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漢文化的傳承與保護一直是備受關注的話題,其中漢文化在青年人群里的觸達面,青年人群對漢文化的感知、態度,關系著文化傳承與保護工作的質量與成敗。
作為以漢文化為背景的國風手游《如鳶》,近日剛剛開通預約,單日即破300萬,受到了眾多玩家和業界的廣泛期待。《如鳶》制作人小萌也在新華社采訪中透露了設計的初心,通過“游戲+漢文化”這種年輕人鐘愛的形式,把歷史中精彩的文化碎片像短視頻一樣融入游戲中,吸引年輕人興趣,激發他們對漢文化的求知欲、探索欲,成為講好中國故事、做好文化傳承和保護工作的重要途徑。
《如鳶》制作人:從音樂中探尋漢文化共鳴
中國的樂器文化可以上溯千年,過去由于西方音樂的強勢地位,以及中國樂器缺少現代化的內容和傳播載體,一直藏于深閨,鮮有人問津。中國游戲的崛起讓中國樂器找到了新的、可以觸達青年群體的一個通道。
“太美了!這弦樂”“這個古琴泛音真的好清脆好安心”在游戲《如鳶》的背景音樂中,融入了大量的中國古典樂器,包括馬頭琴、笛子、琵琶、古箏等,讓這個本來就“很中國”的游戲增添了更多的中國元素,受到了年輕一代的好評。
據《如鳶》制作人小萌介紹,引發大家共鳴的音樂制作團隊雖然年輕,但是她們強烈的民族自豪和文化自信。
年輕一代的游戲開發者,他們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擁有扎實的歷史知識,深厚的民族認同感,尤其見證了國家的發展壯大過程,在文化自信上具有物質根基。隨著更年輕的開發者加入游戲行業,更多的中國元素的內容將出現在游戲里。
不止音樂,在《如鳶》里,這批年輕化的開發團隊不斷深挖歷史中優秀的漢文化內容,包括古代服飾、建筑、器物等,將這些元素融入到游戲這個“容器”中,不僅給游戲創作帶來了豐富的靈感,更彰顯了中國漢文化的獨特之美,踐行了新時代下文化傳承工作與游戲新業態的有機融合。
最自信一代:抓住漢文化推廣的時代契機
過去,大眾刻板印象中的青年是“個性”“自我”“反叛”的代名詞,跟五千年歷史底蘊的中國傳統文化氣質格格不入。然而現實是,新一代青年是“漢服”的忠實擁躉,在抖音等青年群體熱衷的短視頻分享平臺上,一些中式古風的變裝視頻經常有幾十上百萬的點贊量,凸顯了青年隊伍高度自信的中國式審美。作為文化傳承和保護的主力軍,青年人群不斷壯大的文化自信成為推行漢文化的時代契機。
游戲已經是青年人群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艾媒咨詢數據顯示,53.9%的中國“Z世代”群體偏好動漫、游戲、虛擬形象等相關的數字藏品,運用青年人喜聞樂見的文化傳播形式,能讓文化傳承工作事半功倍。
《如鳶》中有大量文化風物元素,像描寫董卓經歷的民謠《董逃歌》,古人使用的數學工具“骨算籌”,造型小巧的青銅器“銅鳩車”等。制作人小萌說,希望游戲作為娛樂產品,可以通過融入一些有代表性的文化碎片,讓大家對那個時代、那段歷史感興趣。
不少玩家受到游戲的感染,前往博物館參觀。在抖音、B站等平臺上,有許多玩家前往博物館打卡的視頻,更有許多人給出博物館的打卡攻略,成為近些年“博物館熱”的一個組成部分。
“文化與科技融合”是文化產業數字化的大趨勢和關鍵,是“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引擎。游戲作為文化與科技融合的已被成功驗證的新型文化業態,從業者要抓住國潮、抓住Z世代這個時代契機,借力加快做好青年人群的文化傳承工作,進一步鞏固文化自信的基石。(來源:瞭望東方)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