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彭妍
“預定利率3.5%的商品將要停銷,且買且珍惜”“占領最后一批3.5%配額”“4.025%成為了以往,3.5%將要道別”等相關營銷語在銀行銷售圈不斷傳來。與此同時,大部分銀行的業務經理都紛紛督促顧客趕上所謂“6月底停銷時限”趕緊“進入車內”。
現場記者大部分銀行了解到了,最近已經有幾款預定利率為3.5%的人身保險產品被額度或下線。各險企早就在貯備預定利率3%的保險理財產品。
好幾家銀行柜員對《證券日報》記者說,最近,在定期存款利率不斷下滑的大環境下,現在市面上熱推的預定利率為3.5%的人身保險產品中,增額終身壽商品深受親睞。
在增額終身壽商品迎來一波市場銷售風潮的前提下,許多專業人士提醒消費者客觀選購,千萬不要為了“進入車內”而“進入車內”。應根據自己的理財目標合理布局,防止盲目跟風,更應當心業務員過度營銷。
增額終身壽
成金融機構主打產品
在今年的3月份,監督機構就車險公司商品年利率、長期投資、債務保險投保等情況進行討論、研討。4月中下旬,又相繼集結有關車險公司召開會議,主要是針對保險中介公司調節自行開發新產品的定價利率,操縱利差損。還有另外業界報道稱,定價利率超出3.5%的保險理財產品將于6月底集中化下線。
以上被爆出后,金融機構圈揭開了推銷產品增額終身壽的潮流。伴隨著最近定期存款利率持續下滑,及其投資理財、投資等產品收益變化較大,增額終身壽補位變成金融機構主打產品,并且在銀行柜員朋友圈被刷屏。
“存款利率下調已是必然趨勢。提議顧客把一部分資產變長時限,買保險商品。大家分銷的兩全保險最近非常受歡迎。兩全保險的優勢是固定不動和利滾利,長遠來看盈利非常不錯。”北京海淀區某國有銀行分行營業網點業務經理對記者表示。
中行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杜陽對《證券日報》記者說,從需求面來說,伴隨著每家銀行陸續下降定期存款利率,住戶財產逐漸從銀行存款產品遷移。與此同時,投資理財、投資等資產管理產品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盈利變化較大,在住戶避險情緒相對較高的前提下,要求有所下降。總體來看,保險理財產品特別是儲蓄型保險商品,合乎現階段住戶金融理財要求,兼具盈利性和穩定性,因此遭受投資人親睞。從市場供給來說,擴展代銷業務是未來銀行突破的關鍵方向之一。分銷保險理財產品歸屬于銀行表外業務,可以有效帶動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增長,有利于銀行輕資本運營轉型,故金融機構更有動力使力多樣化分銷,提高競爭力水準。
應客觀選購
防止盲目從眾
《證券日報》記者走訪好幾家營業網點之后發現,一部分銀行柜員在推薦兩全保險產品的時候,以“將要停銷”為理由全力招客,可是對產品風險防范不夠。
記者了解到,“增額終身壽利滾利3.5%”是一些保險公司銷售推廣中常有的語句。但是這里的3.5%并非投資回報率,反而是保險金額年增長率。在具體銷售過程中,一部分銀行柜員在推銷產品時并沒有講清楚3.5%的實際含意,讓顧客誤認為3.5%是品牌回報率。
金融機構專業人士介紹說,增額終身壽這種產品就是用來鎖住長期利率的,若投資人早期退保險可能損失嚴重,因而并不是穩賺。如果用戶能裝個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在這個市場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盈利還是很不錯的。
某銀行柜員向《證券日報》新聞記者展現了一款增額終身壽新產品的仿真模擬測算表。假定被保險人為一名36歲的女人,每一年購買保險2萬余元,持續項目投資3年,本產品第一年底、第二年底、第三年底的保單現金價值分別是13800元、34500元、58940元。由此可見,增額終身壽的保單現金價值一般早幾年小于總計所交保費,顧客假如早期退保險則損害比較大。
以上專業人士提示被保險人,增額終身壽并不是適用于每個人,消費者的需求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從流通性角度來講,短期內有融資需求,不適宜挑選增額終身壽,增額終身壽適宜投資周期比較長的低風險理財喜好者,而且在購買時也需要密切關注保單現金價值表。
杜陽表明,車險公司帶來了個性化的增額終身壽,顧客應選擇合適市場需求的保險理財產品。例如,付款后需要注意各種各樣賠償條文、保險金額、賠付相關流程等。顧客需要考慮保費,在權衡本身經濟情況和購買保險水平的前提下,安排好科學合理的購買保險方案,防止太過資金投入保險費用影響工作生活開銷。增額終身壽一般都是長期保險,涉及到保險期的挑選調節。消費者的需求根據自己的必須來挑選保險期和優化保險期。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