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顏六色的燈光照亮了云中的舞臺,熱情奔放的南疆歌舞點燃了北京寒冷的冬天。12月3日,為期10天的云中公益“看新疆南疆”2024主題音樂會在華西LIVE時代美術館開幕。維吾爾族、塔吉克族、柯爾克孜族等南疆少數(shù)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文化同臺綻放,為觀眾呈現(xiàn)了一場精彩的南疆文化盛宴。
“云中公益”成立于2011年,是華西生物關注中國原始生態(tài)文化的公益項目。它一直致力于挖掘和發(fā)揚散落在中國大地即將消失的民族文化遺產(chǎn),使中國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進入公眾視野,看到每一個新鮮的生命。
從遼闊的內(nèi)蒙古草原到滇黔桂瓊的美麗山川,從巍峨的天山腳下到浩瀚的南海之濱,"云中公益"足跡遍布中國,追求中華文明的輝煌遺跡。2023年,云中公益第二十二年,其“看”系列正式開通。在絲綢之路的指導下,它深入廣闊的北疆。2024年,它繼續(xù)探索神秘的南疆,更加關注這片多元文化交融的沃土,讓中華民族文化的輝煌在新時代的舞臺上更加耀眼。
圖:維吾爾少年表演《刀郎木卡姆·青春》
刀郎,這個稱號起源于古代棲息在塔里木盆地邊緣的自稱,是葉爾羌河流域特定地區(qū)的民族。當他們聽到音樂時,他們會自由地跳舞,無論是走路還是工作。他們獨特的文化——刀郎木卡姆,這種集歌舞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藝術也流傳下來。在南疆之旅中,云中公益與刀郎木卡姆相遇,將一群小傳承人帶到北京。在“看新疆南疆”的舞臺上,悠揚的音樂響起,可愛的小巴郎子(巴郎子是維吾爾語中的“年輕人”)以強大的舞蹈展現(xiàn)了刀郎堅韌、頑強、樂觀的精神,帶來了耳目一新的表演。刀郎木卡姆已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小傳承人將繼續(xù)以觀眾在云中舞臺下的熱烈掌聲和贊賞的目光繼承這一民族瑰寶。
圖:雄鷹樂隊表演《古麗碧塔》
在采風過程中,云中公益踏上了帕米爾高原,與青藏高原并稱為世界屋脊。它是古代絲綢之路最神秘、最壯麗的地區(qū),是中國唯一的純白人血統(tǒng)民族——塔吉克族。在塔吉克文化中,“鷹”是英雄的象征。在云中公益舞臺上,塔什庫爾干縣的鷹樂隊演唱了傳統(tǒng)歌曲《情歌》,包括皇冠熱瓦甫、鷹笛、瓷鼓等特色樂器和響亮的歌聲、《敘事長歌》還帶來了著名的塔吉克民歌《古麗碧塔》,這是電影《冰山上的游客》中插曲《為什么花這么紅》的原創(chuàng)曲目。
圖:柯爾克孜族英雄瑪納斯說唱表演
繼藏族《格薩爾王傳》之后、在衛(wèi)拉特蒙古族的《江格爾》之后,中國少數(shù)民族三大英雄史詩之一的柯爾克孜族的《瑪納斯》也登上了云中公益事業(yè)的舞臺。《瑪納斯》描述了英雄瑪納斯及其七代后裔帶領柯爾克孜人民與外國侵略者和各種邪惡勢力作斗爭的故事。《瑪納斯》被認為是柯爾克孜的民族靈魂。目前,《瑪納斯》不僅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還入選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名錄”。
圖:阿迪力拜克。
在《瑪納斯》的演唱中,柯爾克孜族的代表樂器庫姆孜是不可或缺的。柯爾克孜族有句老話,“是一把庫姆孜琴跟著柯爾克孜族的生死”。在柯爾克孜語言中,庫姆孜意味著“美麗的樂器”,可以追溯到漢朝昭君出塞時期。庫姆孜能流傳幾千年,離不開一代又一代人的堅持。在這次演出中,70多歲的庫姆孜藝術國家傳承人阿迪力拜克登上云中舞臺,為大家?guī)砹司康膸炷纷伪硌荨0⒌狭Π菘恕炷纷瘟x務教授近50年——無論學者的年齡和國家,他都互相授課。自2008年以來,柯爾克孜族庫姆孜藝術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作為項目的傳承人,阿迪力拜克說:“誰愿意學習,哪怕路途遙遠,我都愿意教他,這是我的責任。” 到目前為止,他的學生已經(jīng)超過萬人,遍布世界各地。
圖:古麗娜孜·阿力木江(左)表演木卡姆舞蹈
木卡姆被稱為維吾爾族歷史和社會生活百科全書,可以追溯到維吾爾族祖先的即興抒情歌曲。經(jīng)過幾個世紀的融合和演變,到公元6-7世紀,它已發(fā)展成為一套結構嚴謹、內(nèi)容多樣的大型歌舞藝術,融合了音樂、文學、舞蹈、戲劇等藝術形式,生動地展示了維吾爾族人豐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
在云中公益舞臺上,6歲的古麗娜孜·阿里木江以其靈動優(yōu)雅的舞蹈贏得了觀眾的熱烈喜愛。古麗娜孜出生在木卡姆藝術家庭,從小就受到木卡姆音樂和舞蹈的影響,從蹣跚學步的孩子開始就可以隨意跳舞。這一次,她和母親、阿姨和祖父一起去了北京,把這種珍貴的木卡姆文化傳承帶到了云中舞臺上,不僅展現(xiàn)了新疆文化的獨特魅力,也激發(fā)了觀眾對新疆和木卡姆文化的熱愛和向往。
圖:新疆蒙古族舞蹈薩吾爾登
由于去年北疆采風留下伏筆, 今年的云舞臺迎來了獨特的蒙古舞蹈——“薩烏爾登”的驚人亮相。與內(nèi)蒙古蒙古舞蹈的英雄和粗糙不同,新疆蒙古舞蹈“薩烏爾登”以其靈活、柔軟、獨特,是一種以馬為主題,允許舞者自由發(fā)揮的舞蹈藝術。在傳統(tǒng)彈撥樂器托布秀爾悠揚的旋律中,薩烏爾登通過肩膀、手臂、手腕和手的精致協(xié)調動作,深刻地傳達了蒙古人在天山腳下的喜悅和喜悅,為觀眾呈現(xiàn)了視覺和情感的雙重盛宴。
羌族歌曲演唱《清涼飲酒》
云中公益經(jīng)歷了14年的輝煌歲月。每當舞臺燈火通明時,總會有一批熟悉的面孔如約而至,成為標志性的“往年回顧”環(huán)節(jié)。五年后,羌族姐妹“五朵金花”再次閃耀著云中公益的舞臺。特別引人注目的是,金華的姐姐和她3歲的女兒在同一個舞臺上表演藝術,充滿了溫暖。作為“汶川地震中第一批站起來的孩子”,“五朵金花”與云中公益的深厚淵源可以追溯到2008年。
當年,云中公益項目發(fā)起人趙燕女士迅速行動,親自策劃成立了“北京時代美術館”。她緊急聯(lián)系并成功聚集了26位中國現(xiàn)實主義繪畫藝術家,共同發(fā)起了“五月熱血”?2008年大型抗震救災創(chuàng)作及義賣活動。僅8天后,一幅高達2米、長達20米的巨幅油畫《五月熱血》?2008年誕生,隨后被拍賣,3550萬元捐贈給災區(qū),幫助災后重建,特別支持四川綿竹年畫博物館和北川羌族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心。
這次重新登上舞臺,“五朵金花”激動人心,感慨萬千。正是公益事業(yè)的溫暖力量,使廢墟煥發(fā)活力,使羌族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從瀕危轉變?yōu)樾律`放出更加燦爛的光芒。
在過去的14年里,云公益足跡遍布10多個省、60多個城市,記錄了中國數(shù)千個少數(shù)民族村莊的稀有文化遺產(chǎn),幫助近400個民族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傳承人,在國內(nèi)外舞臺上閃耀。
第二個12年之際,云中公益推出的“看”系列旨在讓民族文化及其傳承人得到更廣泛的關注和理解。正如趙燕女士所強調的,“我一直認為,做公益更多的是為了激發(fā)愛,特別是為了保護民族文化。只有當民族人民熱愛它時,繼承和推廣才會更加強大。”未來,云中公益事業(yè)將繼續(xù)努力,讓更明亮的民族文化被看到、記住和珍惜,為中國文化的延續(xù)做出不斷的貢獻。
(來源金融界)大眾商報(大眾商業(yè)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wǎng)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shù)據(jù)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chǎn)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jīng)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yè)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