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妙語連珠、旁征博引;
他睿智幽默,淵博風趣;
被千萬書友稱為“最會講書的人”;
他就是帆書APP及樊登讀書會創始人,前中央電視臺節目主持人——樊登。
7月8日至7月9日,樊登老師將在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展開一場深度探索與知識分享的文化之旅。與帝師故里對話,展現陽城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探尋伏羲畫卦,商湯祈雨的真實發生地,與書友一起解開八千年華夏文明的神奇密碼。
此次行程精心規劃,覆蓋了皇城相府、海會書院、砥洎城、百里沁河經濟帶(潤湖公園)和析城山等陽城縣標志性景點,旨在通過實地探訪,感受陽城八千年歷史文明,助推陽城名片“出圈”!
第一站:皇城相府
俗話說的好,“皇家看故宮,官家看皇城”?;食窍喔?,一座跨越了明、清、民國及新中國四個時代的百年古堡,它記錄著這座城市的發展軌跡,記錄著成長和時代變遷,在數百年的時間長河里,蔚為壯觀。
一代名相陳廷敬在這里成長。橫亙綿延的城墻、青石鋪就的深巷、翹檐凌空的院落,這里的每一處都是歷史的積淀。走入皇城相府,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那個文采飛揚、政通人和的盛世。一磚一瓦間,透露出往昔的輝煌與榮耀,雕梁畫棟上,似乎還殘留著往昔的智慧與勤勉。漫步在府邸之中,不禁讓人感慨,這不僅是一座宅邸,更是華夏文明與家族榮耀的見證。
第二站:海會書院
海會書院是唐宋兩代皇帝御賜名額的千年古剎,總占地面積3.48萬平方米。創建于隋代,到唐乾寧初年,唐昭宗李曄傳下圣旨,御封該寺為“龍泉禪院”;又經過梁唐晉漢周五代40多年的發展,到了北宗初年,宋太宗趙光義又下旨賜名為“海會寺”。以后,又經歷金、元、明、清四個朝代800多年,寺院經過多次修葺,不斷擴大,逐步形成現在的規模。海會書院共分為三個版塊即三個主要景點,分別是雙塔區、書院區、古剎區。書院是從元、明朝時期開始發展起來的,又以明嘉靖吏部尚書王國光、明南京吏部尚書張慎言、清康熙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陳廷敬等在此完成初級教育而名噪三晉。
第三站:砥洎城
砥洎城位于山西省陽城縣潤城鎮潤城村西北角的磐石之上。其南接村鎮,北臨沁河,三面環水,形似金龜,恰如砥柱中流,巍然屹立。水域面積20萬平方米,因沁河古稱洎水,故稱“砥洎城”。
城外側包以青磚,而內側則為坩堝與石條混砌,那密密麻麻、層疊漿砌的坩堝,形成獨一無二的“坩堝城墻”。城內街巷多為丁字巷,院與院暗門相通,巷間有過街樓相連,下有地道,形成地下、地上、空中三維一體的防御系統。
元明清時期砥洎城文風鼎盛,科甲連綿,科舉入仕者屢冠全縣。據不完全統計,明清兩季,小小的砥洎城走出了5位進士,17位舉人,有清代數學家、漢學家、文學家張敦仁等,他們為潤城文化奠定根基,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第四站:百里沁河經濟帶(潤湖公園)
沁河是黃河的一級支流,從北向南在山西陽城縣潤城境內形成了一段被稱為“洎水灣”的黃金河谷,是當地至關重要的生態要地、人文高地、經濟重地。
第五站:析城山
析城山,是中華歷史名山,也是華北地區最大的亞高山草甸。位于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西南部30公里處,方圓20平方公里,在250萬年前形成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主峰為圣王坪,海拔1889.5米,與著名的中條山舜王坪東西相望,故又稱東坪。
析城山自然美景如畫,遠古文化遺存俯拾皆是。這里是“天地的起源”,也是“生命的誕生地”。8000年前,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在這里創八卦、造六峜,探索著人類從洪荒愚昧到倫理有序的大道宏圖;周穆王西巡至此,與西王母開啟了一段動人佳話;更有愚公移山,不畏艱險,敢于挑戰自然極限;還有《山海經》中神秘莫測、仙氣繚繞的“昆侖懸圃”“瑤池”。這里承載著遠古文化的神秘與厚重,也因這些神話傳說與自然美景而熠熠生輝。
此次陽城之行對于樊登老師來說,將會是他人生中一段寶貴的記憶和財富,同時,也是陽城拓展文旅宣發路徑的新起點。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