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年施坦威藝術家謝向百合在第18屆意大利佩魯賈國際古典音樂節上不僅與羅馬交響樂團再次圓滿合作、專業演奏了莫扎特的協奏曲目,而且在歐洲主流夏季音樂節上首次開設了中國民族音樂(古箏)公開課!以17歲青年“講師”和全球青年施坦威藝術家的雙重身份,在歐洲主流音樂節和世界各地國際音樂節上開創了立足于中西合璧、普及中國民樂的公開課之先河!而在此前還尚未有過在歐洲夏季音樂節和世界各地國際音樂節上開設由青年施坦威藝術家主講中國民樂公開課的先例!這是繼去年謝向百合在意大利佩魯賈國際音樂節上演奏中國民樂古箏、創造佩魯賈古典音樂節創辦17年來中國民樂首次亮相的記錄之后,又一次在全球主流國際音樂節上填補了中國民樂普及教育的空白!也為自己即將開始的世界級高等學府的音樂學院的學習譜寫出不同凡響的“序曲”!施坦威藝術家、佩魯賈音樂節創始人、鋼琴大師伊蓮娜?威羅德對此給予了高度評價:“謝向百合的古箏公開課大方、漂亮,像一場大師課!”著名北美鋼琴家、UBC大學資深鋼琴教授柯瑞翰也稱贊有加:“古箏公開課所體現出的中西合璧是謝向百合作為音樂學院新一代音樂學人的鮮明個性。”
為了能讓普及中國民樂的公開課在佩魯賈音樂節這樣主流的歐洲音樂節上首度開講,謝向百合除了堅持中學學業和專業系統學習鋼琴之外、提早一年就已開始有條不紊地實施這一創意,由創意、策劃一直到執行:不僅專門從北京定制了精品古箏,而且近一年來經由知名青年古箏演奏家循序漸進的因材施教、專業演練經典的古箏串燒曲目;同時個人精心設計無專業門檻、共享興趣點、傳播知識與互動的教案,力求強化推廣中西合璧音樂藝術的交融與共存的核心價值取向;甚至反復斟酌、超細分運作具有傳承百年音樂交流意義的小禮品特別定制作為教具,這些都反映出謝向百合善于博采眾長、勇于創新的普及大眾化與分眾化音樂教育的獨特策劃思路。作為不同于一般專業講座的中國民樂公開課、17歲的青年施坦威藝術家在精益求精追求鋼琴技藝的同時、憑藉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好奇心與多才多藝的素養,跨界成為國際音樂節面向普羅大眾推廣中國民樂的古箏教師?!顯然顛覆了“隔行如隔山、不越雷池”的認知傳統!這一切不僅展現了伊蓮娜作為音樂節創始人的超人韜略與寬廣胸襟,而且體現出她作為音樂藝術大師對年青音樂人創新的高度認可;更彰顯出中國零零后基于文化自信、拓展青年施坦威藝術家一專多能的音樂素養的多樣性內涵,正在迅速逾越前人、打破按部就班的常規、走出循規蹈矩的音樂藝術教育慣性思維的“舒適區”、加速迭代創新、形成了具有音樂與藝術教育領域新質生產力的新一代人社!正如謝向百合自信而幽默的表述:“我、謝向百合,走上國際音樂節公開課講臺、普及中外音樂的教齡,始于上大學的‘學齡前’的17歲……”。
在全國知名的青年古箏演奏家丁雪純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指教下,謝向百合作為新晉青年施坦威藝術家跨界于鋼琴與古箏的專業演繹,觸類旁通地駕馭多元文化背景下多樣性的樂器演奏與音樂交流史的述事傳播;在第18屆佩魯賈國際古典音樂節首場音樂會上專門為中國民樂開設的演出環節,以及次日的首次古箏公開課上、謝向百合都專業表演了《漁舟唱晚》與《茉莉花》的經典古箏串燒,青年古箏演奏家丁雪純積極評價說:“演出完美大氣、超水平發揮,并且傳遞了經典作品的內在精神。”謝向百合在公開課上向音樂節觀眾推廣講解了中國民樂發展的“思維導圖”、講授了古箏作為“中國民族樂器之王”二千多年的歷史演化、以及講述了公開課現場演奏曲目的人文背景。
同時,公開課在國家藝術宮的劇場與觀眾零距離開放式互動,現場男女老少都躍躍欲試、上手體驗古箏的美妙,其中不僅有稚氣未脫的學齡前小朋友,也有老師和家庭主婦,還有大提琴手和公司職員等,尤其是有位手臂骨折上石膏的小學生,硬是用不靈活的手指撥響了古箏……他們通過公開課初識中國民樂,先后走上講臺與謝向百合共享一對一的古箏互動,人們激動的表情與表述說明公開課激發起了“學生”們對中華文化的興趣;謝向百合在每個互動之后都向參與者贈送了專門從北京托運到佩魯賈的透明八音盒,其中的主旋律特別選訂了中國民樂經典《茉莉花》!現場互動氣氛熱烈、臺上古箏《茉莉花》與臺下八音盒的《茉莉花》此起彼伏,引發“大教室”里一陣又一陣歡笑.....
謝向百合在總結公開課的收獲時強調:“我之所以率先想到在國際音樂節上講民樂公開課是有歷史淵源的,我出身于教育世家、一百二十年間全家已有祖孫四代8位師范生和教師,其中不乏中國現代戲劇和電影的教育大家!我是我們家族有序傳承的第五代教師,也是全家最年輕、最早‘出道’的教師了;承傳家學、我注重教育的普及與提高,而普及與提高是高水平國際音樂節的核心藝術訴求,普及是面向大眾化,提高是面對分眾化,提高要靠臺上專業音樂家的高水準演奏、演唱,而我更看重臺下的普及;普及基礎上的提高、與提高水準上的普及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辯證關系。我非常認可佩魯賈國際古典音樂節的權威性專業平臺,策劃的初衷簡單講就是:言傳身教、演都演了、講講唄,一個彈鋼琴的彈談古箏,跟《黑神話:悟空》里的“天命人”似的,人家有避火罩、繡花針。芭蕉扇,而我只有鋼琴和古箏這兩樣法寶,多魔幻、多好玩的脫口秀素材啊。現階段我的人生使命就是在努力提高自己的學業水平的同時,嘗試多學、多做中西古典音樂的普及教育,為東、西方古典音樂培養更多的觀眾、聽眾!古箏公開課達成了預期效果、甚至超出了我的預期!公開課的互動情境一言以蔽之、就是2500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在《論語》中所倡導的教學理念‘寓教于樂’的現實推廣版!我的個人感悟是‘寓教于樂’不僅寓教于音樂、而且寓教于樂趣!民樂(le)樂(yue)、樂(yue)民樂(le)、樂樂于民,這是我本人通過佩魯賈音樂節民樂公開課‘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所覺悟出的音樂普及教育的三個哲學思辨層面。”
謝向百合從既能身體力行、在歐洲音樂節親手精湛演奏西方古典音樂,又能親歷親為、親自大力普及中國民樂教育的跨界活動策劃人的多維角度、著重強調了這一“混搭”的策劃不同凡響的敘事大背景:“今年是馬可?波羅絲綢之路700周年,威尼斯正在舉辦《馬可?波羅游走中國展覽》;而且還迎來了《圖蘭朵》的劇作者普契尼逝世100周年、以及《漁舟唱晚》初創即將100周年!其中在《圖蘭朵》歌劇里反復運用的《茉莉花》是中國民間曲調,已在歐美歌劇界和中外歌劇愛好者中廣為人知;而在鋼琴界、《茉莉花》已是殷承宗大師與郎朗這些鋼琴演奏大家的個人演奏會的保留曲目之一;普契尼當年談及創作時指出其靈感就來自當時意大利外交官從中國帶回的《茉莉花》音樂八音盒!公開課的‘教具’可以將就、也可以講究,我注重細節、因此格外講究‘復刻’歷史傳承這一小細節!細節決定活動策劃的成敗!苦尋多日而終有回報,專門策劃串聯了這個與百年音樂藝術史話零距離接觸的時空穿越環節,每位參與公開課互動的大小觀眾在視聽享受的同時,都會‘意外’得到江蘇民間版《茉莉花》單曲手搖柄機械簧片透明八音盒!這就是這堂課環環相扣的講究、而不是弄些個中國結、風箏、剪紙!這些八音盒就如同種子一般、又像接力棒、天命人的棍子,會一點一滴地萌芽、生長、傳遞下去,或許新《圖蘭朵》的未來劇作家或新馬可?波羅就在其中呢,這就是我作為音樂學人開辦民樂公開課的本愿初心!另外、我還想表達中國音樂人和我本人對歷史文化傳承的尊重,以及對偉大的普契尼和《茉莉花》的各地方版傳承者們表達真誠的敬意!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樂之,下個百年中西合璧、古今貫通將會綻發更美的百合花,而我、就是這個美好愿景里一枝樂在其中的百合而已”!
中國民族音樂基于年輕化、專業化的普及教育首次在佩魯賈音樂節上的亮相,這一初始化的公開課標志著中西古典音樂的中西合璧的表演與教育走上了國際化的新臺階!歐洲夏季音樂節上、包括世界各地的國際音樂節上也有了中國民族音樂演奏之外、推廣普及中國民樂教育的立錐之地!“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在中國老中青少音樂人躋身歐洲夏季音樂節和世界各地音樂節、演繹西方古典音樂或現代多樣性音樂的同時、傳承推廣自身的中華傳統文化,尤其是民樂“專業演奏+普及教育”將形成全新的東、西方音樂教育交流樣態!作為青年施坦威藝術家謝向百合在當代中西音樂藝術教育交流史上率先實現了年輕化與國際化、專業化與超細分化的跨界結合!“零”的突破就像石擊水面的水波紋漣漪傳播一樣,在世界各地的國際音樂節上將會涌現更多年青有為的中國跨界音樂人、呈現更多樣性的“專業演奏+普及教育”的中國民樂!民樂樂、樂民樂、樂樂于民!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