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前,公募量化產品規模僅為2500億元左右,占整個行業的不到1%
◎記者 王彭 陸海晴
自2004年首款公開發行量化產品成立以來,國內公開發行量化基金已經走過了近20年?;仡欉^去,隨著行業的穩步發展,主動股權基金和指數基金大幅擴張。相比之下,公開發行量化的發展道路相對黯淡。據統計,目前公開發行量化產品規模僅為2500億元左右,占整個行業的不到1%。
在許多機構看來,投資者對公開發行定量產品缺乏了解,公開發行定量可用的標準化金融衍生品工具有限,已成為制約公開發行定量產品發展和增長的兩個主要原因。此外,定量投資的基金經理很難長期保持規模和業績的雙重收獲,這也導致一旦定量產品的業績下降,規模就會同步縮小。
盡管存在各種問題,但公開發行基金仍在積極探索定量領域。業內人士認為,面對行業廣闊的發展空間,公開發行基金應堅持自身特點,結合行業和股票領域的深入研究優勢,結合定量投資的高效、全面、客觀特點,建立差異化的競爭戰略。
公募量化發展受到多重限制
雖然公開發行量化曾經創造了輝煌的業績,但總體規模的增長一直相對緩慢。談到目前公開發行量化基金面臨的困難,許多機構認為:一方面,投資者對公開發行量化產品的認知不足;另一方面,與偏向于高頻策略的私募股權量化競爭,公開發行量化存在自然的缺點。
在上海某公募基金量化投資負責人看來,公募基金的主要客戶是普通投資者,大部分不是專業投資者。對沖基金不適合普通投資者,因為其策略復雜、不透明、流動性低、杠桿潛力高。長期多頭產品策略簡單,透明度高,流動性好,投資門檻低,是更適合普通投資者的包容性金融產品。
匯安基金量化投資部基金經理劉預才告訴記者:“與私募定量相比,公募定量產品可使用的標準化金融衍生工具較少,基本無法參與場外交易(如收益交換、雪球/香草期權、定制期權等)。同時,風險控制和價格發現的手段也相對有限?!?。
同時,在2500億元的公開發行量化基金中,“城市變革之王旗”是正常的,很少有量化產品的基金經理能夠長期實現業績和規模的雙重收獲。業內人士認為,優秀定量基金規模的急劇增長往往依賴于機構基金的大力推廣。一旦產品性能減弱,規模就會迅速下降。
以2016年業績突出的明星量化產品為例,該基金年收益率為10.24%,同類基金平均虧損超過12%。僅僅一年時間,該基金的規模就從26億元飆升至109億元。但量化產品采用的小市值因素隨后失效,隨著業績下滑,基金規模也同時縮水。截至今年3月底,該基金最新規模不足7億元。
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情況,如何保證戰略長期有效,實現穩定的超額回報?這已成為公募量化基金面臨的難題。盈米基金研究所表示,鑒于因素故障越來越快,模型迭代方法前沿的量化基金將在未來的市場環境中獲得更多的阿爾法收入。同時,定性研究覆蓋面較小的小盤股具有不易被積極研究發現的信息優勢,定量模型在信息覆蓋方面比傳統研究方法具有更多優勢。
積極探索差異化投資策略
博道基金量化投資部總經理楊孟認為,只有保持不斷升級迭代的能力,量化系統才能具有長期的活力?!苯衲昴瓿?,我們升級迭代了系統,修復了不適應市場環境的動態因素,希望主要因素的波動越來越低。沒有‘躺著贏’的策略,我們必須及時響應新的市場形勢。”
招商證券在研究報告中表示,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機構開始嘗試更頻繁的周甚至日間戰略,這大大緩解了戰略擁擠。展望未來,新戰略和新技術是解決公開發行量化戰略擁擠的重要手段。
中歐基金表示,公司深入培育基本面量化戰略,采用基本面邏輯驅動和數據授權的投資模式,通過基于各行業基本面邏輯的單獨建模,不斷檢驗邏輯,優化模型,追求比市場更快地發現行業發展拐點和投資機會。
博道基金的產品線布局側重于兩種產品,一種是適度容忍波動,追求長期競爭性回報的產品,主要是股權產品;另一種是風險相對可控的產品,如債券基金、“固定收益+”產品。
路在何方?
公募量化產業未來發展前景如何?
“公開發行量化在戰略多樣性和產品布局方面都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該行業的發展前景值得期待。事實上,主觀和定量之間沒有絕對的界限。近年來,主觀產品也在從定量戰略的投資理念中學習。”西部利得基金經理陳元華說。
楊孟認為,從投資股權產品的角度來看,公共基金的長期收入實際上是貝塔加阿爾法。其中,貝塔共同擁有所有股權基金,只要持有周期延長,貝塔收入指數相對確定。在阿爾法部分,如果延長時間,主動股權產品的平均超額收入大致相當于量化產品的超額收入。
就后續發展方向而言,劉預才認為:首先,公募基金需要布局具有長期投資價值的細分風格或領域,充分利用定量手段提供穩定波動特征(不漂移)的工具產品,以滿足各類投資者的透明需求。其次,充分發揮公開發行量化在指數增強領域的優勢,提供更具吸引力的細分指數增強產品。隨著市場和投資者的不斷成熟,指數的價格中心將逐步上漲,當指數增強產品的價值越來越明顯。最后,鑒于公開發行基金整體業績波動較大,在充分控制下行風險的同時,公開發行量化可以充分利用各種定量手段更有效、更精細地控制波動,創造具有絕對回報性質的產品。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