若他的言辭沒有半點虛假,那么拒絕透露逃離日本詳細細節的戈恩,拿出滿是各級高管簽字的文件時還是充滿了不少疑點。
四、炮轟日本檢察機構
“逮捕我是日產汽車和日本檢察官密謀的。”
戈恩事件令全世界的目光鎖定在了日產汽車和日方檢察機構的動作上,而數次對戈恩提起訴訟卻遲遲未能開庭的日本檢察機構,戈恩在記者見面會上稱,自己被逮捕是日產汽車和檢察官密謀的。
“400多天非人道的折磨,我只有走沒有其他的選擇,對于我的指控是沒有證據,他們沒有公布我所有的文件。他們為什么不讓我舉行媒體發布會。他們騷擾我的妻子,監視我的所有行動。他們一開始就告訴我必須認罪,他們不想找到真相,只是想讓我認罪。14個月的痛楚是被一些人別有用心策劃的,是一個有組織性的陰謀”,戈恩公開挑明日產與日方檢察官存在不明朗關系的同時,也指出日產汽車對其捏造了事實令其背鍋。
五、圍繞日產的陰謀論
除了戈恩本人在線炮轟日本檢察機構外,外界對日方檢察相關部門的業務能力也表示出不可理解。然而,在流傳最為廣泛的幾個版本中,我們仍不能排除另一種可能性:那就是日方故意放戈恩離開,戈恩并沒有像媒體宣傳的那樣,鉆進大提琴箱內“體面”地茍且偷生,而是大搖大擺地走向回家的路。
但這樣一來,放手戈恩在世界面前公開diss自己,日產汽車的股價不僅將面臨全面跳水、企業形象更是繼續崩塌,而獲益的將僅剩雷諾方。顯然這樣的做法,也不可排除如同間諜**中的劇情:日本有支持戈恩的神秘人,這位神秘人又與戈恩和法國存在某種特殊的聯系。
在戈恩的媒體見面會現場,戈恩情緒激動之際差點吐露出將其打入牢獄之災的日產汽車高管名單。在這個名單上都有誰的名字?這顯然激起了我們的興趣,但話到嘴邊的戈恩明顯又咽了下去,稱不想為黎巴嫩政府帶來不必要的問題,并再三強調:日產內部有人陷害自己,是怕自己被雷諾真正地合并。
從雷諾-日產-三菱聯盟內部數名高管的接連離職,令外界對這個原處于世界第三大汽車聯盟的組織報以了懷疑態度,西川廣人的下臺與關潤的閃電離開,讓業績不斷下滑的日產汽車公司陷入了被動局面。或許,名族企業感極強的日本人這次真的玩砸了?
日產汽車與戈恩各執一詞,倘若從各退一步的角度來看,或許能有新的突破。
在職17年日產CEO且兼管三個企業的戈恩,認為能者多勞且收獲理應當然,迎合時代潮流甚至有意撮合與菲亞特克萊斯勒公司形成更強大的聯盟,但已“起死回生”一次并嘗到甜頭的日產汽車,顯然不想丟掉更大的主動權,所以提前“干掉”戈恩,是存在日產汽車內部本土人員,對名族企業感與個人長期利益的一次越界嘗試。但顯然,這個計劃并未成功。
六、談日產及聯盟未來
“沒有了我,日產幾乎每天都在丟掉近4000萬美元”,戈恩指著背后的幕布,大聲隔空質問日產汽車:“你們早就走下坡路了!你們的復興計劃在哪里?我并沒有看到任何計劃!”
戈恩認為,曾經在全球車市上叱咤風云的雷諾-日產-三菱聯盟早已不如此前,措施良機和嚴重的虧損問題甚至會令聯盟走向最終的瓦解。戈恩表示,其對三家公司的未來戰略非常清晰的,但如今盈利下降聯盟面臨巨大生存危機,“我看著他們丟掉了很大的機會,我實在無法相信,他們說要把戈恩的時代翻過去,的確,現在的事實就是這三個品牌已經沒有未來了。”在戈恩看來,在他離開日產后,日產的市值快速下滑,不知道誰從中獲利。”
七、為何選擇了黎巴嫩
從離開日本輾轉落腳黎巴嫩,這樣的舉措我們也心知肚明。要知道,年逾66歲的卡洛斯·戈恩出生于巴西,是一位黎巴嫩后裔而此在法國生活,所以他擁有三國護照,并熟練掌握著多國語言,這樣一位“世界公民”,但目前來看僅有黎巴嫩能夠成為他暫時的政治庇護地。
對于擅自出逃日本監管的戈恩,日本將其與妻子卡羅爾正式列入國際紅色通緝令名單中,而為何選擇在黎巴嫩而非法國,最根本原因是由于黎巴嫩政府與日本并無引渡條約,這也為戈恩蓄力反擊提供了臨時的“家”。
八、最后的神秘笑容
在整個貫穿150分鐘痛斥日本檢查機構與日產汽車丑陋行徑的同時,還有一個需要特別關注的一點,那就是在媒體見面會末尾階段時,面對紛紛舉手示意的記者們,戈恩仿佛找到兩年前新車發布會的感覺,面帶微笑地挑選著一個個充滿疑問的雙手,而不管問題尖銳與否,顯然經歷數百場新聞發布會的戈恩,將這些問題紛紛轉換成一句話:
我是無辜的,你們要相信我,我會給你們答案。
戈恩的微笑有什么寓意?我想,無非有三種。
其一,戈恩在400多天后終于可以正常、自由的說話而感到喜悅;
其二,公開場合的微笑,能夠顯示和表露出戈恩的自信,也令他的言辭有親和力、說服力;
其三,則是戈恩在“苦口婆心”近兩小時后,面對世界媒體有了運籌帷幄的勢頭,并抓住了在國際、社會上的輿論走向,對家人有進一步的保護,對自己則有了進一步舌戰日本的優勢。
九、耐人尋味的日本記者問題
另外,此次戈恩在媒體見面會的提問環節中,采用了分國籍的提問挑選方式。在回答完NBC、BBC、紐約時報等代表性媒體后,來自日本的媒體也引起了在場與全世界的關注。畢竟面對剛從日本“逃亡”出來的戈恩,日本媒體尖銳的問題勢必是本場新聞發布會的看點之一。
其中,一位日本媒體指出,此次新聞發布會戈恩限制了日本媒體的人數,并質問戈恩的寓意和為何將脾氣發在日媒身上。面對這樣的疑問,有人指出該媒體提出的問題水平有待商榷,這也折射出了日本媒體的業務能力,而這一點也是戈恩在開場時所痛斥的:在沒有真正調查清楚前,不要妄下定論!
據戈恩介紹,其并沒有故意限值日本媒體參會人數,而是選擇了在全球范圍內知名且公正的留在了會場內,而這一點同樣也是戈恩想要力求其清白的一個舉措。
十、反擊的第一戰
最后,讓我們回到這150分鐘前,這位身跨多國的“地球公民”,戈恩看似并沒有他絕對的效忠國家,與日本沒有引渡條約的黎巴嫩成了他的第一站,而在這一站戈恩選擇了逃亡后的首度公開發聲,另外在發布會期間他還表示他所展示的文件,將在未來由他本人與律師匯總整理后,公諸于世,以證明其清白之身。通過這一事可以預見的是,目前還身陷違反日本法律、被列為紅色國際通緝犯的戈恩,還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下一場的清白大會。
孤身向世人痛訴日本檢察的不公,痛斥曾執掌17年并救危難于水火的日產汽車,我們到底應該相信誰是誰非?而或各打五十大板,也未必能有清晰明確的答案。橫跨400余日的宮斗劇發展至今,似乎并無喘息之際。或許,隨著日產汽車與卡洛斯·戈恩在未來的一系列驚天揭露,我們還將慢慢還原事態的真相,還給所有人一個真正的、沒有私欲的答案。
本文來源于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為何臺灣把情報機構叫做情治機構?
在朝鮮戰爭正酣之際,1951年4月11日,美國總統杜魯門以突然襲擊且不顧任何體面的方式,解除了麥克阿瑟的包括駐日盟軍最高統帥、“聯合國軍” 總司令、遠東美軍總司令以及遠東美國陸軍司令等各項指揮權。杜魯門為何要解除麥克阿瑟的指揮權?有人認為麥克阿瑟無視美國文職人員領導軍人的傳統;也有人認為他指揮失誤必須要為戰爭糜爛的局面負責,這都有一定道理。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在對待朝鮮戰爭的態度上,杜魯門與麥克阿瑟有著嚴重的分歧與沖突。即:
杜魯門只想打一場有限戰爭,把戰爭限制在朝鮮境內,麥克阿瑟卻希望擴大戰爭范圍,在遠東打一場全面戰爭;杜魯門希望通過外交手段和平解決朝鮮問題,而麥克阿瑟則希望通過戰爭解決。
01 朝鮮戰爭的范圍之爭1950年9月15日,麥克阿瑟在朝鮮中部西海岸仁川港登陸成功之后,杜魯門曾指望憑借美國的軍事優勢,采用閃電戰術,下令美軍越過三八線,一舉擊潰北朝鮮的武裝力量,把南朝鮮李承晚政權擴大到整個朝鮮。但到1950年冬,由于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參戰和美國軍事上的嚴重失利,其政策又轉向把美國的目標限制在恢復戰前南朝鮮的邊界而進行一場有限戰爭。
這一則是為了避免和中國全面作戰而耗盡美國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和資源,使美國不可能在歐洲建立強大的軍事防務。二則不想在遠東卷入大規模的軍事沖突,從而招致蘇聯對西歐的襲擊。
杜魯門認為,如果將戰爭擴大到中國,美國就必須防備中國和蘇聯——在意識形態上、在條約上、都是同盟者。一旦美國進攻中國,那么就必須預防俄國出面干涉。所以,他不希望發生任何規模的戰爭。三則是美國的主要西歐盟國都毫無例外地反對擴大侵朝戰爭。英法不愿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本國經濟尚未完全恢復的情況下,為了美國在遠東的戰略利益而冒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風險。
1950年12月,英美首腦在華盛頓會談時,英國首相艾德禮直言不諱地告誡杜魯門說,不要轟炸中國,要設法避免和中國進行大戰,擴大戰爭對西方國家來說等于自殺。他主張分化中蘇關系,利用中國在遠東抗衡俄國。這樣,如果美國單方面決定把戰火燒到中國,就會破壞西方聯盟的團結,便自己陷于孤立。
基于上述理由,杜普門政府不敢冒險在遠東打一場全面戰爭,而只愿打一場有限戰爭,把戰爭限制在朝鮮境內,保持對海空力量的限制,不再派任何增援部隊,穩定三八線附近的戰線,尋求通過談判達成停火協議,使朝鮮恢復到1950年6月25日以前的原狀。
然而,麥克阿瑟完全不理會有限戰爭的概念和杜魯門政府全球戰略的意圖。他認為,美國擁有足夠的軍事力量,特別是擁有戰略空軍和原子武器的優勢,可以威脅蘇聯,使其不敢發動全面戰爭。
他指責杜魯門禁止襲炸鴨綠江橋的這個命令,并認為這算是美國歷史上曾經有過的強加于戰地指揮官的一個最為無法辯護的和不明智的決定。他爭辯說,蘇聯擁有的報復力量遠遠不如美國,為什么讓她束縛自己的手腳呢?美國擁有原子優勢,為什么不利用這一優勢呢?力量較強的一方,居然害怕攻擊力量較弱的一方,實屬荒謬。
1950年12月30日,麥克阿瑟致電參謀長聯席會議建議:封鎖中國海岸,廢除“臺灣中立化”政策,最大限度地在朝鮮利用國民黨軍隊,支持蔣介石軍隊侵犯華南,將侵朝戰爭擴大到中國大陸。他還建議應沿鴨綠江設置一條放射地帶。
但杜魯門認為,麥克阿瑟所鼓吹的方案,很可能意味著要冒險發動一場甚至包括使用核武器在內的世界大戰。他發覺麥克阿瑟將軍的看法同自己的看法距離那么遠時,惴惴不安。他只能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麥克阿瑟準備冒險發動一次大戰。
于是乎,1951年1月13日,杜魯門給麥克阿瑟寫了一封長信,斷然拒絕批準麥克阿瑟所提出的擴大戰爭的方案,強調當時美國的行動方針應該是團結聯合國大多數會員國,把戰爭限制在朝鮮境內。凡是涉及擴大戰區的問題,行動得十分謹慎,并應經常考慮來自蘇聯的威脅。
02 朝鮮問題究竟是尋求和平解決,還是依靠戰爭解決朝鮮問題的解決方式,是杜魯門和麥克阿瑟之間爭吵最激烈的一個問題。到1951年春夏,朝鮮戰爭逐漸將戰線固定在三八線一帶,雙方都很難向對方作較大的推進,戰爭處于僵持狀態。
美軍如果繼續北征,將會延長補給運輸線并加寬戰線,付出更大的代價。加之美國海外駐軍遍布全球,戰線太長,兵力分散。1950年12月9日,麥克阿瑟曾要求派兵增援日本(駐日美軍已調往朝鮮),參謀長聯席會議召開一連串會議,想不出辦法來應付這一問題,認為美國國內簡直就沒有現成的增援部隊。至于南朝鮮偽軍更是腐敗無能,不堪一擊。自戰爭以來,不到10個月時間,已經損失超過十個師所必須的武器裝備。
朝鮮戰爭名義上有個聯合國軍司令部,實際上美國承擔著戰爭費用的最大份額,提供了全部侵朝陸軍的50.33%、海軍的85.89%、空軍的93.38%。杜魯門呼吁拉美各國為朝鮮戰爭分擔重擔,但只有哥倫比亞作了響應,派出了象征性的地面部隊到朝鮮,其他拉美國家都認為朝鮮戰爭與自身利害無任何關系,不愿為美國提供炮灰,在加上世界輿論也強烈要求停止朝鮮戰爭。
1951年l月17日,中國向聯合國提出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和遠東問題的四項建議。接著,1月24日,印度、阿富汗等12個亞洲和阿拉伯國家提出盡快舉行中、蘇、美、英、法、印度和埃及七國會議以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和遠東問題的提案,表示了亞非人民真誠的和平愿望。
美國國內反戰運動正在興起。美國人民自發地建立起反對戰爭、爭取和平的組織。他們舉行集會示戚,強烈要求和平解決朝鮮沖突,迅速結束美國歷史上這一場極不得人心的侵朝戰爭。國際國內要求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呼聲很高,對杜魯門政府的壓力很大。
1951年3月,杜魯門政府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試圖通過外交手段和平解決朝鮮沖突。3月20日,參謀長聯席會議通知麥克阿瑟,說國務院正在草擬一項準備由總統發表的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聲明,要他提出建議。麥克阿瑟則竭力破壞杜魯門政府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任何努力。
3月21日,麥克阿瑟在他的回電中建議,對他的指揮權不能再有更多的限制。3月24日,麥克阿瑟搶先發表一個旨在阻止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公開聲明,大肆鼓吹美國的經濟軍事實力,強調制海權和制空權在現代戰爭中的決定性作用,要求聯合國改變它力圖把戰爭局限在朝鮮境內的決定,再次鼓吹把軍事行動擴大到中國沿海地區和內陸基地。
這一聲明傳到華盛頓時,杜魯門氣的一佛升天,二佛出世。他認為,麥克阿瑟發表的聲明與自己準備發表的聲明完全背道而馳,使政府經過詳盡討論的和談計劃全部付諸流水。它直接違反了參謀長聯席會議頒布的、未經五角大樓事先批準不得公開發表任何有關外交政策聲明的命令,是對憲法賦予總統權力的挑戰,是對杜魯門總統本人的侮辱。杜魯門氣憤地說:
“麥克阿瑟已使我投有選擇的余地,我再也不能容忍他的這種不服從領導的行為了”。“除了解除這位國家高級戰地司令官的職權以外,我沒有別的辦法。”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正當杜魯門在等待和談時機到來之際,麥克阿瑟又和國會反對派聯合策劃了一個新的反對政府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行動,投下了另一枚政治炸彈。
1951年4月5日,杜魯門的政敵、眾議院少數黨共和黨領袖、眾議員小約瑟夫·W·馬丁在眾議院宣讀了麥克阿瑟將軍給他的一封信,信中攻擊杜魯門不在朝鮮利用國民黨軍隊的政策“是不符合邏輯和違背傳統的”,再次要求在遠東進行一場打敗共產主義的全面戰爭,甚至斷言:“我們必須取得勝利。除了勝利我們沒有別的路可走”。
但杜魯門謹慎地表示,麥克阿瑟心目中的勝利是把沖突擴大到整個中國而取得的勝利,這必然是錯誤的勝利。
而且,麥克阿瑟這封信已構成對現行國策的挑戰。美國憲法中有一條基本原則,就是文職控制軍人。政策是由民選的政治官員來決定的,而不是由軍事將領來決定的。然而,麥克阿瑟卻一再表示他不愿接受政府的政策。杜甫們如果容忍他用這種方式來反對文職當局,他自己就會違背要堅持和保衛憲法的誓言,他已經不可不能讓麥克阿瑟主動辭職,而必須要把他開除。
至此,麥克阿瑟被解職,已成定局。1951年4月11日,杜魯門指示新聞秘書舉行緊急記者招待會發表聲明:
“我深感遺憾地得出結論,陸軍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在有關正式職守的問題上不能夠全心全意地支持美國政府的政策和聯合國的政策……因此我免去麥克阿瑟的各項指揮權,并已任命李奇微中將接替他的職務”。
總的來說,杜魯門罷免麥克阿瑟的決定是一個大膽而果斷的決定,表明美國政府在侵朝戰爭遭到失敗后在對華政策上的分歧和矛盾表面化和尖銳化,使主張在遠東推行一種魯莽而更富侵略性政策的麥克阿瑟遭到可悲的下場,使中美兩國在上世紀50年代初避免了一場全面戰爭,為和平解決朝鮮沖突掃清了一大障礙。
臺灣921地震,中國大陸對臺捐贈多少?
這個說法是錯誤的。
臺灣沒有情治機構,只有大陸才有情治機構。
臺灣安全部門是臺灣地區的安全部門,與美國中央情報局和英國軍情六處并稱為世界三大情報機構。
臺灣安全部門是臺灣地區的安全部門,隸屬于臺灣當局“行政院”,主要負責臺灣地區安全事務,包括政治、經濟、軍事、外事、科技、新聞等。
臺灣安全部門的發展歷程可以追溯到1949年,當時臺灣當局成立了“臺灣地區防務委員會”,負責臺灣地區的防務和安全事務。1953年,“臺灣地區防務委員會”更名為“臺灣地區安全委員會”,并設立了安全部門,負責臺灣地區的情報和安全事務。
臺灣安全部門的職責包括政治、經濟、軍事、外事、科技、新聞等領域的情報收集和分析,以及安全和防務事務的規劃、指導和協調。在臺灣地區安全委員會的領導下,臺灣安全部門還負責執行臺灣地區防務和安全政策,以及維護臺灣地區的國際關系和地區安全。
臺灣安全部門在臺灣地區防務和安全事務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爭議。例如,臺灣安全部門在政治和軍事領域中的情報收集和分析工作存在一些不當行為,以及在臺灣地區防務和安全政策方面存在一些爭議和批評。
總的來說,臺灣安全部門的發展歷程和職責范圍是復雜而多變的,需要考慮到臺灣地區的政治、經濟和安全環境,以及臺灣安全部門的歷史和現實背景。
1999年臺灣“921”大地震時,大陸對臺捐款約10億元人民幣。
5月14日下午,張俊雄率“陸委會”主委陳明通、“新聞局長”謝志偉二度針對四川賑災計劃召開記者會說明。
臺當局“陸委會”主委陳明通表示,20億元賑災物資計劃分兩階段執行:第一階段,立即啟動緊急救援,“政府”投入8億元,其中7億元是現金,動用第二預備金,1億元是糧食與白米,相當于兩千噸的米糧;第二階段屬于災后重建工作,“政府”將向社會各界募集12億元,并率先請“人事行政局”發動公務員一日所得捐,約有2億元。
面對媒體查證,陳明通被動證實,這是1949年以來首度由臺當局出資援助大陸,但希望媒體不要強調這一點。他說,1999年臺灣“921”大地震時,大陸也對臺捐款約10億元。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