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實投行責任,引導投行做好企業上市的“引路人”和“把關人”,投行內控及廉潔從業,無論從監管還是證券公司主體來說,都是重中之重。隨著注冊的全面實施,投行業務規模穩步擴大,監管更著力督促投行樹立正確的發展理念,以確保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昨日,證監會官網發布一批針對證券公司投行業務的監管措施。據了解,這是上半年針對“一查就撒”、“帶病闖關”等突出問題,證監會組織開展的8家撤否率較高的券商投行內控現場的處理結果。最終,根據問題的類型、性質和數量分類采取措施,證監會對中天國富采取監管談話的監管措施,對國信證券、華西證券、西部證券采取責令改正的監管措施,對華創證券、中德證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
同時,證監會也對16名相應證券公司主要負責人、分管投行業務負責人、內核負責人、質控部門負責人等分類采取監管措施,并要求公司對相關責任人員進行內部追責。
無論是對券商主體還是投行從業者,證監會采取相應的監管措施,均起到強有力的監管引導作用。一來,目前包括分類評級、投行業務質量評級等在內一系列評價工作,評價結果均與相應處罰掛鉤,以評價結果進而對業務形成導向作用。譬如撤否率就是近年來監管工作的重點,撤否率高,扣分就多,業務導向作用十分突出。
二來,在與行業的溝通中,財聯社編輯也觀察到,對投行從業者的處罰,對于提升從業者的執業質量,也有著明顯的導向作用。
監管指出投行四大典型違規問題,過度激勵是其一
在一些業界人士看來,本次專項檢查,一是對于違規行業的監督處罰,二是引導行業更進一步提升從業質量。
整體來看,提升從業質量是行業的共同方向。編輯了解到,從檢查情況看,大部分檢查對象特別是中小券商內控水平和執業質量總體上有所提升,主動履職盡責、嚴格內控流程的意識更強,還有一些機構在內控機制設計和運行上做了特色安排,對于發揮內部把關功能發揮了積極作用。
不過,從監管措施表述來看,一些典型問題,需要券商加以重視、改正:
一是個別中小券商的內控體系存在嚴重缺陷,內控規范性、有效性較低;
二是個別保薦機構對撤否項目的審核重點問題發現能力不足或關注不夠,未能充分發揮把關作用;
三是部分保薦機構質控現場檢查比例明顯偏低、內核反饋意見落實不到位;
四是存在保薦機構存在預發獎金等過度激勵情況等。
伴隨著檢查力度、監管力度的提升,盡管部分券商存在高撤否率的情況,但整體行業情況好轉明顯。易董數據顯示,今年1-6月共有108單IPO項目主動撤材料,同比減少兩成,這一撤單數也創下近三年新低,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分別為147單和135單。
監管凸顯力度,進一步宣示市場規范的邊界
可以看到,注冊制改革后,監管部門加強了監管,IPO“帶病闖關”情況減少,但仍有一些企業急于上市,存在僥幸心理,準備不充分,申請材料不真實、合規性差。在抽中現場檢查后,選擇主動撤回上市申請,出現“一查就撤”的現象。
監管部門正在不斷強化中介機構的“看門人”職責,以促進上市公司的高質量發展和資本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證監會采取對券商投行業務違規行為的監管措施,一方面體現了監管力度,劃定了市場規范的邊界,另一方面也為從業人員敲響了警鐘,警示他們必須嚴格遵守規定。
編輯留意到,近年以來,針對一查就撤的情況,包括證監會、各大交易所、中證協等均有所實質性舉措出臺。深交所早在今年2月發布《關于進一步督促會員提升保薦業務執業質量的通知》,對注冊制下IPO保薦業務執業質量較低,內控風險較大的保薦機構,實施現場督導、專項自查的差異化監管安排。具體來說,保薦機構保代人均保薦項目數排前二十,且項目撤否率超過60%,深交所將對其保薦的IPO項目按50%以上的比例抽取實施現場督導。
上交所在今年5月中旬向中介機構下發最新一期《上交所發行上市審核動態》(2023年第2期)。在審核動態中,上交所通報了投行業務內部控制存在六個方面的共性問題,包括紙質底稿與電子底稿不一致、未將項目執業質量評價納入重要崗位的薪酬考核要素等。上交所明確表示,IPO項目撤否率排名靠前、違規處理情形較多、多次出現“一督就撤、一查就撤”等問題的保薦人或被現場督導。
就在近期,證監會剛剛向券商公布了2023年分類評價結果。其中,為服務全面注冊制改革,持續壓實保薦機構“看門人”責任,連續2年將IPO撤否情況列為專項評價工作,保持高壓態勢,對撤否率或者否決率高的公司,依據嚴重程度不同分別予以扣分,提升監管震懾。
力爭在三年內實現督導、檢查全覆蓋
必須看到的是,今年上半年,券商投行普遍承壓,但整體呈現穩健發展的趨勢。以43家上市券商為例,上半年實現投行業務手續費凈收入237.61億元。與此相伴的,投行業務發展之余,“強監管”并未松懈。
據財聯社編輯結合易董數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投行罰單已超過60張,既涉及券商投行,也不乏保代的身影。從今年投行罰單來看,監管更加注重信披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以及對投行業務的全面覆蓋和嚴格處罰,傳遞出“強監管”信號。其中,被罰券商投行業務內部控制不完善、廉潔從業風險防控機制不完善,是證監會“劍鋒直指”的兩大對象。
內部控制不完善也是本次現場專項檢查發現的問題。針對該內容,編輯留意到,2022年,證監會在系統內印發了《證券公司投資銀行類業務內部控制現場檢查工作指引》,旨在通過確立常態化的現場檢查制度,進一步傳導監管壓力,明確監管重點,督促證券公司高度重視投行內控制度建設及運行效果,充分發揮好內控機制的制衡作用。同時,進一步規范檢查對象選取,明確重點檢查內容,重申檢查紀律,提升現場檢查的制度化、規范化水平。
聚焦廉潔從業風險防控,尤其是涉及第三方的廉潔風險防控問題上,證監會曾在2018年發布了《關于加強證券公司在投資銀行類業務中聘請第三方等廉潔從業風險防控的意見》,明確要求券商聘用第三方時嚴格履行背景調查、合同審查、費用審批等流程,強化對在投資銀行類業務中有償聘請各類第三方機構和個人等行為的管控力度,確保相關聘請行為合法合規。
據編輯觀察,我國全面注冊制改革順利落地,對國內券商提出更高要求,倒逼投行業務轉型升級。監管料將保持從嚴監管態勢,持續發揮現場檢查和現場督導作用,常態化開展投行內控現場檢查,力爭在三年內實現對保薦機構督導、檢查的全覆蓋。
(來源金融界)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