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新聞記者 郭博昊
5月的武漢,炎熱迎面下是一片熱火朝天工程施工景色。武漢市光谷中心城的在工地上,工業設備轟隆隆直響,工人師傅扛著烈日在鋼筋混凝土施工工地中繁忙穿梭。這兒將建成光谷區甚至武漢市第一個社區便民服務商業綜合體——光谷中心城西鄰里中心。
離去火爆的施工工地,證券日報記者走進坐落于武漢市陽邏經濟開發區的地下綜合管廊,兩邊墻上是整齊排列的支撐架,放置了各種平臺的通訊網絡線路。此項目可使原先地下或架空線路的電力工程、通信、飲用水等各類管道綜合在一個室內空間。新項目負責人介紹,從而為融洽城市形態也起到了主要功能,還可以有效的節省城市規劃建設與維護人力成本。
正逢《武漢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民生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頒布一周年,新聞記者實地探訪我國二十冶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二十冶”)在武漢江夏、陽邏地域好幾個基本建設項目。走訪發現,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不但造就了對外直接投資,更為地區招商引資工作提供一定的硬件配置支撐點,并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就業問題。
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陽邏新城區坐落于武漢武漢新洲西南邊,是武漢城市圈極為重要的徑向發展趨勢地區。“陽邏之心”乃是陽邏新城的中心地帶。由中國二十冶承攬的“陽邏之心”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包括三大子項目,分別是58.02千米的城市道路、4.8公里長地下綜合管廊,及其118萬平方米“藍玉石項鏈”綠色生態帶。
近些年,伴隨著城市道路更新改造、大城市硬件更新,很多企業見到陽邏發展趨勢環境變化,陸續在這里投資辦廠。“公共基礎設施升級,為政府引入穩健醫療、中電光谷、京東配送等知名企業帶來了硬件配置里的支撐點。大公司的來臨,能夠更好地推動了地區經濟發展,給當地普通百姓帶來了更多就業機會。”中國二十冶武漢市分公司總經理冉蛟介紹說。
眾多地產開發商、商業體也陸續資金投入地域開發設計。“在2017年項目開工建設前,‘陽邏之心’所在城市或是小山村,定居、文化教育資源短缺,營商環境硬件配置較差。”冉蛟強調,經過長期基本建設,項目所在地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得到大幅度提高,吸引住眾多頭頂部房地產開發商到這里摘地基本建設,給當地普通百姓帶來更多可選高品質住宅。
市政工程基本建設提高推動地區社會經濟發展也體現在本地地價的改變上。冉蛟詳細介紹,在2016年“陽邏之心”項目開工建設前,當地地價為100多萬元/畝;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后,到2018年,本地土地資源綜合性價錢已經高達600萬余元/畝。
中國二十冶還深耕細作房屋基本建設。在建設中的光谷中心城西鄰里中心,做為武漢江夏第一個左鄰右舍型商業中心,適配日常生活配套方案、小區政務服務、公共停車、社區公園、餐飲零售、休閑活動、文化創意、體育運動、托幼機構及養老服務等服務,致力于搭建小區“15min微生活”。
“新項目也為周邊居民給予社區便民服務、時尚休閑等各項服務項目。”居住在新項目北端小區里的陳女士向記者表示,非常期待鄰里中心能夠早日交付使用。
就業機會數量可觀
基礎建設在穩投資、促就業等多個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中國水利部原部長魏山忠曾稱,根據相關組織科研成果,重大水利工程每項目投資1000億人民幣,能夠推動GDP提高0.15%,新增就業人數職位49萬。
近幾年來,中國二十冶在陽邏、武漢光谷地域依次招標金臺大路等21一條路新項目、星樂灣現代化農業文旅產業生態觀光園,承接了武漢光谷金融產業園、武漢光谷科技會展中心等特色。項目以PPP(政府和社會資產協作)或EPC(設計采購施工)方式與政府部門進行合作,總計合同總金額超155億人民幣。
冉蛟介紹說,在今年的中國二十冶方案再建設完成20千米城市道路、一所學校和一座公園,并啟動一座體育館展覽館新項目、三所院校項目的實施工作中,預估將推動項目投資30億人民幣。
政企聯動工程項目的開建也制造出數量可觀的就業機會。冉蛟向記者表示,公司自2016年基本建設第一個新項目至今,累計處理湖北地區和周邊省份應屆生學生就業近100人數,推動湖北省和周邊省區農民工就業5000人數。
國務院國資委企業社會責任局長劉志日前表明,國資公司要不斷推動國企搞好穩就業有關工作,助推企業根據擴大有效投資、超前的做好人才儲備、充分發揮全產業鏈引領作用等務實舉措,勤奮發掘招騁經營規模室內空間,帶來更多實習、就業崗位。
冉蛟表明,在今年的在區域分公司正式成立,也將相繼給予當地在校大學生就業機會超300個,預估處理本地農民工就業1人次。
政企聯動方式多元化
“陽邏之心”是中國二十冶在華東區域的第一個PPP新項目,都是湖北第一批PPP新項目。冉蛟介紹說,在工程探索執行過程中,也曾經碰到眾多考驗,如土地征遷、公司融資等諸多問題。
2017年末,為避免PPP異化理論給新的投融資平臺、有效遏制隱性債務風險增加量,國家財政部頒布《關于規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管理的通知》。與此同時,為加強央企井然有序參加PPP工程并有效防范運營風險,國資公司也公布《關于加強中央企業PPP業務風險管控的通知》。
“正值‘陽邏之心’前期工作融資階段,以上現行政策擾亂了企業的融資方案。”中國二十冶緊急調整融資工具,根據私募基金、新項目貸等形式,立即獲得工程建設所需資金,保證了工程項目的順利開展。
在冉蛟看起來,PPP新項目的關鍵在于政府和社會資本方的互利共贏,根據社會資本方的加持,為政府補足技術性薄弱點或處理資產層面的難題。
陽邏經濟開發區項目建設管理部副部長朱立偉向記者表示,依據近些年有關政策調整狀況,當地政府也在不斷地調節和企業的合作方式。“融合專項債發售狀況可以考慮EPC方式;根據客戶墊付資金水平等各項要素,能做一部分‘社會發展投資者+EPC’。”朱立偉表明。
近些年,根據公開招投標方法明確企業合作總包單位,然后由招標聯合企業進行項目投融資及項目實施建設中的“社會發展投資者+EPC”方式,逐步形成政企聯動的主要方式之一。
河南省德泓工程造價咨詢研究所理事長李杰強調,3月起,全國各地許多PPP新項目陸續公示,公布招標會停止或是中止。3月至今,“社會發展投資者+EPC”方式當之無愧地成為當下政府投資項目的“大牌明星方式”。在這里模式中,社會發展投資者即是新項目建設單位,都是投資人,做為投資人當然需要承擔企業融資的職責,也順理成章地避免了政府投資條例對墊資施工限制。
針對“社會發展投資者+EPC”方式,李杰提示,畢竟是投資者項目投資,投資的目的一定是要獲得對應的營業利潤,假如新項目不具有營業性,投資者也只能得到工程進度款,便會有造成隱性債務的可能性。與此同時,項目開工建設的預期收入在遮蓋成本支出前提下,要可以使投資者得到相應的正常利潤,假如收益不夠,還要政府部門政府補貼得話,也會帶來隱性債務。
朱立偉注重,隨著現代飛速發展,還會有一些一個新的基本建設投融建方式發生。不論是PPP或“社會發展投資者+EPC”方式,政府部門最關心的關鍵問題有四點,一是企業資源整合能力;二是公司技術實力;三是公司對項目經營管理能力,保證項目可以落地式、搞好;四是大城市經營能力,可以將建成項目平穩地經營下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