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簡稱“廈心”)電生理團隊,成功運用國產首個花瓣狀脈沖電場消融系統治愈兩名房顫患者,為該產品上市后全國首批使用,也是福建省首家開展。相比傳統方式,該治療方法手術時間更短,可顯著減少患者痛苦和術后恢復時間。
接受手術的兩位患者分別是75歲的王奶奶和40歲的李先生,王奶奶近3年來頻發間歇性心悸,診斷為陣發性房顫,還伴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李先生則飽受心悸折磨4年多,在2018年和2020年兩次接受房顫射頻導管消融手術,但術后仍有房顫發作,近一個月來胸悶加重,病情再度惡化。經廈心電生理團隊評估,決定用這種新的手術方式為他們治療。
據介紹,脈沖電場消融(PFA)是一種新的消融技術,該技術通過環狀消融導管,利用瞬時的高電壓脈沖電場直接作用于心肌細胞,可以選擇性地破壞心臟內異常傳導路徑進行精準消融,從而恢復正常心律,終止心律失常的發生。
廈心心內科主任醫師介紹,與傳統的射頻消融手術相比,脈沖能量對手術部位周圍其他組織損傷更小,消融效率更高,手術時間更短,而且脈沖電場消融不需要鹽水灌注,減少液體入量,尤其有利于心功能不全患者。因此,手術安全性更高,并發癥少,能明顯減少患者的痛苦和術后恢復時間。
據了解,此次手術使用的脈沖電場消融導管為國產自主研發,具有獨特的花瓣狀設計,貼靠性更好、靈活性更強,其設計上的創新顯著縮短了房顫消融手術的時間,特別是減少了導管在復雜左心房內的操作時間,實現了肺靜脈即刻隔離效果,既保證了治療的安全與有效性,又有效節省了醫生的手術操作時間。
在麻醉團隊的保駕護航下,兩例手術均不到1小時完成,就讓患者的心臟恢復了正常規律的跳動。“不僅比傳統的房顫射頻消融手術縮短近一半的時長,還降低了醫生的學習曲線,使得操作更為流暢。患者的手術體驗和術后生活質量也更好,”廈心是全國首批“中國房顫中心”,廈心心內科主任醫師表示,“這一技術的常規運用,讓醫院在傳統房顫射頻消融、房顫冷凍球囊手術成熟應用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新的治療方式,將造福更多的房顫患者。”(文/圖: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