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代碼:688737 證券簡稱:中自科技 公告編號:2023-057
中自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關于2022年年度報告的信息披露監管問詢函的回復公告
本公司董事會及全體董事保證本公告內容不存在任何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并對其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承擔個別及連帶責任。
特別風險提示:
1、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持續為負的風險
2021-2022年及2023年1-3月,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20,727.44萬元、-5,383.43萬元及-17,652.93萬元,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持續為負,營運資金需求持續增加。
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持續為負,主要原因為公司所處環保催化劑行業下游客戶主要為大型主機廠、整車廠企業,產品銷售回款周期較長,同時公司上游采購貴金屬等原材料付款結算以現金為主,導致行業具有營運資金占用較大的特點。同時,報告期各期內,公司收取的部分票據去向為到期兌付,由于公司收取的票據一般為2-6個月期限,票據到期兌付客觀上延遲了現金回款周期,降低了銷售當期的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此外,為保證在手訂單產品按期交付,公司對于一些長周期物料進行了提前備貨亦使得當期經營性現金流出金額增加。隨著公司產銷規模的快速增長,公司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為負值的情況可能持續,若客戶的款項支付情況出現負面變化、公司在手票據出現兌付風險或公司籌資能力下降,將導致公司營運資金不足,從而使得公司經營受到較大不利影響。
2、多個新項目同時開展的財務風險
公司上市后陸續開展多個新項目投資計劃,投資規模較大、擬使用銀行貸款金額較高。在自有資金主要用于投資新項目的情況下,現有業務產銷規模擴張所需的營運資金除向供應商賒購外,也需依賴銀行的流動資金貸款,即意味著新老業務的開展都需要大量的銀行貸款,因此公司的銀行借款總額、資產負債率將明顯上升,公司將面臨較大的資金周轉和還本付息的壓力。如果現有的尾氣處理催化劑業務增長未達預期或資金周轉不力,或者新項目的效益未達預期、無力承擔還本付息的壓力,或者銀行授信額度不足等導致現金流緊張,將給公司帶來較大的經營風險。
3、部分募投項目進展不及預期的風險
受公共衛生事件、極端天氣和重污染天氣等因素影響,公司募投項目“汽車后處理裝置智能制造產業園項目”和“國六b及以上排放標準催化劑研發能力建設項目”存在延期的風險,將對公司新建產能的如期釋放和未來盈利能力產生不利影響。后續公司將進一步加強募投項目建設的跟蹤管理,提前做好各種預案,盡可能減少極端天氣等對項目建設進度的影響;通過持續加強項目進度統籌,力爭募投項目進度與規劃建設進度一致;并在后續廠房主體結構建設完成后,提升設備安裝調試工作效率,力爭募投項目盡快滿足研發和生產所需的必要條件。
4、市場開拓及募投產能消化風險
公司募投項目是根據國家相關產業政策和行業發展情況分析、結合公司總體發展規劃、項目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以及公司的技術、人力、管理、資金等因素綜合做出的決定,項目經營管理過程中可能面臨宏觀經濟及行業政策變化、市場競爭等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公司募投項目達到可使用狀態后,公司的固定成本將上升,若未來公司的市場開拓不及預期,公司將面臨募投項目產能無法順利消化以及盈利空間存在進一步收窄的風險。
中自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于近日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關于中自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年度報告的信息披露監管問詢函》(上證科創公函【2023】0189號)(以下簡稱“《問詢函》”),公司和相關中介機構就《問詢函》關注的相關問題逐項進行認真核查落實。現就有關問題回復如下,其中,回復中楷體加粗部分為公司《2022年年度報告》(修訂版)補充披露或修改的部分:
一、關于業務經營
問題1、關于業績下滑。
據披露,2020年至2022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25.77億元、9.62億元和4.47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1,835.19萬元、1,040.92萬元和-8,727.27萬元,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2,920.28萬元、-1,791.04萬元、-12,801.67萬元,業績持續大幅下滑且由盈轉虧。2023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65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618.55萬元。請公司:(1)分產品列示 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一季度末公司業務收入、毛利潤、毛利率情況,結合業務領域發展趨勢及同行業可比公司情況,分析公司近兩年營業收入同比大幅下滑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繼續下滑的風險;(2)結合同行業可比公司、公司核心技術的先進性,補充說明公司主營業務是否存在核心競爭力下降的情形、是否存在影響公司持續經營能力的風險,如有請針對性地作風險提示。
【回復】
(一)分產品列示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一季度末公司業務收入、毛利潤、毛利率情況,結合業務領域發展趨勢及同行業可比公司情況,分析公司近兩年營業收入同比大幅下滑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繼續下滑的風險;
1、公司2021-2022年及2023年第一季度分產品的業務收入、毛利潤及毛利率情況如下表所示:
單位:萬元、%
■
注:報告期內公司天然氣車、汽油車和在用車產品線毛利率大幅下滑原因詳見本回復“問題2、關于毛利率波動”之“(3)各類新車產品毛利率下滑的具體原因分析”。
(1)2021-2022年公司業績大幅下滑主要受宏觀經濟下行和行業周期等因素影響
2021年,在公共衛生事件反復影響、地緣政治風險上升的大背景下,國內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21年,我國商用車銷量完成479.30萬輛,同比下降6.60%。其中,重型貨車銷量完成139.50萬輛,同比下降13.80%;受天然氣價格大幅上漲以及國五柴油重卡沖量、去庫存等不利因素影響,天然氣重卡全年銷量5.93萬輛,同比下滑58.00%。受此影響,公司2021年天然氣營業收入大幅下滑,雖然柴油車、汽油車及摩托車均有上漲,但尚不足以彌補天然氣產品收入大幅下降帶來的不利影響,導致公司2021年營業收入大幅下滑。
2022年,受宏觀經濟下行、行業周期波動、極端天氣、局部地緣性政治沖突帶來的油氣價格高企等諸多不利因素沖擊以及前期環保和超載治理政策下的需求透支影響,我國商用車市場整體處于低位運行狀態。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22年,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約318.50萬輛和330.00萬輛,同比下降31.90%和31.20%,其中,重卡銷量67.19萬輛,同比下降51.84%,降幅較2021年擴大45個百分點,創近6年新低。受宏觀經濟不景氣及商用車市場終端需求減弱影響,公司2022年營業收入繼續大幅下滑。
(2)隨著宏觀經濟的逐步恢復,汽車行業呈回暖態勢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計,2023年汽車市場將繼續呈現穩中向好發展態勢,預計總銷量為2,760萬輛,實現3%左右增長。其中,國內乘用車預計為2,380萬輛,同比增長1.30%;商用車累計銷量預計為380萬輛,同比增長15.00%。第一商用車網認為,2023年我國商用車市場將“觸底反彈”并溫和復蘇,2024年有望再度迎來快速增長。基于對經濟基本面在2024年進一步好轉以及國四柴油車輛大規模提前淘汰更新的積極預期,預計商用車市場2024年銷量將重回400萬輛規模以上,重卡市場銷量重回百萬輛。
2023年一季度,我國經濟實現開門紅,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84,997億元,同比增長4.50%,經濟總體保持恢復向好態勢。根據中汽協數據,截至2023年5月底,我國重卡市場累計銷售40.20萬輛,同比增長24.00%。乘用車市場今年以來累計零售763.20萬輛,同比增長4.2%。隨著宏觀經濟的逐步恢復,汽車行業呈回暖態勢。
2、同行業可比公司收入、毛利潤及毛利率情況如下表所示:
單位:萬元、%
■
注:貴研鉑業、威孚高科的業務結構中催化劑業務占營業收入比例較低(2022年貴研鉑業催化劑業務占營收比例為9.50%,威孚高科催化劑業務占營收比例45.23%),收入構成差異較大且其2023年一季報未單獨披露其催化劑業務營業收入、毛利潤和毛利率數據,因此填寫“不適用”。
受宏觀經濟環境及行業周期等因素共同影響,2021年至2022年度,公司營業收入變動趨勢與同行業可比公司保持一致,均呈現下降趨勢;除貴研鉑業毛利率2021年至2022年度呈小幅上漲趨勢外,公司毛利率變動趨勢與威孚高科、艾可藍和凱龍高科保持一致,均呈現下降趨勢。隨宏觀經濟及下游行業的逐步回暖,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及其同行業可比公司可比業務收入、利潤同比均呈上漲趨勢。
綜上所述,公司2021-2022年年營業收入同比大幅下滑主要系受整體經濟環境、商用車市場行情等宏觀因素影響,與同行業可比公司營業收入變動趨勢一致,公司近兩年業績下滑具有合理性。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65億元,同比增長175.84%,公司在手訂單情況較好,隨著市場需求的逐步回暖,公司營業收入繼續下滑的風險較低。
(二)結合同行業可比公司、公司核心技術的先進性,補充說明公司主營業務是否存在核心競爭力下降的情形、是否存在影響公司持續經營能力的風險,如有請針對性地作風險提示。
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深耕環保催化劑領域,已經掌握了高性能稀土儲氧材料技術、耐高溫高比表面材料技術、貴金屬高分散高穩定技術、先進涂覆技術等環保催化劑從配方到工藝的全套核心技術。公司主營業務產品的先進性主要體現在公司核心催化材料均能夠滿足或優于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發布的《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范指導目錄》中的各項性能要求。除此之外,公司核心技術的先進性還體現在環保公告的獲取、專利的授權以及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數量上:
1、公司2021-2022年獲得公告數量及變動情況如下表所示:
單位:款
■
公司在天然氣重卡、柴油車道路國六及非道路國四公告數量位居國內領先地位,汽油車獲得乘用車大客戶突破,取得乘用車大客戶多個車型定點開發通知函,部分車型已取得公告并逐步實現量產。公司尾氣處理催化劑各產品線均實現突破,公司行業地位得到進一步提升。
2021年至2022年,公司新申請/受讓知識產權共75項,其中發明專利52項,實用新型專利23項;共計新獲得專利授權共計41項,其中發明專利27項,實用新型專利14項。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累計獲得國內發明專利授權83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30項、美國發明專利授權2項、歐洲發明專利授權1項,整體研發實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2、公司2021-2022新申請/受讓及獲取專利情況如下表所示:
單位:個
■
3、公司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及制修訂行業標準情況:
公司承擔尾氣處理催化劑和氫燃料電池電催化劑相關的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稀土稀有金屬新材料研發和產業化以及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重大科研項目共12項,獲得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5項,主持或參與制修訂相關行業標準14項。
綜上,公司掌握了環保催化劑從配方到工藝的全套核心技術,所獲公告數量位于行業前列且持續增加,所獲授權專利數量逐年遞增,承擔國家重大研發項目12項,以上均是公司的核心技術先進性的充分體現,公司主營業務不存在核心競爭力下降的情形,也不存在影響公司持續經營能力的風險。
問題2、關于毛利率波動。
據披露,2020年至2022年,公司整體毛利率分別為17.22%、15.14%和5.58%,毛利率持續下降。2022年,公司天然氣車催化劑產品毛利率為-3.07%,同比減少12.92個百分點,汽油車催化劑產品毛利率為-1.89%,同比減少9.05個百分點。請公司:(1)補充披露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一季度末公司前五名客戶、定價模式、單品銷售價格、銷售金額、銷售內容、毛利率情況,是否存在大客戶流失的風險;(2)補充披露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一季度公司前五名采購商、定價模式、單品采購價格、采購金額、采購內容,價格是否公允、是否存在關聯關系;(3)結合主要客戶、供應商購銷情況、不同車型市場發展趨勢、貴金屬價格變化、在手訂單情況,分析公司各主要產品的毛利率下滑原因,與同行業可比公司情況是否一致,未來是否存在進一步下滑的風險,如有請作針對性的風險提示。
【回復】
(一)公司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一季度末公司前五名客戶、定價模式、單品銷售價格、銷售金額、銷售內容、毛利率情況
公司已于《2022年年度報告》(修訂版)“第三節管理層討論與分析”之“五、報告期內主要經營情況”之“(一)主營業務分析”中補充披露如下:
“
1、公司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一季度末公司前五名客戶、定價模式、單品銷售價格、銷售金額、銷售內容、毛利率情況
單位:元/套、萬元、%
■
備注:
①2021年客戶八天然氣車產品毛利率較高,主要系該批產品為小批銷售報價,因此毛利率高于正常量產產品。
②2023年一季度客戶四柴油機產品毛利率較高,該批非道路移動機械催化劑產品,由于組成該產品的不同催化單元毛利率不同,一季度客戶根據實際使用情況進行結算,其中毛利率較高的催化單元占比較大,因此毛利率較高。
2、是否存在大客戶流失風險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各期期末前五名客戶獲取的國六排放階段(柴油非道路和摩托車為國四排放階段)各類整車/發動機環保信息公告數量如下:
■
公司各新車產品線在手訂單情況:
單位:萬元
■
根據2021年、2022年、2023年1季度已獲取的各期前五名客戶公告數量顯示,客戶公告數量逐期增加或保持不變,無公告數量減少情況。受2022年我國宏觀經濟下行、商用車市場終端需求減弱、油氣價格高企等因素影響,公司下游客戶銷售情況普遍不理想,終端采購需求下滑明顯導致公司銷售收入大幅下降。從公司獲取的公告數量以及截至2023年3月31日主要產品線在手訂單情況來看,公司不存在主要客戶流失的風險。
”
(二)補充披露 2021 年-2022年及 2023 年一季度公司前五名采購商、定價模式、單品采購價格、采購金額、采購 內容,價格是否公允、是否存在關聯關系
公司已于《2022年年度報告》(修訂版)“第三節管理層討論與分析”之“五、報告期內主要經營情況”之“(一)主營業務分析”中補充披露如下:
“
1、補充披露 2021 年-2022年及 2023 年一季度公司前五名采購商、定價模式、單品采購價格、采購金額、采購內容
單位:萬元、%、元/g、元/支、元/Kg
■
備注:供應商一不屬于《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規定的關聯方情形,因此公司在2021年未將與其發生的日常采購交易履行內部決策程序。在2021年公司上市問詢過程中上海證券交易所將其視同公司其他關聯方,將公司向其采購的貴金屬視同其他關聯交易披露。
2、采購價格是否公允,是否存在關聯關系
(1)貴金屬
公司向不同供應商采購貴金屬平均價格存在差異,主要系公司向各供應商采購貴金屬并非連續均勻的采購過程,在“以銷定產、以產定購”的模式下,公司貴金屬的采購月度分布隨訂單量存在一定的波動。
■
公司貴金屬采購數量隨產銷規模而變動。采購貴金屬的平均價格整體呈持續下降趨勢,其中鉑價格相對穩定,鈀和銠價格總體下降且降幅較大。公司向供應商下單時均參照即時的市場價格定價,公司的采購價格走勢與市場價格基本一致。
(2)載體
陶瓷載體主要為除摩托車外其他車型(四輪機動車)的催化劑產品原材料,陶瓷載體規格型號多,不同規格價格差異較大。隨客戶及產品結構的變動,陶瓷載體平均采購單價小幅度波動。采購量隨公司銷售規模而變動;金屬載體主要用于摩托車催化劑產品,金屬載體平均單價較低,報告期內金屬載體采購的平均單價變動較小。
(3)化工材料
化工原材料相較于貴金屬單位成本較低,單位產品用量少,因此其采購金額占比較小。化工原材料整體采購金額隨公司產銷規模而變動。其中主要化工原材料分子篩及儲氧材料為一類化學材料,種類繁多,單價存在較大差異,不同期間公司采購不同的上述兩種材料導致其平均采購價格發生變動。隨公司產品研發的不斷更新,化工原材料的用料、用量配比發生較大變動,導致采購化工原材料的品種及數量發生較大變動。
公司生產所需的化工原料種類繁多、單品采購規模較小,主要材料無可參考的公開市場價格。公司制定了《采購管理辦法》以及《采購價格管理辦法》,采購時遵從詢價、比價流程,平均采購價格不存在明顯異常波動的情形。
”
(三)結合主要客戶、供應商購銷情況、不同車型市場發展趨勢、貴金屬價格變化、在手訂單情況,分析公司各主要產品的毛利率下滑原因,與同行業可比公司情況是否一致,未來是否存在進一步下滑的風險,如有請作針對性的風險提示
1、結合主要客戶、供應商購銷情況、不同車型市場發展趨勢、貴金屬價格變化、在手訂單情況,分析公司各主要產品的毛利率下滑原因
2021-2022年及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不同產品毛利率情況如下:
單位:%
■
公司毛利率變動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產銷規模下降的情況下公司產品單位成本上升
2022年公司產銷規模大幅下降,但計入生產成本的直接人工、制造費用的下降幅度小于產銷規模下降的幅度,因此單位成本上升。下表為2021年、2022年、2023年1季度公司主要產品單位成本情況,由下表可以看出,2022年公司由于產銷規模下降,公司主要產品單位成本占三大類產品平均單價比例為8.40%,較2021年同期提高2.88個百分點,是導致公司報告期內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2023年1季度,公司產銷規模上升后,公司主要產品單位成本占三大類產品平均單價比例下降至4.32%,公司毛利率相應回升。
單位:元、支、元/支
■
(2)貴金屬價格波動較大對毛利率的影響
如本題(二)之“2、采購價格是否公允,是否存在關聯關系” 之“(1)貴金屬”所述,2021年5月以來鉑、鈀、銠的市場價格整體呈下降趨勢,2022年1季度整體上漲后繼續呈下降趨勢。其中,以尾氣處理催化劑為主要應用領域的鈀和銠的市場價格波動更大,而應用領域更廣的鉑的價格波動則相對較小。
在尾氣處理催化劑銷售定價采用“組合定價”且貴金屬單獨定價的背景下,當貴金屬市場價格處于上升趨勢時,公司可結合客戶訂單需求情況適度提前下達貴金屬訂單以鎖定采購價格,在“指定未來時點價”模式下可實現較高的毛利率,在“指定時段平均價”模式下可適度規避貴金屬價格波動風險,但若結算均價參考時段早于貴金屬實際采購時間,公司可能會承擔貴金屬價格上漲的成本。在貴金屬市場價格處于下降趨勢時,尤其是在整體商用車市場行情不佳的背景下,公司更傾向于結合客戶實際訂單情況謹慎采購貴金屬,在“指定未來時點價”及“指定時段平均價”模式下,若客戶結算時間較貴金屬采購時間之間間隔較長,公司可能承擔貴金屬價格下跌帶來的損失,若結算參考時段早于貴金屬采購時間,則能夠一定程度上規避貴金屬下跌帶來的損失。即貴金屬市場價格波動對毛利率的影響受到公司與客戶采用的貴金屬結算模式、公司的貴金屬采購策略等因素綜合影響。
(3)各類新車產品毛利率下滑的具體原因分析如下:
1)天然氣車產品
公司天然氣車產品主要應用于排量較高的重卡,貴金屬含量較高,因此主要客戶均采用“指定未來時點價”模式進行貴金屬價格結算。該模式能有效規避貴金屬價格波動對天然氣產品毛利的影響。報告期內公司天然氣車產品產銷量大幅下降,導致單位產品中攤銷的固定成本大幅增加以及公司承擔客戶銷售折讓是報告期內公司天然氣車產品毛利率下滑的主要原因。
2)汽油車產品
公司汽油車主要客戶的貴金屬結算模式以“指定時段平均價”(結算月的上一個月)為主,且汽油車產品主要為上線結算。由于2022年下游需求放緩,導致公司客戶實際耗用公司已發貨產品的進度減緩,因此公司接受客戶訂單并采購貴金屬進行生產的時間與客戶上線結算的時點之間間隔較長,導致產品貴金屬價格結算時點晚于原材料購買時點,在貴金屬價格持續下跌的情況下疊加產銷規模下降導致的單位固定成本上升,汽油車產品毛利率大幅下滑。
除以上原因外,汽油車2022年新增乘用車大客戶的產品本身毛利率略低于原有商用車客戶,但因訂單量大,可適當攤薄固定成本。受規模效益影響,2023年1季度公司汽油車產品線毛利率已轉正。
3)柴油車產品
2022年公司柴油車毛利率較2021年保持穩定,報告期內中重型產品占比提升推動的單價提升一定程度上抵銷了前述單位成本上漲的不利影響。
4)在用車產品
2022年公司在用車毛利率較2021年大幅下降,主要原因是報告期內油田、港口等毛利率較高的工程項目大幅減少所致。
2、同行業可比公司毛利率變動情況
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毛利率變動情況如下:
單位:萬元、%
■
注:貴研鉑業、威孚高科的業務結構中催化劑業務占營業收入比例較低(貴研鉑業催化劑業務占營收比例為9.50%,威孚高科催化劑業務占營收比例45.23%),收入構成差異較大且其2023年一季報未單獨披露營業收入、毛利潤和毛利率等數據,故填寫“不適用”。
上表可見,同行業可比公司中除貴研鉑業毛利率小幅上漲(貴研鉑業同時大規模從事鉑族貴金屬貿易,其抗風險能力較強)外,其他可比公司毛利率均呈現下滑趨勢,上市公司毛利率變動趨勢與同行業可比公司整體變動情況一致。
(三)毛利率未來是否存在進一步下滑風險
公司各新車產品線在手訂單情況:
單位:萬元
■
參考公司2022年12月31日在手訂單規模和2023年1季度的實際銷售收入及毛利率情況,公司在2023年1季度產銷規模上升后,各產品線毛利率均開始上升。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在手訂單31,198.98萬元,產銷規模相較2022年4季度進一步上升,隨著公司業績規模的穩步回升,單位固定成本變動導致公司毛利率降低的情況將有所緩解,預計2023年毛利率將有所回升。
問題3、關于寄售模式。
據披露,公司收入確認政策主要包括上線結算和入庫結算等模式。對于上線結算客戶,即“寄售模式”,公司在發出商品并取得客戶出具的實際使用量清單或客戶確認單據時確認收入。請公司:(1)分季度列示2022年至2023年一季度公司寄售模式的收入確認情況、剩余寄售商品數量;(2)說明對寄售商品的相關內控措施及實際執行情況;(3)會計師事務所對于寄售商品的 存貨盤點方式、審計手段,及采取函證的比例。
【回復】
(一)公司寄售模式的收入確認情況、剩余寄售商品數量如下表所示:
單位:套、萬元
■
(二)說明對寄售商品的相關內控措施及實際執行情況
公司對于寄售商品的管控措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保證入庫的寄售存貨為合格產品。寄售存貨只有在數量、型號、質量經寄售倉驗收合格后才會辦理入庫,該環節保證了存放在寄售倉的存貨在進入時即是合格產品;
2、定期對賬。每個月財務人員會與寄售倉庫方核對當月領用數,并根據確認無誤后的領用數確認收入。同時,公司主要寄售客戶建立有供應商管理平臺,公司可在該平臺上查看寄售存貨的掛賬開票數量、領用數量,該平臺提升了公司對寄售存貨管理的及時性和有效性;
3、定期盤點第三方倉庫。公司定期到第三方倉庫進行盤點,對盤點差異及時進行處理。
(三)會計師事務所對于寄售商品的存貨盤點方式、審計手段,及采取函證的比例
針對發往寄售客戶的發出商品,由于寄售客戶的倉庫數量較多、分布較為分散,寄售存貨處于流動領用的狀態,對發往寄售客戶的發出商品主要執行以下核查程序:
(1)了解公司發出商品的內部控制,獲取公司盤點、對賬等資料進行檢查;
(2)通過函證中心函證大額發出商品數量,并保持了必要的函證控制程序;
(3)檢查發出商品相關的訂單、出庫單據、物流單據等原始單據;檢查期后客戶貨物結算單;
(4)檢查發出商品客戶期后銷售回款的相關單據等。
對期末發出商品的采取的核查情況如下:
■
二、關于財務情況
問題4、關于公司經營現金流情況。
2022 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5,383.43 萬元,同比下滑125.97個百分點,由正轉負。請公司:(1)說明2022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由正轉負的具體原因及合理性;(2)說明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負是否具有持續性以及對公司經營的影響。
【回復】
(一)說明2022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由正轉負的具體原因及合理性
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具體構成情況如下:
單位:萬元、%
■
公司主營的尾氣處理催化劑(器)以鉑族貴金屬為主要原材料,貴金屬采購結算以現款為主,而對下游發動機廠、整車廠客戶則以賒銷為主,賬期一般為2-6個月,因此公司經營具有顯著的資金密集型特征。出于公司所處行業采購銷售特點,需要現款結算的應付原材料款項與存在收款信用期間的應收銷售款項間存在現金流錯配,在銷售收入及利潤大幅上漲的情況下,同一期間內采購支付與銷售收款間差異更為明顯。因此銷售收款及采購付款時間的錯配,為公司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為負的主要原因。
公司2022年度經營活動現金流入金額為60,308.52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39,577.82萬元,下降率為39.62%;2022年度經營活動現金流出金額為65,691.95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3,466.94萬元,下降率為17.01%,經營活動現金流入下降幅度超過經營活動現金流出,由此導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本期由正轉負,具體原因如下:
1、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2022年較上年同期下降43,955.03萬元,下降率45.69%,主要為公司2022年銷售業務受商用車行業整車銷售整體下滑的影響,對應的商用車產品銷售下滑明顯,以及下游客戶自身業績的下滑,銷售回款相對有所延遲。
2、相較于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的大幅下降,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流出金額為49,438.10萬元,僅較上年同期下降11,500.11萬元,下降率18.87%。主要系柴油車非道路國四排放標準2022年12月1日起實施,下游客戶11月開始對柴油車催化劑產品的需求大幅增加以及公司第四季度開始向乘用車大客戶大批量交付汽油車催化劑產品,產品生產所需的載體等長周期物料和貴金屬原材料都是現款或預付款購買,與此相關的原材料和半成品等存貨7,027.88萬元,影響購買 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增加7,027.88萬元;公司為確保上述客戶訂單的及時交付,購買載體等長周期物料及其他預付款項2,390.96萬元,較年初802.68萬元增加1,588.28萬元,影響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增加1,588.28萬元。
3、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較上年同期增長1,178.86萬元,增幅15.97%。公司因新引進專業人才、工資調整、獎金等因素的對公司2022年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由正轉負產生一定的影響。
綜上所述,公司2022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由正轉負主要系公司商品銷售為賒銷模式,而貴金屬等原材料結算多以現款為主,銷售商品及采購原材料相關款項的收付存在時間差,因此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為負具有合理性。此外2022年末,公司在手訂單情況較好,為保證訂單生產及交付進行了較多的原材料備貨,因此在營業收入及銷售收款降低的背景下,支付原材料購買款項金額有所上升,進一步導致了2022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由正轉負,具有合理性。
(二)說明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負是否具有持續性以及對公司經營的影響
如本題“(一)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具體構成情況”所示,公司2022年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負,若公司應收賬款回款情況不佳、規模擴大導致采購及其他支出持續增加,以及隨募集資金的陸續投入使募集資金余額逐漸下降,將會對公司生產經營穩定性造成不利影響。
2023年國家宏觀經濟逐漸向好影響汽車行業經濟復蘇,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175.84%,第二季度也維持較好的增長勢頭,且目前未交付的產品訂單較多,預計2023年營業收入較2022年有較大增長。2023年的主要客戶采用上線結算模式且貨款結算周期較長,將影響應收賬款和存貨大幅增加,公司貴金屬材料和載體需現款或預付款購買,預計2023年公司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少于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負,2024年若繼續保持產銷規模較大增長趨勢和應收賬款回款情況不佳的情況,存在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繼續為負的可能性,進而對公司未來經營產生流動性風險。
公司將通過以下方式改善流動性水平,降低流動性風險:
1、采購環節,加強采購計劃管控,優化原材料庫存,并和供應商進一步磋商,延長信用期或增加其他如票據方式結算;
2、銷售環節,加強庫存商品和發出商品管理,同時加強應收賬款回款管理,加快應收賬款回款,縮短應收賬款賬期,提高周轉率;
3、銀行授信方面,公司已獲取和正在獲取的銀行授信流動資金額度分別為13.10億元和6.60億元,同時公司已取得多家銀行針對新項目投資的授信意向約8.00億元,能夠有效覆蓋現有尾氣處理催化劑產銷規模擴大所需的流動資金需求和投資資金缺口。
上述現金流量表特征符合公司作為一家處于快速成長期生產企業的特征。一方面,以各大發動機廠、整車廠為客戶決定其通常采取賒銷模式,因此應收賬款余額較大;為及時滿足客戶供貨需求從而加大各環節的備貨甚至設置前倉,因此存貨余額較大;而與此同時,公司生產所需的貴金屬用量大、單位價值高且采購結算以現款為主,資金密集型特征極為顯著。另一方面,隨公司的產銷規模增長,占用較多流動資金。
綜上所述,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持續為負,主要原因為公司所處環保催化劑行業下游客戶主要為大型主機廠、整車廠企業,產品銷售回款周期較長,同時公司上游采購貴金屬等原材料付款結算以現金為主,導致行業具有營運資金占用較大的特點。同時,報告期各期內,公司收取的部分票據去向為到期兌付,由于公司收取的票據一般為2-6個月期限,票據到期兌付客觀上延遲了現金回款周期,降低了銷售當期的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此外,為保證在手訂單產品按期交付,公司對于一些長周期物料進行了提前備貨亦使得當期經營性現金流出金額增加。隨著公司產銷規模的快速增長,公司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為負值的情況可能持續,若客戶的款項支付情況出現負面變化、公司在手票據出現兌付風險或公司籌資能力下降,將導致公司營運資金不足,從而使得公司經營受到較大不利影響。
公司已于《2022年年度報告》(修訂版)“第三節管理層討論與分析”之“四、風險因素”之“(五)財務風險”中補充揭示風險如下:
“
3、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持續為負的風險
2021-2022年及2023年1-3月,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20,727.44萬元、-5,383.43萬元及-17,652.93萬元,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持續為負,營運資金需求持續增加。
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持續為負,主要原因為公司所處環保催化劑行業下游客戶主要為大型主機廠、整車廠企業,產品銷售回款周期較長,同時公司采購貴金屬等原材料付款結算以現金為主,導致行業具有營運資金占用較大的特點。同時,報告期各期內,公司收取的部分票據去向為到期兌付,由于公司收取的票據一般為2-6個月期限,票據到期兌付客觀上延遲了現金回款周期,降低了銷售當期的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此外,為保證在手訂單產品按期交付,公司對于一些長周期物料進行了提前備貨亦使得當期經營性現金流出金額增加。隨著公司產銷規模的快速增長,公司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為負值的情況可能持續,若客戶的款項支付情況出現負面變化、公司在手票據出現兌付風險或公司籌資能力下降,將導致公司營運資金不足,從而使得公司經營受到較大不利影響。
”
問題5、關于三費支出情況。
報告期末,公司銷售費用、研發費用和管理費用分別為3,493.71萬元、8,847.21萬元和3,786.82萬元,合計16,127.74萬元,占當年營業收入的36.04%。公司稱本年職工薪酬較上年增加,主要原因為新引進專業人才、工資調整、獎金等因素的影響。其中,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中的職工薪酬同比分別增加 40.62%、44.49%和30.19%。請公司:(1)結合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的各項明細,說明其費用與公司業務規模、人員增長、營業收入變化趨勢是否匹配,與同行業是否一致;(2)職工薪酬大幅增長的原因,與營業收入變化趨勢的匹配性;(3)說明管理費用增加的原因。
【回復】
(一)結合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的各項明細,說明其費用與公司業務規模、人員增長、營業收入變化趨勢是否匹配,與同行業是否一致
1、公司三項期間費用具體構成情況
(1)銷售費用
單位:萬元、%
■
公司銷售費用中職工薪酬有所增長,增長原因分析詳見本題“(二)職工薪酬大幅增長的原因,與營業收入變化趨勢的匹配性”。
公司差旅費、交通費及業務招待費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增長主要系2022年公司進行業務優化,大力布局新能源業務及乘用車客戶拓展;三包服務費、在用車售后服務費同比降低,與營業收入變動趨勢一致。
綜上所述,公司銷售費用的變動具有合理性。
(2)管理費用
單位:萬元、%
■
如上表,公司管理費用主要由職工薪酬、中介及咨詢費、折舊及攤銷費構成,三者合計占管理費用總額的比例均超過75%。
2022年管理費用整體呈上漲趨勢,主要系職工薪酬的大幅增長,公司新引進高端專業人才、工資調整導致職工薪酬在營業收入下降的背景下大幅上漲,具體原因詳見本題“(二)職工薪酬大幅增長的原因,與營業收入變化趨勢的匹配性”。公司管理費用差旅費、交通費、業務招待費及辦公費隨營業收入的降低而小幅下降。管理費用中中介機構服務費增加,主要系咨詢服務費、審計費的影響。
(3)研發費用
單位:萬元、%
■
公司的各項研發費用明細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均有所上漲,主要系在公司營業收入受整體商用車行業影響大幅下滑的情況下,公司仍高度重視研發,加大研發投入,為后續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公司研發費用中職工薪酬增長分析詳見本題“二、職工薪酬大幅增長的原因,與營業收入變化趨勢的匹配性”。
2、公司與同行業三項期間費用及與營業收入占比情況
單位:萬元、%
■
期間費用的變動與公司未來的經營政策等息息相關,同行業上市公司間期間費用的變動均存在一定的差異,公司及同行業上市公司威孚高科、艾可藍研發費用率均呈上升趨勢;公司與艾可藍銷售費用率呈上升趨勢;公司與威孚高科管理費用率呈上升趨勢,公司期間費用變動情況具有合理性。
(二)職工薪酬大幅增長的原因,與營業收入變化趨勢的匹配性
2021年度及2022年度,公司人員數量、平均薪酬變化情況如下:
■
注:平均人數=各月末銷售人員人數/12;人均薪酬=薪酬總額/平均人數
1、銷售費用
為更好的推進市場開發及銷售工作,公司于2022年初制定了《市場開發與產品銷售薪酬績效管理制度》,2022年公司在乘用車、非道路等市場開發、技術開發取得較大的突破, 2022年乘用車、非道路新增獲得多款重點機型/車型公告,導致銷售人員平均薪酬上漲。
2、管理費用
2022年度公司進行薪酬體系優化以及新材料板塊高端人才引進,導致管理人員平均薪酬上漲。
3、研發費用
公司高度重視研發,加大研發投入,且大力布局氫能源、儲能與動力電池等新業務,引進研發人才,導致研發人員人數及平均薪酬均有所上漲。
此外,2022年度公司進行薪酬體系優化,薪酬套改導致職工薪酬增加;因薪酬套改導致2022年職工社保、公積金、職工教育經費等有所提高; 2022年社保公積金基數調整政策影響所需承擔的職工薪酬增長。
(三)說明管理費用增加的原因
公司管理費用本年較上年增長原因分析詳見本題“(一)、1公司三項期間費用具體構成情況”。
問題6、關于在建工程。
報告期內,公司在建工程科目余額由期初的7,353.65 萬元,增加到期末的23,937.03萬元,同比增加225.51%。其中,公司“新型催化劑智能制造園區”項目的在建工程余額由期初的6,767.46萬元,增加到期末的18,798.94萬元。同時,公司固定資產科目余額由期初的15,548.27萬元減少到期末的15,531.45萬元。請公司:(1)補充披露“新型催化劑智能制造園區”項目在建工程余額預計未來轉入固定資產的時間及條件,是否存在已達預定用途但延遲轉固的情形;(2)結合“新型催化劑智能制造園區”項目固定資產預計折舊攤銷情況,分析可能對公司財務狀況的影響并進行充分風險提示。
【回復】
(一)補充披露“新型催化劑智能制造園區”項目在建工程余額預計未來轉入固定資產的時間及條件,是否存在已達預定用途但延遲轉固的情形
公司已于《2022年年度報告》(修訂版)“第六節重要事項”之“十四、募集資金使用說明”之“(四)報告期內募集資金使用的其他情況”中補充披露如下:
“
新型催化劑智能制造園區項目計劃轉固情況如下:
單位:萬元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上述工程項目為在建,尚未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不存在已達預定用途但延遲轉固的情形。
”
(二)結合“新型催化劑智能制造園區”項目固定資產預計折舊攤銷情況,分析可能對公司財務狀況的影響并進行充分風險提示
新型催化劑智能制造園區項目整體預計2023年8月完工轉固,轉固后年折舊額約1,264.92萬元。若項目設計產能如期釋放,智能化程度提高,支撐銷售規模增長,提升生產效率,單位產品分攤的折舊費及人工費將會一定程度的降低。
公司已于《2022年年度報告》(修訂版) “第三節管理層討論與分析”之“四、風險因素”之“(四)經營風險”中補充披露如下:
“
6、市場開拓及募投產能消化風險
公司募投項目是根據國家相關產業政策和行業發展情況分析、結合公司總體發展規劃、項目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以及公司的技術、人力、管理、資金等因素綜合做出的決定,項目經營管理過程中可能面臨宏觀經濟及行業政策變化、市場競爭等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公司募投項目達到可使用狀態后,公司單位產品的固定成本將上升,若未來公司的市場開拓不及預期,公司將面臨募投項目產能無法順利消化以及盈利空間進一步收窄的風險。
”
問題7、關于存貨。
據披露,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一季度末,公司存貨賬目價值分別為1.50億元、2.49億元、3.60億元,存貨金額持續增加,其中2022年期末公司存貨余額同比增加66.29%,公司稱主要系本年度原材料備貨增加和發出商品增加,公司2022年營業收入同比下降53.50%。本期公司天然氣車催化劑、柴油機催化劑生產量分別下降40.13%、57.06%,銷售量分別下降 49.60%、59.40%。請公司:(1)分產品披露2021年至2023年一季度,公司存貨的主要構成,分析公司存貨變動趨勢與業績變動趨勢不一致的原因及合理性;(2)補充披露天然氣車催化劑、柴油機催化劑生產線的產能利用率、是否存在產能閑置的情況;(3)結合主要產品銷售量大幅下降、在手訂單和期后銷售的變化情況,詳細說明 2022 年公司存貨減值準備計提過程及充分性。
【回復】
(一)分產品披露2021年至2023年一季度,公司存貨的主要構成,分析公司存貨變動趨勢與業績變動趨勢不一致的原因及合理性
2021年至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存貨分產品的主要構成情況如下:
(下轉82版)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