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視域下西部縣域文旅發展現狀與路徑探析
朱家輝 潘鈺瑩 任欣悅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文旅產業成為西部縣域經濟轉型與鄉村發展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西部12個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縣、6個旅游文化型縣、5個邊境民族縣的實地調研,總結西部縣域文旅發展的現狀問題,并提出以“農文旅融合”為核心的發展路徑,旨在為破解西部縣域文旅發展困境、激活西部縣域經濟提供參考。
一、西部縣域文旅發展現狀
1. 文化資源挖掘不足,同質化現象突出
西部縣域雖擁有豐富的自然與人文資源,但文化內涵挖掘不夠、數字化運營落后,導致旅游產品缺乏競爭力,游客體驗不夠深入,難以打造獨特的品牌優勢。
2. 產業融合程度低,附加值難以釋放
目前多數縣域文旅產業與農業、康養等業態聯動不足,導致產業發展模式單一、產業鏈延伸受限。農業與文旅的融合度較低,往往只注重旅游景點開發,忽視農業生產特色和優勢,游客體驗不夠深入;康養資源雖豐富,但未能與文旅產業深度整合,缺乏系統規劃和創新模式,難以形成產業協同效應。這種聯動不足的局面,不僅制約了西部縣域文旅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也影響了鄉村產業振興的推進
3. 基礎設施與服務能力薄弱
西部縣域文旅發展受基礎設施薄弱限制,地廣人稀與經濟滯后導致城鄉服務能力不足。偏遠公路沿線加油站、公廁等公共服務設施薄弱,自駕游客遇險時救援遲緩且易陷補給的困境;餐飲住宿等設施標準化滯后,多停留于居民日常需求層級,衛生與便利性不足,顯著降低游客體驗質量。
4. 人才短缺與主體參與不足
青年勞動力大規模外流加劇了西部縣域文旅人才短缺困境,45歲以上從業者普遍缺乏數字化管理、文創設計等專業技能,導致景區運營效率低下、服務品質參差不齊。留守群體受限于教育水平和經營理念,難以承接民宿運營、智慧旅游等新興業態,部分文旅項目因專業人才斷層陷入“有資源無轉化”的困局。
二、鄉村振興背景下西部縣域文旅發展路徑
1. 深化農文旅融合,打造特色產業鏈
深挖文化價值,通過融合紅色文化、民族文化、邊疆文化、民族特色古村落與生態資源等,構建沉浸式文旅體驗場景,推動文旅資源向特色產品轉化,同時創新聯營合作機制,整合資源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與品牌化運營,促進特色農業與文旅業價值鏈協同升級,實現文旅價值與產業價值的雙重提升。
2. 完善基礎設施與智慧化服務
完善基礎設施需重點推進旅游公路、生態停車場、衛生服務站等建設,解決交通通達性與服務便利性不足的痛點;同步推動智慧化服務升級,智能導覽平臺等技術工具,優化景區人流調度與環境承載力管理,實現資源保護與游客體驗的動態平衡。通過“硬件提質+數字賦能”雙向發力,構建西部區域旅游服務網絡,全面提升文旅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3. 激活人才與農民主體作用
激活鄉村文旅內生動力,一方面構建在地化人才梯隊,通過“西部鄉村旅游運營師”專項培訓、能人返鄉創業扶持計劃等,吸引青年群體參與運營管理;另一方面引導農民深度參與民宿經營、特色種養等環節,通過訂單農業、股權分紅等多元收益共享機制,實現從“旁觀者”到“受益者”的身份轉變,為產業可持續發展注入活力。
三、結語
西部縣域文旅發展需以“文化為魂、產業為基、融合為徑”,通過科學規劃、資源整合與主體激活,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未來,需進一步強化政策協同與創新試點,將文旅產業成為賦能鄉村振興的強勁動力。
〔作者系聊城職業技術學院觀筑空間實踐團學生,本文為縣域文旅社會調研階段性成果〕
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