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畫行家、藏家顏明被業內譽為“最懂中國書畫市場的人”,他尤其鐘愛古代書畫。早在1990年,他便提議當時的上海虹口拍賣行,在“民品”拍賣里策劃書畫拍賣,這便成為國內藝術品拍賣最早的雛形。當時的書畫拍賣,是在海關、法院罰沒物資項目里,加入一部分書畫作品,作品的遴選便是由顏明負責。也是這樣的經歷,讓顏明被業界稱為“開啟中國拍賣行業第一人”。
在國內拍賣行業漸成氣候之時,顏明卻急流勇退,淡出藝術品拍賣相關的工作,專注于他的摯愛,成為一位專業的古代書畫研究者和收藏家。顏明收藏的古代書畫,以江南書畫家作品為主,他尤其喜歡吳門畫派、婁東畫派的作品。這些派別承接“元四家”的文人畫傳統,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傳承了元、明、清中國書畫的文脈。
顏明收藏書畫作品,最重要的標準是“真、精、新”。他看重能體現文人情懷的作品,偏向文人書畫收藏。顏明的堂號名為“澄遠樓”,有澄懷高遠之志,澄遠樓藏品便是其半生書畫收藏之路的最佳見證。其藏品曾在揚州博物館相繼舉辦的“明清書畫集粹——海上澄遠樓收藏展”“海上生明月——宋元明清書畫精品展”與“江左風流——宋、元、明、清、近現代書畫精品展”中集中展示。
30多年來,顏明密切關注中國藝術品的各類拍賣,他深諳中國書畫市場上出現的每一件重要拍品。他是最熟悉,也是最懂中國內地拍賣行業發展的行家、藏家。在本期盤點中,我們通過他的視角,深度了解中國古代書畫的當下行情與未來發展。
《中國拍賣》:本季春拍古代書畫板塊有什么特別的拍賣專場或者拍品,給您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為什么?
顏明:香港蘇富比上拍了一批玉齋王南屏家族舊藏的古代書畫。王南屏是重要的古代書畫收藏大家,整體收藏質量上乘,每次有其藏品釋出市場都會被買家爭相搶購,這次也不例外。其中查士標《山水長卷》、王時敏《仿倪瓚雅宜山圖》、蔡嘉《山水冊》都為畫家一生當中的非常重要的代表作,尤其蔡嘉《山水冊》更是取得了2102萬港元的成交價格,令人驚嘆。
香港佳士得上拍了一件唐人寫本《大般涅盤經》,因全卷首尾完整,且帶扉畫,實屬珍罕。從220萬港元起拍,現場競爭激勵,最終以2094.5萬港元成交。中國嘉德的《大通秋泛圖詠》長篇巨制,題跋眾多,蔚為大觀,以4140萬元成交,拍得善價。這些都是今年春拍我比較關注的幾件拍品,也取得很不錯的成交。
郁生、伊秉綬、紀曉嵐、劉墉、宋犖等諸家《大通秋泛圖詠》成交價:RMB 41,400,000
中國嘉德 2024 春拍
《中國拍賣》:相比前幾季,尤其是2023年的古書畫板塊,今年春拍單件作品成交價和總成交額都有所下降,這是哪些因素所致?
顏明:下降有多方面原因:第一,在當前大環境下,藏家、買家缺乏流動資金,閑錢變少;第二,藏家、買家入手更理性,不會像過去那樣花天價購藏藝術品;第三,古代書畫資源稀缺,導致市場可以選擇的機會太少。古代書畫藏家比較惜售,因此,頭部以下的拍賣公司基本征集不到像樣的古代書畫。
至于高價缺席,最終還是取決于作品本身,如果真的出現不被質疑的頂尖作品,我相信還是會出現奇價的。這季古代書畫成交價最高的應是中國嘉德的趙孟頫《行書三札卷》,加傭金成交價為9200萬元,接近億元。
《中國拍賣》:除了成交比較明顯的變化外,您認為本季拍賣的古書畫板塊有什么和以往不一樣之處?
顏明:本季拍賣出現一個非常好的現象,就是真跡無疑的古代作品,就是我們常說的“正經”東西,都能賣到不錯的價格,基本沒有什么“漏”可言,這也充分說明了市場的眼光在某些方面出現了趨同性。這種現象也說明買家群體日趨成熟,過去那種“老沖頭”(指假貨贗品)賣真價格的現象越來越少,現在很難以假亂真了。
趙孟頫 《行書三札卷》成交價:RMB 92,000,000
中國嘉德 2024 春拍
《中國拍賣》:在最近幾年深度調整的藝術市場上,古書畫板塊相較其他板塊而言,反而整體呈現一種“逆勢上揚”的趨勢,這是什么原因?
顏明:過去的藝術市場存在著一種“倒掛”的現象——古代賣不過近現代,近現代賣不過當代。過去一個在世的當代畫家要賣到60萬—80萬/平尺的價格,古代大師的作品賣不過一個在世的當代畫家,這簡直無法理解。
但經過這十幾年的發展,加上大環境的波動,買家們的認知水平逐步提升,當下當代市場一片慘淡,近現代也僅靠幾個大師苦苦支撐,只剩下古代市場穩扎穩打。
至于原因,我想還是由于古代書畫的稀缺程度、藝術高度、歷史沉淀所決定的,因為經典的作品放在任何時代都是永恒的。
《中國拍賣》:在本季拍賣中,“單一藏家”收藏專題拍賣尤其受到關注,就一件古書畫而言,哪些因素決定它的價格?
顏明:古代書畫價格最重要的決定因素還是作品本身的藝術性、重要性、稀缺性。過去我一直都強調一點:一件好東西,加上好來源、好出版、好故事是錦上添花;反之,如果東西不真、不好,再好的來源、再多的出版也不會加分。因為從收藏來說,東西本身的價值是最重要的前提,其余都是次要因素。我們買的是一件作品,而不是作品以外的加分項。
《中國拍賣》:我們看到,古書畫市場常常會出現一些“黑馬”,估價很低,但競拍爭奪激烈,最終成交價出乎意料,這是什么原因?
顏明:確實,這種情況在古書畫板塊比較多,比如北京保利春拍以無底價上拍的王鐸晚年書法《節臨虞世南〈賢兄〉〈鄭長官〉》二帖,最終以1035萬元成交。王鐸這件拍品是目前市場所見單件作品平尺數最大的一幅作品,雖然品相不佳,但也實屬難得。“無底價”上拍并不影響作品最終的成交價格,因為現在信息相對透明,買家眼光也越來越好,對于特殊的東西還是會非常積極地參與和購藏。
最近幾年,古書畫持續上漲,價值逐漸得以回歸,但古書畫涉及知識較廣,很多畫家和畫作還未得到進一步的挖掘,所以市場上仍舊有很多“漏”可撿。
《中國拍賣》:從目前的市場行情來看,古書畫是一個適合投資的板塊嗎?“撿漏”仍是古書畫市場最大的樂趣?
顏明:無論是從目前還是從長遠來看,古代書畫一定是所有書畫板塊中最適合“撿漏”的板塊。但純從投資的角度而言,每個古代書畫市場的入場者,首先要厘清自己的主要身份——作為行家還是作為藏家來參與其中,這完全是兩條不一樣的道路。
“撿漏”當然非常有趣,但是如果知識儲備不夠,鑒于古代書畫的高門檻,“大漏”很可能就是個大坑。有一點要提醒大家:買古代書畫,最重要的一個前提是要自己喜歡,至于投資都是其次的。但是如果你純粹以投資為目的的話,這種目的性太強,不會讓你在這個市場走得太遠。
縱觀這幾十年的古代書畫市場,當年買古代書畫的,到現在依然活躍在市場中。不像其他的板塊,因為古代書畫的買家對東西都有一種特殊的熱愛,財富結構也相對穩定。
倪瓚 《墨竹圖》
成交價:RMB 25,070,000
北京保利 2024 春拍
《中國拍賣》:對于有意購買,長期收藏古書畫的藏家而言,在當前市場下應該如何選擇?怎樣購藏?
顏明:作為藏家可以有兩種選擇:第一,買自己喜歡的作品;第二,買真正的好作品。但都有一個前提,需要一個眼光好、技術硬、人品正的藝術顧問或者是經紀人,也就是我們所謂的“行家”。
在過去,行家幫客人買東西基本都是義務勞動,不像中國香港等地區或者是海外一些地區,有經紀人收取傭金的慣例。因為沒有這種商業契約,就導致一些行家為了賺錢,不得不做一些不太透明的事。我希望國內市場(除香港等地區)的買家能夠慢慢接受這一點,尊重行家的專業性和付出的勞動,以維系國內市場健康持續地發展下去。
《中國拍賣》:古書畫板塊,賣家和買家都很謹慎,古書畫的資源也逐漸集中在幾家重要的拍賣公司,在您看來,古書畫板塊的規模和潛力會因為資源的縮減而變小嗎?
顏明:由于資源的稀缺性,加之門檻高,受眾群體較小,古代書畫板塊一直就是小眾品類,規模也很難再縮小了,將來會保持在一定的數量和規模上。作為頭部以下的拍賣公司,想要做古代書畫專場,將來恐怕會更難,未來發展的整體方向應該和當前的市場差不多。
《中國拍賣》:面臨當前的經濟大背景,藝術市場大環境和古書畫本身專業門檻高要求等方面的影響,您如何看待古書畫板塊今后的發展?
顏明:以近現代書畫為例,各大名家的作品都有著相當規模的存世量,雖然買家群眾基礎廣,但在目前這種資金背景下,買家會做出更挑剔的選擇:只買近現代板塊中大名家最好最稀缺的品種,至于其他作品,大家也都看到了大面積流拍的現象,這在過去是從未出現過的。因為市場已經沒有這么多的資金來接受普品如此巨量的盤面,使得出現了流動性恐慌。
古代書畫恰恰相反,其存世量小、藝術性高,價格被嚴重低估,又最能代表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的精髓。所以哪怕在當前如此嚴峻的形勢下,古代書畫依舊能夠穩如泰山、一枝獨秀,這是其他的任何一個板塊都無法比擬的,是市場上最抗跌的板塊。所以我依舊堅定不移地看好古代書畫長期的發展,是收藏中的收藏。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