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幕后人:社交媒體時代內容審核》
◎楊 吉
Web2.0催生了互動與合作,網絡用戶可以參與內容的原創添加和二次傳播,具有興趣、專業或意愿。這種方法被稱為“這種方法”UGC即“用戶生成內容”,與過去傳統的“專家生成內容”并立,成為數字時代文本創作的常態。假設,當進入“編輯室”的準入門檻降低時,必然會滋生一些不合時宜、好壞參半的內容。為了創造一個舒適和諧的網絡空間,實施監督和指導既是不可避免的,也是迫切的。
莎拉·羅伯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學者,做了一件非常有趣和有意義的事情。她注意到屏幕后面有一個“神秘人群”,管理著我們能看到什么,不應該看到什么。無論他們屬于哪家公司,服務于什么樣的平臺,或者出沒在哪個社交媒體,他們的主要工作是每天面對大量的圖片和視頻,快速進行價值評估和等級評估,然后決定哪些內容可以留在互聯網上,哪些內容應該立即被屏蔽和刪除。幕后的這些人需要遵守許多內容審查的規則、指導和過程,但首先要保持隱藏,不被發現。因此,作者的研究工作相當有價值。她說,這些默默無聞的幕后工作者從來沒有留下過名字。他們是誰?他們在哪里工作?工作條件如何?他們每天要做什么決定?為什么公眾從來沒有討論過這些人...這些問題都寫在了《幕后人:社交媒體時代的內容審查》一書中。
事實上,內容審計并不是什么新鮮事。它早在互聯網誕生之前就已經存在了。與書籍、報紙印刷和發行相關的審查制度可以追溯到16世紀末。當時,為了控制宗教和政治思想的傳播,英國都鐸王朝對出版物采取了審查和監督措施。在互聯網時代,內容審核的色彩越來越強烈,形勢逐漸增強,手段也越來越多樣化。借助數據分析、算法推演、人工智能技術等,審核員的反應速度和產出效果顯著提高。然而,根據作者的說法,現實中的大部分內容審計仍然依賴于人力,即“低工資的普通人”,“這種工作使他們不得不承擔過度工作、情緒麻木和其他更嚴重的風險”。這項工作的困難在于,審計員不僅要消耗大量的體力,還要付出更多的腦力。面對用戶一個接一個地上傳的內容,僅僅對信息進行分類和內容篩選是相當復雜的。作者在書中寫道:“一個內容的基本信息、意圖和無意中后果(除了最初的意圖,還會造成什么后果)、意義(在不同的文化、地區和其他因素下,意義會有很大的差異)交織在一起,并使用各種“規則”來衡量它,包括平臺規則和當地情況,以及社會、文化、商業、法律制度和行政命令。”
作者在書中提到的審查是商業性的。為此,她使用了“商業內容審計”這個專有術語,指的是有組織的審計網站、社交媒體和其他在線空間用戶生成的內容的行為。換句話說,從事這項任務的人員受雇于商業組織,可以是社交媒體、網絡平臺或第三方組織;就業關系可以是長期全職員工或短期臨時工。如果我們進一步分析他們,他們可能分布在世界各地,有不同的年齡、教育背景和專業背景,但他們可以根據雇主的要求了解平臺所在國或地區的相關法律,熟悉網站的用戶規則和非常詳細的內容發布規則。通過他們的“付費檢查”,網站運營可以確保符合當地的法律法規,并盡最大努力吸引和留住更多的用戶。
“數字平臺的特點是有趣、迷人、易于訪問和永遠在線,但我們從未誠實評估過它們的真實成本。正如作者所說,外界不會關注商業審計師,更不用說理解了。為此,通過這本書,作者揭示了這群秘密而重要的團隊的存在。她沒有忘記提醒人們不要不同意這一點。正是他們一直在篩選和切割信息,以維持一個清晰的數字空間。
與一般關注互聯網商業傳奇、數字思想家或其他網絡文化大師的作品相比,作者顯然是在為一群“看不見的工人”建立一個紀念碑。她通過采訪和對話開始了“實地調查”,并試圖展示他們的工作狀況和生存狀態。為了消除被問者的擔憂,減少職業紀律、合同約束、主題敏感和商業秘密帶來的不便,作者精心設計了問題,使接受采訪的審計人員能夠真誠、坦率地回答。正如作者在書中描述的,這些審計師收入微薄,不僅承擔大量勞動負擔,適應不友好的工作環境,而且努力遏制大量惡心,容易引起負面情緒傳播,他們也知道他們處理的內容只是冰山一角,數億類似的信息將繼續產生。
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作者的研究課題也有來自平臺和資本剝削數字勞工的批判性敘事。在本書的最后一節《數字人文》中,作者呼吁行業提高審計師的工資,改善工作條件,并給予他們盡可能多的政策支持。如果作者對這部作品有任何期望,那么她無疑希望為這些未知的幕后工作者贏得一些社會地位和公眾的理解。作者寫道:“我要感謝所有從事這項工作的商業內容審計師,因為我很高興做這些工作的不是我自己。我希望他們能離開陰影處,走出屏幕后面,走到一個明亮的地方。”
我們感受到了作者對數字時代內容審計師的真誠尊重和美好祝愿,由于作者的探索性研究,這一群體的生存狀況也可能得到改善。她用自己的力量讓人們透過一扇窗口看到網絡世界的另一個秘密角落。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本書是一部很好的作品,可以激勵后來者進行深入的探索。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