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吳曉璐
在今年的,強制退市總數將再創佳績?!蹲C券日報》新聞記者據股票公告整理,截止到6月13日,近年來,鎖住強制退市的企業已超43家,高于上年全年度(42家),創下歷史新高,常態退市機制落地見效。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陳靂對《證券日報》記者說,常態退市機制的建立,將促進上市企業越來越重視聚焦主業,踏踏實實誠信經營,搞好更長久的戰略發展規劃。
6月12日至13日,*ST天潤、*ST弘高、*ST海投、*ST宋都等4家企業連續碰觸面值退市指標值。截止到6月13日,*ST紫鑫收盤報0.41元/股,已連續18個交易日內股票價格小于1元,鎖住面值退市。再加上*ST紫鑫,年之內鎖住面值退市的企業達19家,創下歷史新高。
除此之外,*ST泛海、*ST興海股價1元左右。最近,2家公司控股股東均拋出去增持計劃擬保殼,股價發生或多或少回暖,6月13日,*ST興海一字漲停。截止到6月13日收市,*ST泛海、*ST興海各自報0.92元/股、1.06元/股。
“為了降低面值退市,一部分公司或者公司股東希望用復購、加持來股票下跌,刺激性股價反彈。而往往這種‘1元’企業存在重大難題,投資人并不認為企業具有升值空間,因而只通過復購加持來促進股票價格是不能根除。”陳靂表明。
除開面值退市困境,*ST興海還存在著重大違法強制退市風險性,企業在今年1月份接到證監會的《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表明,因2014年至2019年年報及2019年上半年度匯報存有虛假記載,企業2016年至2019年持續4年財務指標分析很有可能碰觸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指標值。
談起在今年的面值退市企業總數暴增,中原證券策略分析師周建華對《證券日報》記者說,全面推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后,“殼”使用價值持續掉價,“炒殼”“賣殼”早已毫無價值;此外,退市新規出臺后,監管部門提升股票退市監督力度,投資人回歸價值項目投資,不買賬,因而開啟面值退市的企業大幅上升。
除了以上19家鎖定的面值退市的企業,也有21家企業碰觸財務類股票退市指標值,在其中,*ST紅盾接到深圳交易所暫停上市事前通知單,此外20家均已收到交易中心暫停上市確定。
與此同時,在今年的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數量取得突破。近年來,已經有*ST紫水晶、*ST澤達、*ST計通等3家碰觸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指標值。從宏觀來說,在2014年至2022年間,重大違法股票退市僅發生6例。
“這表明管控改革成效顯著,股票注冊制獲得全面落實,對提升配置效率,維護股民合法權利有積極意義,也為金融市場長期性穩步發展保駕護航?!敝芙ㄈA表明。
在申萬宏源證券頂尖銷售市場權威專家桂浩明看起來,將來股票退市總數可能也會進一步增加,一個完備的金融市場應當是“有進有出”,那樣才能建立穩步發展。
上市公司退市并非“一退了之”,多家企業在股票退市前后左右也會受到中國證監會立案查處。如*ST巨大、*ST吉艾涉嫌信息公開違規違紀,在接到交易中心暫停上市監管工作函或終止上市確定后,還收到證監會的立案查處通知單。而*ST輔仁乃是實際控制人因涉嫌信息公開違規違紀,被中國證監會立案查處。
周建華表明,股票退市后依然遭受監督機構立案查處,展現了監管部門“零容忍”嚴厲打擊證劵非法活動、保護資產市場監管的堅定決心。針對上市企業、中介服務來講,一定要從根源遵規守紀,依法依規開拓市場,不可以存在僥幸心理。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