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編寫 韓忠楠
11月10日,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最新報告。資料顯示,10月,中國汽車出口48.8萬臺,同比增長率9.8%,同比增加44.2%。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分辨,從2011年到2023年這十余年時長,中國汽車出口主要是以商貿為主導,但預計在2030年之后,中國車企的出航會以對外直接投資并且在國外生產制造為主導。這就意味著,中國車企要將自己的價值觀念、管理機制等進行輸出,會面臨較大考驗。
事實上,伴隨著越來越多中國車企的“走向世界”,它在出航過程中遭受的一系列考驗已經逐漸顯出。近年來,繼《歐盟電池和廢電池法規》實施后,歐盟國家也對我國新能源企業打開了反補貼調查,這些舉措都在客觀上給中國車企的出海之路增強了天然屏障、堡壘。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車企在出航環節中應該怎么做好合規管理,防止潛在性風險?尤其是對于智能駕駛來講,世界各國嚴格網絡信息安全政策法規,又會給其出海之路帶來什么挑戰?這一系列的問題,變成最近車輛工業界關注的重點難題。
出航信用問題引關注
中汽協數據表明,1~10月,汽車出口392.2萬臺,同比增加59.7%。分車系看,汽車出入口330.6萬臺,同比增加67.3%;商用汽車出入口61.6萬臺,同比增加28.3%。
好幾家市場需求分析組織分辨,歸功于產品和市場優勢,及中國自主車企在渠道、產品研發、產品本土化等多個方面資金投入的提高,新能源車將繼續變成中國汽車出口持續增長的源動力,與此同時中國汽車出口也迎來黃金發展期。
前段時間,在2023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度會議,來源于比亞迪汽車、極氪汽車等眾多整車企業高管,都是對的國內汽車出海的未來發展趨勢表明看中。吉利汽車集團技術性管理中心主任劉艷表明,中國汽車出口經歷過貼近60年積淀,終于從低端產品邁向了中高端產品出航,特別是近年來,新能源車與智能汽車變成中國汽車出口的新增長點。包含吉祥、比亞迪汽車、萬里長城、北京長安、上汽汽車、哪咤等在內的一系列汽車企業,陸續在國外辦廠,與我國本土零部件企業一起進行全球化布局,形勢一片大好。
但是,在中國汽車出口熱火朝天擴大經營的進程中,也有一些潛在性風險悄悄地曝露。比如,歐洲電池法令及其歐盟反補貼調查等舉措,客觀方面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入口帶來了一些不確定性因素。
專業人士分辨,這些信號在提醒著中國車企:“走向世界”的過程中要格外重視合規風險。德勤中國風險咨詢合作伙伴吳真表明,中國車企走國際化發展路面,搞好合規風險操縱是非常有必要的一環。
據吳真詳細介紹,汽車企業出航環節中,需要把握研發技術的合規、網絡信息安全以及數據的合規等,這就需要汽車企業從管理模式、管理體系、優秀人才配置等各個方面與國際一線企業對標。
“現階段,一部分汽車企業在這個方面理解是有待加強的,但不難想象的變化是:伴隨著汽車企業出海的的不斷擴大,公司一定會把安全與合規管理放到很高的位上。”吳真覺得,國外的用戶,尤其是歐洲地區的用戶和中國的客戶又有很大的不同,他們對汽車產品智能化作用、客戶體驗可能沒那么在意,但是卻會特別看好商品的穩定性、服務項目的水平。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搞好合規管理,也就是在創建在國外消費群體中的口碑,塑造信任感。
羅蘭貝格企業咨詢管理全世界合作伙伴時帥還認為,現階段,中國車企出航遭遇各個方面合規管理約束和風險性,包含環境保護排出、供應鏈管理合規管理、貿易合規、ESG等。世界各國早已多家汽車企業在安全排出、專利權、個人信息保護、反壟斷法及產品質量認證等合規管理層面付出巨大成本,中國車企需要避免“踩雷”,慎重整體規劃出航發展戰略,搞好合規管理。
智能駕駛數據信息合規管理存考驗
汽車出口所面臨的信用問題十分廣泛,從產品到數據信息再從企業運營甚至供應鏈管理,都會涉及各個方面的信用問題。
吳真強調,過去汽車企業對合規關心多集中于產品層面,更重視產品研發側和SOP(標準作業程序)研發過程中達到剛度的技術參數規定,但是現在的合標準規定圍繞汽車產品的全生命周期,這就意味著汽車企業所遇到的合規要求不但集中在產品研發方面,也將延伸到生產制造、市場銷售、售后服務等環節,一定要做到全環節的合規管理。
在張震認為,怎樣在產品全生命周期環節中把各個領域合規風險有效管控住,對于國內企業來講是很大的挑戰。
而在眾多信用問題之中,智能駕駛數據庫的合規風險考驗,顯而易見倍受工業界關心的,其涉及到的風險控制難度系數也會更高。
據了解,以歐州為例子,除開《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外,大數據應用法令、數據市場法令、網絡服務法令等,也對產品數據信息合規管理又明確規定。尤其是對于智能汽車來講,車輛路側的數據采集、轉讓、應用、土地確權等,都必須滿足歐洲合規要求。
一樣,針對我國本土亦是如此。在《網絡安全法》《智能網聯汽車數據通用要求》《汽車整車信息安全技術要求》等約束下,車輛數據的收集、傳送、存放、應用、分享、消毀等系列活動需要嚴格按照規范開展。
針對中國車企來講,如何建立滿足國內及國外法規的交叉式、結合型數據信息合規管理體系,是非常復雜的工作中,也非常考驗公司體系水平。吳真覺得,汽車企業在加強數據信息合規管理的過程當中,毫無疑問地需要付出比較高的成本費,甚至還會牽制公司工作效率,但這個也是企業必須要進行的功課。
吳真表明,數據信息合規管理不可能有明確的標準,它并不像傳統汽車的主被動安全性、節能減排等,有科學方法考量評定,數據信息合規管理也是很難量化的,而是用風險導向做評估,那也是智能駕駛數據信息合規管理存在一定考驗的一大因素。
怎樣化解
國內汽車合規風險?
雖然智能化新能源車出口信用問題復雜多變,但大多數專業人士分辨,汽車企業若能夠做到以上合規工作,是對于本身管理體系實力的鍛造,長遠來看,更有助于中國車企出入口質量的提升。
劉艷覺得,現階段汽車企業在出航環節中面臨很多合規管理考驗,這些挑戰不能只針對某一家企業的,反而是整個行業存在的困難。但是現在業內欠缺官方機構來助力企業消除這一塊的風險性。他認為,現階段汽車企業迫切需要有機構統一來帶頭,包含創建一些信息平臺網,助力企業掌握國外合規政策、政策法規等。與此同時,我國在發展趨勢新能源和智能汽車層面具有市場優勢,一定可以牽頭制定國家標準,然后把規范傳輸至國外。
針對汽車企業頂層設計的號召,也有一部分專業人士持此外一種態度。該人士告訴證券日報編寫,車企的合規政策到底是由該領域牽引帶,或是給與領域一定的可玩性,在全面的競爭環境下產生大伙兒認可的規范,現在是并沒有結論的,也要全世界車企一同探索和發現。
從企業的角度,AVL李斯特中國自動駕駛及智能化高級工程師陶劍波覺得,車企的工程團隊需要和政策法規團隊協同搞好車輛合規管理監管,特別是要做中長線布置,而非對于一兩個難題集中進行“修復漏洞”。他認為,研發部門必須與不同的機構進行藕合,將歐盟國家、中東地區、南美洲甚至世界各國主要出口區域的政策法規進行系統溶解,從而滲透至產品研發端。
對于此事,吳真覺得,汽車企業應對合規要求,不可能是煙囪式、補丁包式地解決執行,而是應該從源頭上加強國外合規服務平臺,在出航體系里深度融入合規管理定義。
事實上,圍繞車企的出航合規管理業務流程,也有許多第三方公司在進行項目探尋。比如,騰訊官方就圍繞智能駕駛多個國家合規難點,上線了云服務器。騰訊智慧出行發展戰略經理沈沛表露,騰訊在隨著汽車企業出航的過程當中,能夠為車企的安全合規,給予世界各國一體化“云基座”。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