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中國證券博物館攜手學林出版社,邀請《浦江飯店》書作者肖可霄老師舉行“博約讀書會”第五期活動,在精彩導覽與講座中,跨越歷史長河,講述“浦江飯店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浦江飯店原名禮查飯店(Astor House Hotel),是中國第一家西式飯店,曾名揚遠東、馳名中外,名流薈萃,是中國近代化的縮影和見證。1990年12月19日,改革開放后中國大陸第一家證券交易所在這里開業。2018年12月,中國證券博物館揭牌運行,百年老建筑換發新生。2011年-2021年,報社記者等經歷,肖可霄曾來上海浦江飯店采訪研究150多回。
從禮查飯店到中國證券博物館,百年的老酒店建筑該如何傳承文化?肖可霄提出了“成功的文化傳承=文化母體+建筑密碼+精神場域+品牌資產”的看法。以中國證券博物館館舍建筑為例,這棟建筑曾是大飯店時代的“國際會客廳”,也是近代上海對外開放的媒介窗口,是“一江一河”海派文化里的經典符號,現在更是中國證券金融的創新源頭,從這些建筑承載的文化意義出發,煥發老建筑的新活力。
以物說史:帶觀眾走近曾經的歲月
活動伊始,肖可霄老師帶領讀者參觀博物館一樓孔雀廳,講述百年老建筑的輝煌歷史,并邀請曾入駐上海證券交易所“紅馬甲”之一諸曉蕾老師,“現身說法”,回憶三十多年前做交易員時的親身經歷,讓塵封的記憶從歷史中走出來。
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中證博策劃推出了“百年潮 綻新生——浦江歷史文化專題展覽”,肖可霄為展覽呈現提出了寶貴意見和部分資料。結合展覽內容,肖老師從初建搬遷、建筑沿革、歷史發展、功能轉變、未來展望五個展覽篇章全方面介紹了浦江飯店的風采。
肖可霄老師展廳內導覽
原上海證券交易所場內交易員諸曉蕾老師講述“紅馬甲”故事
導覽結束后,觀眾來到四樓維多利亞廳,聆聽肖可霄老師講座,他從建筑歷史、飯店名人以及酒店文化傳承三個方面進一步分享了自己在挖掘研究飯店歷史過程中的收獲。
建筑變遷:從禮查飯店到中國證券博物館
融合創作的《浦江飯店》書,肖可霄從《申報》《上海史》《方志上海》《虹口1843-1949》等文獻出發,追尋歷史文獻中與禮查飯店(浦江飯店的前身,如今的中國證券博物館)相關蹤跡,講述其從1846年一幢外商酒店變成2018年中國證券博物館的演變歷程,同時延伸出外白渡橋的歷史、禮查飯店的廣告等趣味故事。
講座中,肖可霄還在現場,噴灑他聯合阿迪納蘭香氛公司創作的“外灘的味道”香水,含蘇州河的河水等成分,讓讀者非常新鮮。
肖可霄創作的《浦江飯店》書,和《上海大廈》(葉舟)、《河濱大樓》(彭曉亮)《上海郵政大樓》(黃婷)北外灘叢書,由虹口區檔案館、區地方志辦公室組織編撰,上海人民出版社·學林出版社推出,熊月之先生主編。
肖老師講述建筑歷史
禮查飯店早期廣告(標星部分)
飯店名人:禮查飯店和他的朋友們
百年禮查飯店曾接納過許多中外名人,肖可霄向大家一一介紹了作家蕭伯納、科學家馬可尼、醫學家伍連德、建筑師拉富恩特、出版家張元濟、原衡山集團總裁吳懷祥等人與禮查飯店的淵源,并邀請衡山集團“匠人”丁國明先生講述其發現建筑木梁處白蟻避免房屋倒塌的故事。
丁國明師傅作分享
為本次講座,肖可霄聯合阿迪納蘭創作了“外灘的味道”香水,Celia女士做分享
經典酒店建筑,如何文化傳承?
從禮查飯店到中國證券博物館,百年的老建筑該如何傳承文化?肖可霄提出了“成功的文化傳承=文化母體+建筑密碼+精神場域+品牌資產”的觀點。
他以錦江都城經典上海南京飯店為案例,講述了90年的老酒店,深挖文化母體,推出了含魯迅元素的“1932”主題房,深受用戶歡迎;講述了155年歷史的巴馬丹拿建筑集團(舊上海時代,名稱為“公和洋行”),穿越時間周期,找到“建筑密碼”,繼上海外灘“第一立面”后,又設計了南京金陵飯店等國內經典建筑;講述了萬豪集團旗下的喜來登品牌,針對年輕用戶的“精神場域”,有的物業年齡超過40年+的建筑,創新推出了&More by Sheraton 咖啡吧,以共享長桌(Community Table)、工作室(The Studios)以及電話亭等新產品,吸引了Z世代年輕人在此辦公、社交、享用咖啡和簡餐。
講座結束后,在場讀者向肖可霄老師踴躍提問。與浦江飯店建筑同一時代的、天津利順德大飯店總經理何琳,發來視頻。何琳認為,如今的浦江飯店再次華麗轉身,成為中國證券博物館,這在最大程度保留飯店建筑原貌的前提下,可以有效發揮歷史建筑使用功能,保留城市文化基因,延續城市歷史文脈,中國證券博物館將成為“全世界最好的證券博物館”。今年,是天津利順德大飯店成立160年,它和曾經的浦江飯店一樣,是中國珍貴的“遺產型”酒店,濃縮了一個時代的記憶。
觀眾合影留念
本次活動配合5·18國際博物館日期間推出的“百年潮 綻新生——浦江歷史文化專題展”,肖可霄老師聯合中國證券博物館、學林出版社,融合導覽、講座、文獻實物呈現以及他創作的“外灘的味道”香水,“沉浸式”地對浦江飯店背后故事進行“立體”展示。講座內容詳實有趣、形式新穎豐富,在場的讀者們個個興致盎然,意猶未盡。中國證券博物館副館長金星表示,講座有期,閱讀這座城市的腳步未停,期待大家關注博約讀書會下一期的精彩內容。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