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徐一鳴
漢馬科技在今年3月30日公布2022年年度報告至今,曾兩次接到上交所問詢函。在其中,因公司推遲回應第一次咨詢且回應難題不詳盡,隨后收到第二份問詢函。
而6月14日,漢馬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在6月13日接到上海交易所《關于漢馬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年報財務數據調整有關事項的監管工作函》(下稱《監管工作函》)。
依據公示,6月13日,漢馬科技遞交公布的2022年年報二次問詢函回應公告稱,因為上海市索達三處在建項目未能及時轉固,擬向帳面價值4075.19萬余元在建項目變為固資,并且對2022年年度報告填補折舊費用花費344.79萬余元。此外,企業在初期問詢函回應中已經因預計負債會計疏忽大意填補記提89.14萬余元。
從此,上海交易所《監管工作函》明確提出,漢馬科技最近頻繁對年度報告財務報表作出調整,依據上海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第13.1.1條等相關規定,現向領導及年檢會計事務所明確提出監管政策。
具體而言,上海交易所《監管工作函》規定:企業需要全方位、充足再度自糾自查今天及早期定期報告財務報表的實際、精確、完好性,存不存在虛假記載和重大遺漏等;公司年審會計事務所及年檢會計嚴格執行會計準則等標準要求,再度核查在年度財務報表審計、問詢函回應環節中財務審計、審查流程的完好性、規范化等;請企業整體執行董事、公司監事及高管人員充足核查股東會對企業2022年年報編制和決議程序流程是否滿足相關法律法規、上海交易所有關規定的需求,職工監事是不是按照有關規定對股東會編制年報進行審查,請企業整體執行董事、公司監事及高管人員核查確定2022年本年度總結報告能不能真正、精確、全面地體現企業的具體情況。
早就在4月24日,上海交易所就曾經對于2022年年度報告向漢馬科技傳出咨詢,那時問詢函包含12項難題,涉及到持續盈利等4大領域。5月11日,漢馬科技公布第一次推遲回應咨詢公示;5月16日,漢馬科技回應咨詢。可就在當日,上海交易所便二次下達問詢函明確提出,漢馬科技回應中關于企業持續盈利、應收帳款等事宜實際情況還需進一步明確。
有不愿意居民專業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說,年報問詢函歸屬于常規管控,一般涉及到財務指標分析出現異常、信息公開不太清楚及與行業發展前景不一致等疑惑,盡管并不代表有關上市企業一定有什么問題,但是其務必用心回應咨詢,給予詳盡詳細介紹。
浙江大學國際協同國際商學院數據經濟和金融前沿研究核心聯席會負責人、研究者盤和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說,全面注冊制下,便是應以信息公開為基礎。從問詢函到監管函,凸顯出證監會發布對上市公司信披合規管理強監管決心。
除此之外,盤和林覺得,會計事務所對企業的年度報告等信息公開擔負保證責任,在保證責任范圍之內,會計事務所假如未獲取充足的審計程序就作出不合理審計結果,要承擔有關責任。
資料顯示,漢馬科技近三年來不斷虧錢且虧本不斷發展,2020年至2022年凈虧損分別是4.91億人民幣、13.36億人民幣、14.66億人民幣,而截止到上年年底,公司凈資產僅是1.70億人民幣。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