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天齊鋰業(002466.SZ/09696.HK)微信公眾號稱,其與吉利控股集團(以下簡稱“吉利控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同日,天齊鋰業與smart品牌全球公司(以下簡稱“smart”)的合作也塵埃落定。
值得注意的是,在鋰電產業鏈上,下游鋰電池、汽車企業往上游鋰礦布局的情況常見,但上游鋰礦企業向下游鋰電池、汽車環節布局的并不多見。A股另一家參與下游的鋰礦企業為贛鋒鋰業(002460.SZ/01772.HK)。
在鋰價“風光不再”的2023年,多家鋰礦企業的盈利在上半年都出現了大幅下滑,但鋰電產業鏈下游就真的“風景獨好”嗎?
9月15日,財經評論員張雪峰告訴時代財經,相較鋰電上游,下游毛利率更低,入局也更難。
同日,上海鋼聯新能源事業部鋰業分析師李攀在接受時代財經采訪時表示,由于下游鋰電池企業需要不斷進行技術升級和創新,通常需要巨額投資,并且在初期可能無法完全轉化為較高的產品價格,從而對毛利率造成一定的壓力。
“鋰礦雙雄”均往下游布局
9月13日,天齊鋰業同時官宣了與三家汽車公司的合作動態:一是與吉利控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二是與smart簽署了《股份認購協議》(以下簡稱“協議”),三是與梅賽德斯-奔馳股份公司正式簽署諒解備忘錄。
根據協議,天齊鋰業將向smart投資1.50億美元,且合作不止于財務投資層面?!巴顿Ysmart品牌是天齊鋰業首次和產業鏈最下游汽車端建立聯系,將進一步加深我們對新能源產業鏈的理解”,天齊鋰業創始人、董事長蔣衛平表示。
對于近期鋰電產業鏈的情形,首都經貿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研究員肖旭告訴時代財經,在過去的一年里,上游企業得益于原材料價格上漲,整體盈利較高,其中不乏一些表現不錯的初創企業,而中下游企業卻因漲價壓力而面臨激烈競爭。
“下游企業向上游拓展的原因在于降低斷供風險。目前,碳酸鋰價格相較于2022年出現回落,有利于緩解中下游企業的生產壓力,推動產業鏈格局優化”,肖旭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鋰電產業鏈上,下游鋰電池、汽車企業往上游鋰礦布局的情況常見,但上游鋰礦企業向下游鋰電池、汽車環節布局的并不多見。
對此,李攀向時代財經表示,由于鋰礦資源的稀缺性和開采技術的復雜性,上游企業通常將資源和精力集中在鋰礦的開采和加工上;而下游鋰電企業主要從事電池制造和應用研發等環節,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和技術創新。
李攀稱,上游企業可能更傾向于穩定和可預測的市場,避免直接面對下游市場的不確定因素和激烈競爭。“上游向下游布局比較難,主要是因為下游的競爭技術壁壘和不確定性因素高,下游電池的行業集中度也非常高。但是反過來,下游往上購買鋰礦,提高自給率可以大大降低成本,開采的鋰礦也可以找冶煉廠代工,并不完全需要自己加工?!?/p>
“另外,由于鋰礦市場較為不穩定,存在價格波動和資源供給不足的風險,上游企業往往更注重穩定和控制風險”,張雪峰表示。
此次天齊鋰業參與smart A輪融資,與2022年贛鋒鋰業的動作如出一轍。
2022年10月、11月,贛鋒鋰業先后參與了廣汽埃安和嵐圖汽車的A輪融資。除了參投下游新能源汽車公司外,贛鋒鋰業早已在下游鋰電池行業展開布局。
2011年,贛鋒鋰業設立江西贛鋒鋰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曾用名:江西贛鋒鋰電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贛鋒鋰電”),經營范圍包括鋰離子動力電池、燃料電池、儲能電池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016年,贛鋒鋰業支出200萬元從外部購入全固態電池專利技術。
2023年贛鋒鋰業半年報顯示,目前,其鋰電池業務已布局消費類電池、聚合物小電芯、固態鋰電池、鋰動力電池、儲能電池等五大類二十余種產品,分別在新余、東莞、寧波、蘇州、惠州、重慶等地設立鋰電池研發及生產基地。
同時,贛鋒鋰業目前分別在新余、重慶、東莞、敕勒川規劃年產6GWh、20GWh、10GWh、10GWh鋰電池生產項目,此外,還在襄陽籌備年產5GWh新能源鋰電池電芯+Pack封裝生產基地。
下游毛利率或不如上游
從贛鋒鋰業2023年半年報來看,其鋰電池系列產品占營收的22.51%,毛利率為19.41%,與鋰系列產品24.12%的毛利率相比較低。
19.41%的毛利率已經是贛鋒鋰業多年經營的結果。數據顯示,贛鋒鋰業2020年、2021年、2022年在鋰電池及其材料板塊的毛利率分別為15.36%、11.98%和17.85%。同期,鋰及鋰鹽系列產品的毛利率則高達23.40%、47.76%和56.11%。
對此,李攀告訴時代財經,下游鋰電池企業需要不斷進行技術升級和創新,以滿足消費者對更高性能和更高安全性的需求。這些技術升級和創新通常需要巨額投資,并且在初期可能無法完全轉化為較高的產品價格,從而對毛利率造成一定的壓力。
“同時,鋰礦資源作為下游鋰電池產業的核心原材料之一,其價格受到市場供需關系的影響,存在較大的波動性。當鋰礦價格上漲時,下游鋰電池企業往往難以立即將成本轉嫁到產品價格上,從而對毛利率產生負面影響?!崩钆收f。
張雪峰也表示,相較鋰電上游,下游毛利率更低,入局也更難。這是因為鋰電池下游產業鏈包括電池組裝和電動車制造,這些環節面臨激烈的競爭和價格壓力,往往需要對產品進行降價以爭取市場份額,因此毛利率相對較低。
若僅從這一項來看,布局下游,對于上游企業而言在短期內可能有些不太劃算。
然而,鋰電產業鏈上游的利潤受到原材料價格的影響太大。不同于鋰價飛漲的2022年,2023年上半年,多家鋰礦企業都出現了業績下滑的現象,連“鋰礦雙雄”天齊鋰業和贛鋒鋰業也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情況。
天齊鋰業2023年上半年營收248.23億元,同比增長73.64%;其歸母凈利潤為64.52億元,同比下滑37.52%。同期贛鋒鋰業則實現營收181.45億元,同比增長25.63%;歸母凈利潤58.50億元,同比下滑19.35%。
而盛新鋰能(002240.SZ)、融捷股份(002192.SZ)、藏格礦業(000408.SZ)、天華新能(300390.SZ)、江特電機(002176.SZ)、西藏礦業(000762.SZ)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營利下滑。
其中,盛新鋰能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分別下降7.30%和79.75%;西藏礦業歸母凈利潤更是同比下滑94.68%。
而江特電機更是陷入虧損,其上半年歸母凈利潤虧損5286.13萬元,同比下降103.92%。江特電機公告稱,其利潤下降的主要是鋰鹽產品價格下降,毛利下降所致。
對于近期的碳酸鋰價格走向,李攀認為,從9月份供需及其他因素看,電碳現貨價格預計在18萬元-19萬元區間應有企穩趨勢,但值得留意的下跌風險是有些期現貿易商的操作模式影響著當下現貨定價方式而形成的負反饋效應。
天齊鋰業曾表示,總的來說,盡管鋰價存在周期性的價格波動風險,但下游終端特別是新能源汽車與船和儲能產業未來的高成長預期、有關政策的傾斜是客觀存在且可合理預期的;因此從中長期來看,公司認為鋰行業基本面在未來幾年將持續向好。
(來源金融界)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