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少鵬 覃秘
“在電池行業的前半部分,我們已經能夠滿足市場需求。在電池行業的后半段,我們如何引領市場需求,如何與行業一起走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6月9日,寧德時代董事長曾玉群在四川宜賓舉行的2023年世界電力電池會議上再次成為話題領導者。
在政策、市場和技術進步的推動下,中國已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行業的領導者,形成了從材料研發、電池生產、回收到設備支持的全球產業鏈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動力電池產業體系,成為推動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力量。但與此同時,電池行業也面臨著重復投資、原材料供應、低碳制造、回收等問題和挑戰。
“堅持開放、合作、雙贏的原則,與相關方共同推進電力電池創新,共同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綠色發展水平,使科技創新成果更好地造福各國人民?!惫I和信息技術部副部長辛國斌的講話不僅是一個聲明,也是一個方向和答案。
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統計,2022年,我國動力電池裝載量達到294.6GWh,同比增長90.7%,占全球總銷量的56.9%。據市場機構統計,2022年,中國鋰鹽占全球出貨量的70%,中國正極材料占全球出貨量的70%,中國負極材料占全球出貨量的90%以上。在2022年全球十大動力電池企業中,有6家是中國企業,其中寧德時代連續八年位居全球第一。
曾玉群認為,電力電池行業已經從“是否”發展到“好”的新階段。對于企業來說,從生產電力電池的基本能力到更負責任、更高質量、更創新的生產和服務;從滿足電動汽車使用的基本需求到體驗更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
曾玉群表示,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俺薖PB級產品的質量保證外,我們的第八代超級智能生產線PSL還大大提高了效率,人員數量下降了70%,速度上升了300%?!痹袢赫f。
中國科技協會主席萬剛建議加強下一代動力電池技術的研發??茖W判斷下一代動力電池的技術路線,重視新材料和以全固態電池為代表的新系統電池的基礎研究和技術研發,系統解決關鍵材料、新系統電池系統集成等工程技術問題,促進產業化應用和示范運行,開展市場和技術評價,為大規模產業化提供先行經驗。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偉還提出,要堅持創新驅動,做好下一代電池技術儲備。技術創新是實現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快速充電和長壽命需求的核心和關鍵。
辛國斌認為,大力支持產業協同創新,發揮領先企業和各種創新平臺,支持上下游聯合創新、系統布局資源開采精煉、新材料系統、電池系統管理技術研發,加快新一代電池突破,同時提高大規模智能柔性制造水平和檢測驗證能力,繼續提高產品的技術水平和質量性能。
堅持電力電池高水平開放合作
許多代表提到,隨著全球降碳減排進入關鍵時期,將對電力電池行業的交付效率和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綠色電力生產的電池是真正的清潔能源電池。
“進一步凝聚電力電池發展的國際共識,加強全球協調和國際布局,加強國際政策體系對接和標準法規協調,共同探索電力電池低碳標準和管理體系建設,促進碳排放會計方法和技術數據的交換、認可和共享。萬剛建議,堅持高水平的電力電池開放合作,加強下一代電力電池技術創新、智能制造和回收的全球合作,共同促進電力電池產業鏈的可持續發展。
苗偉建議相關管理部門加強協調,引導行業上下游建立適合國情的電力電池碳足跡標準體系,提前與國際社會聯系,統一標準,實現相互認可,幫助中國新能源汽車優勢產業鏈更好地“走出去”。
苗偉表示,加快建設適合中國國情的電池碳足跡評價體系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這是國內電池企業“全球化”的實際需求。歐盟已經發布了電池法規,明確要求新能源汽車不能在歐盟銷售,如果2027年后電池碳足跡不能滿足閾值要求;另一方面,作為全球電力電池的強國,中國有責任實現低碳電池的發展,打破新能源汽車是否綠色環保的問題,引領全球電力電池產業的轉型,鞏固產業競爭優勢也是必由之路。
“促進綠色低碳轉型是全人類的共識,也是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國家的責任?!毙羾蟊硎荆I和信息化部將努力提高綠色發展水平,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共同促進能源供應、材料供應、制造、回收和拆卸的低碳化。
“在寧德時代,零碳是責任、能力和機遇?!皳袢航榻B,寧德時代在生產過程中引進了大量工業4.0工具系統降碳。去年,該行業啟動了第一個鋰電池供應鏈審計工具 ——CREDIT 價值鏈可持續透明度審計計劃,幫助產業鏈上的企業找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今年4月,寧德時代公布了零碳戰略:2025年核心運營碳中和,2035年價值鏈碳中和。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