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微起,池生漾。笛聲遠,茶知味。
蓮生香,盼桂枝。青袖動,器自語。
“四時具可喜,最好是秋時”。「一本堂茶書院雅士之約」在八月的閑適中迎得圓滿,秋時是恰到好處的對飲,秋時是難得歡聚的摯友,秋時是天色融化的繾綣。
因對風雅之同好,因對雅趣之同心,在四時輪轉間八方賓客共赴雅士之約。在東方生命美學生活場景里,體味東方生活方式,分享生活美學體驗,探討美學與商業的共創共建,也存一份從古至今賞器烹茶,寄情風物的雅志。
初秋,萬物還未陷入蕭瑟的氣態,在偶爾落響的叮咚里,是落滿茶香的庭院,似有清穆悠長的鐘聲繞著屋檐一層一層地攀升。
青山遠黛,碧水含煙,好友小聚,是與秋色跳脫日常的邂逅。在我們留出的一方天地,作為隱逸文化空間的理想落腳點,將解秋的風收進閣樓,待你一次又一次地向美而來,美好也永遠焙茶以待。
“人莫樂于閑,非無所事事之謂也。”在略有清閑的時節里與益友飲茶相談,觀器之美,與閑逸唱和,與友人流連。
一有格物致知
浙江省非遺協會會長,原浙江省文旅廳副廳長葉菁肯定了長久以來一本堂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創新做出的貢獻,并對一本堂未來的發展提出了更多的期望:“一本堂應該作為國民品牌走向世界,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
一本堂鐵文化藝術館館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胡志強先生分享了器物之外的歲月與堅守,器物審美背后的人生哲理。
一本堂歷經胡氏五代傳承,百年鐵水鑄就匠心,數代人用智慧的心靈和傳統的技藝為鐵器注入生命和靈魂。是這一份代代傳承的專注,將時光的質樸與溫潤熔于手作的細膩與平和,再附上東方如水似山的靈韻。
二有申時茶會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七碗茶》 唐代·盧仝
一本堂茶書房主理人王玨帶領賓客體驗申時茶,并由一本堂柳會主理人張柳君女士陪伴,主賓在音符細膩的轉動中,嘗試辨認萬物微不可聞的吐息,水汽氤氳上升送茶香繞梁,生命的語義自杯盞中釋出,盈滿在呼吸之間。一行一止、一生一息皆握于盈盈一盞。
“日長何所事,茗碗自赍持。料得南窗下,清風滿鬢絲。”我們在不斷相識、回眸中了然知音世難得,在不斷告別、送別中識得春景不常在,但命運會圍聚同路之人,讓堅定行走的人得以慰藉,在秋意漸濃的時節,品出收獲的暖意。
今秋于一本堂,好景好茶與日子熔鑄在一起,細細潤澤一院安寧,也不算辜負了秋的好意。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