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磨滅的焦裕祿精神》凸顯信仰與精神力量的不可或缺
在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長卷上,焦裕祿無疑是一個熠熠生輝的精神坐標。他以永不止步的奮斗、永跟黨走的忠誠、永做公仆的初心、永葆廉潔的品格,用有限的生命鑄造了永不磨滅的焦裕祿精神。無論過去、現(xiàn)在還是將來,焦裕祿精神都是億萬人民心中一座永不磨滅的豐碑,是鼓舞我們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的強大思想動力,是激勵我們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寶貴精神財富。
時值焦裕祿同志誕辰100周年這一重要時間節(jié)點,河南省檔案館、蘭考縣檔案館充分發(fā)掘、運用焦裕祿在蘭考工作期間形成的館藏珍貴檔案文獻,共同推出《永不磨滅的焦裕祿精神》一書,從不同角度展現(xiàn)焦裕祿同志的先進事跡和高尚人格,對焦裕祿精神的形成規(guī)律、時代內涵、時代價值等方面進行認真解讀和剖析,闡述焦裕祿精神的獨有特色,并著重討論新時代背景下應如何學習和弘揚焦裕祿精神,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偉大目標提供精神動力。
追溯來路,探尋焦裕祿精神的形成與發(fā)展
焦裕祿是黨的好干部、群眾的貼心人、縣委書記的好榜樣。尤其是他在蘭考工作期間,更是其精神譜系得以全面形成、全方位展現(xiàn)的重要階段。作為焦裕祿精神的發(fā)源地,和與之相關的珍貴檔案文獻的留存地,《永不磨滅的焦裕祿精神》由河南省檔案館和蘭考縣檔案館共同出版。該書藉參考大量珍貴的檔案史料,通過“光輝一生”“親人懷念”“坊間有碑”三個角度,還原了一個真實、鮮活的焦裕祿,也揭示了焦裕祿精神的形成與其特殊的人生經歷、厚重的文化土壤以及時代機遇之間的內在關聯(lián)。
作為首批被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之一,焦裕祿精神始終是我黨寶貴精神財富。通過閱讀《永不磨滅的焦裕祿精神》就能發(fā)現(xiàn),這種精神也有其積累、變化的軌跡可循。在那樣一個全社會艱苦奮斗、典型人物頻出的年代,深受中華文化熏陶的焦裕祿,在黨的教育和培養(yǎng)下,在尉氏縣、洛陽礦山機器廠、蘭考等工作經歷中不斷成長、成熟,他深刻踐行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自己當作人民的兒子,而且發(fā)誓做人民的孝子。焦裕祿對群眾的那股親勁、抓工作的那股韌勁、干事業(yè)的那股拼勁,鑄就了偉大的焦裕祿精神。
歲月流逝,精神永恒。雖然焦裕祿離開我們已經有半個多世紀,但他留下的精神卻沐風櫛雨、歷久彌新。《永不磨滅的焦裕祿精神》中提到,宣傳學習焦裕祿典型有一個“從地方到全國”“從‘榜樣’到‘精神’”的發(fā)展過程,從學習“光輝榜樣”到大力弘揚“焦裕祿精神”,無論什么時代,焦裕祿精神都能與時代需要找到契合點,內涵不斷得到挖掘豐富。時至今日,大力弘揚焦裕祿精神仍是新時代黨內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條主旋律。
翹首未來,踐行焦裕祿精神的新時代要求
焦裕祿精神集中體現(xiàn)為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五個部分。《永不磨滅的焦裕祿精神》一書不僅對這五個部分的精神內涵進行詳細闡釋,更結合蘭考縣志和相關檔案內容,從文化背景、時代背景、蘭考特殊環(huán)境入手,深入挖掘焦裕祿精神形成的歷史、地理、文化條件和背景,深度揭示當?shù)厝宋木駥乖5摼竦娜孀甜B(yǎng)。2017年3月27日,河南省政府宣布,經國務院扶貧開發(fā)領導小組評估,蘭考縣在全國率先實現(xiàn)脫貧摘帽。而《永不磨滅的焦裕祿精神》也以蘭考為案例,深層次探討了傳承與弘揚焦裕祿精神所具有的重要現(xiàn)實意義和政治意義,對進一步傳承好弘揚好焦裕祿精神,實現(xiàn)高質量發(fā)展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焦裕祿精神“過去是、現(xiàn)在是、將來仍然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永遠不會過時”。面向新時代新征程,焦裕祿精神就像一團不熄的火焰直抵人心、催人奮進。書中提到,實現(xiàn)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要做到這三位一體,靠的是領導我們事業(yè)的核心力量——中國共產黨。黨員干部道德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著中國夢的實現(xiàn)。從這一角度出發(fā),作為我黨杰出干部的代表,焦裕祿精神不因歲月流逝而失色,不因時代變遷而黯淡。學習和弘揚這種精神,對不斷加強黨員干部的道德修養(yǎng)意義重大。
英雄因崇高而不朽,精神因傳承而光輝。《永不磨滅的焦裕祿精神》一書緊緊圍繞著學習踐行焦裕祿精神這一核心主題,深挖檔案文獻中的典型事例,全面展現(xiàn)焦裕祿同志的光輝形象,生動解讀焦裕祿精神的內涵,讓這種精神成為奮斗道路上永不熄滅的燈塔,也讓讀者在閱讀中始終追隨焦裕祿的奮斗足跡,不斷獲取前行的力量,持續(xù)書寫新時代的華章。(安哲 張紅霞)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yè)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wǎng)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shù)據(jù)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yè)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