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趙博
截止到5月31日,我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已公布共33批超2400款移動金融手機客戶端系統軟件(App)實名認證辦理備案名冊。
厚雪科學研究首席研究員于百程告知《證券日報》新聞記者:“按相關規定,金融業App從軟件開發、開發設計、公布、維護保養等各個環節都需符合規定,辦理備案代表了金融業App手機軟件合乎安全管理規范的需求,盡管并不是信貸業務方面的信用擔保,但辦理備案能夠清除高仿金融業App,根據備案App將會成為大家挑選金融服務標準之一。”
近些年,伴隨著互聯網時代的迅速發展,傳統式金融信息服務持續向手機端延展,移動金融App變成金融企業服務項目消費者權益的重要途徑,其所蘊含的業務范圍和訂單量日益增加。這還對金融企業安全管理工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為抵制市場亂象,提升移動金融客戶端應用軟件平臺管理方法,2019年中央人民銀行下發《關于發布金融行業標準加強移動金融客戶端應用軟件安全管理的通知》,并是由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擔負移動金融運用客戶端實名認證辦理備案工作中。2020年,移動金融手機客戶端系統軟件第一批實名認證辦理備案名單出爐。
從早已公布的33批移動金融App辦理備案名冊機構類型來說,已包含金融機構、收單機構、具有消費信貸、私募基金、商業保險、小額貸組織、金融理財公司等各種類。在其中,金融機構App覆蓋范圍廣,早已包含國有銀行、股份行、城市商業銀行、農商銀行等。
業內廣泛認為,辦理備案名冊包含多種類組織,符合規定規范標準,也為下一步辦理備案組織提供借鑒。
易觀分析金融業高級咨詢顧問蘇筱芮對《證券日報》記者說:“現階段移動金融App治理工作已獲得良好的階段性成效,各種移動金融App的規范化管理邁進正規,整頓推動妥當有序開展,既可以完善信貸業務的互聯網化管理方法,也可以為下一步金融業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奠定堅實基礎。”
但在大多數業內人士看來,金融業App報備制度能非常合理的保證移動金融的網絡安全問題,能否通過辦理備案,將會成為大家挑選金融服務標準之一。
博通資詢金融業杰出研究者王蓬博對《證券日報》記者說:“將來辦理備案組織不斷擴面是大勢所趨。個人信息安全保護與違反規定數據采集等整治是十分長久的全過程,因此需要從源頭上搞好源頭的管理方法,辦理備案一定層面上具有管教‘底線’的功效。與此同時,移動金融App的備案管理和風險治理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長時間工作。預估我國互聯網金融協會還將繼續強化措施,加強互聯網金融在辦理備案工作中中的運用,提高市場整體安全標準,不斷完善移動金融App行業監管管理方法常態化。”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