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由瞭望周刊社主辦、瞭望智庫承辦的“第九屆新金融論壇”在國家金融信息大廈成功舉行,瞭望周刊社和中國光大銀行在論壇上共同發布由瞭望智庫研究撰寫的《2024消費金融行業發展白皮書——信用卡業務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探索與實踐》(簡稱《白皮書》)。中國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黨委書記、總經理蔡雪峰代表雙方發布時表示,《白皮書》跟蹤研究了信用卡機構的一系列舉措,其中光大銀行信用卡提供了不少鮮活的一手素材;期望未來進一步推動金融機構和國家高端智庫多方聯動,共同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2024消費金融行業發展白皮書——信用卡業務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探索與實踐》發布)
自2021年以來,瞭望周刊社與中國光大銀行已連續第四年發布白皮書。此前三期白皮書分別從“提升消費者體驗和保護”“構建消費者服務治理體系”“金融服務擴內需、惠民生”等方面深入研究,打造了“SHE”模型和“C-SAS”模型等定量和定性方法,為提升金融機構核心能力提供了較好的理論支撐與實踐方向。此次《白皮書》專注于對信用卡機構促進服務消費發展的調查分析,是一次對消費金融行業進行更下沉、更精準的專項研究。
2024年8月,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對服務消費發展作出全面、系統的部署。剛剛勝利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將“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放在明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的首位。
《白皮書》一共分五章,分別從頂層設計、消費金融質效提升、打造消費新動能、升級新消保、塑造消費新理念五個方面對金融尤其是信用卡助力服務消費發展進行了詳細闡述。
首先,服務消費是消費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方向,也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生動力。《白皮書》第一章從供需兩側對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迫切性和必要性進行了闡釋。
從需求側來看,我國居民對優質、豐富的“體驗式”消費提出更高要求,逐步從對“量”的滿足向對“質”的追求轉變,從以商品消費為主向商品和服務消費并重過渡,服務消費的市場需求正加速釋放。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2024年1月至11月,我國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6.4%,高于商品零售額3.2個百分點;其中交通出行類、通訊信息類服務零售額均保持兩位數增長,服務零售額增長繼續高于商品零售額。
從供給側來看,我國服務消費的供給質量仍有待提升。《白皮書》認為,影響服務消費提質擴容的因素不僅是缺資金、缺技術,還在于服務質量相對不夠到位、服務生態相對不夠健全、服務監管相對不夠完善。
(《2024消費金融行業發展白皮書——信用卡業務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探索與實踐》)
《白皮書》第二章內容顯示,金融支持已成為激發內需、振興經濟的關鍵力量。其中,信用卡業務作為最貼近老百姓日常服務消費的金融產品之一,具備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天然優勢,尤其是金融機構近幾年持續倡導回歸本源,為促消費貢獻了較大力量。例如,光大銀行信用卡堅守“回歸消費本質”原則,多管齊下、多措并舉,在注重卡產品優化及推廣、助力傳統消費增長、加大汽車消費力度、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方面持續發力,有效挖掘服務消費的新增長點。
此外,《白皮書》三至五章分別從打造新動能、升級新消保、塑造新理念三個方面,系統闡述信用卡機構通過提升科技能力、深化場景營銷、精準服務細分客群、強化風險防控能力等舉措促進服務消費的探索與思考。
多點發力打造新動能。2024年,信用卡機構較以往更加聚焦餐飲、汽車、旅游等高頻消費場景,推出了豐富品牌營銷活動、完善服務生態、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等舉措,并嘗試培育壯大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等新型消費。
《白皮書》認為,信用卡機構對金融促消費的理解和實踐已不再停留在發放優惠券、折扣券等營銷層面,而是聚焦在科技能力提升、內外資源打通、客戶畫像精細化等能力打造上,逐步從“單打獨斗”升級為“生態為王”,構建高頻消費場景的“金融+非金融”綜合服務生態,精準對接供需雙方,為居民消費提供更多、更廣、更精準的服務。比如,在促進餐飲消費方面,信用卡機構已不再僅以更低價格、更大折扣來吸引消費者,而是普遍以更長遠、更可持續的戰略思路打造“金融+餐飲”消費生態。
“金融為民”升級新消保。促進服務消費的一項重點工作,是加強服務消費監管。《白皮書》認為,由于服務消費涉及的領域多、表現形式相對“無形”、服務標準較難統一,其管理相較傳統的商品消費更困難,在金融支持過程中也更易引發一些新的問題和糾紛。
《白皮書》顯示,2024年是金融業“消保大年”,我國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正式進入“大消保”時代。新環境、新體系、新任務下,金融消保工作面臨全新挑戰,數字化作為賦能金融業提質增效的一大利器,在提升金融消保工作整體效能方面日漸重要。因此,金融機構尤其信用卡機構正逐步構建起自身的“大消保”工作機制,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加速數字消保建設,有效推進提質增效。
第三,市場實踐呼喚新理念。消費市場的可持續發展,需要以信用卡業務為代表的金融機構持續夯實科技能力、深化場景營銷能力、增強精準服務能力、提升風險防控能力,并在消保方面形成“從治現病到防未病”新理念,從根源上以自身高質量發展助力擴內需工作。
在夯實科技能力上,相比前幾年,信用卡機構能更精準地洞悉和挖掘消費者需求,提供針對性產品和智能便捷服務。例如,研發技術自主可控的核心系統,以手機銀行App為基礎強化業務線上化能力、夯實數字化建設。
在深化場景營銷能力上,信用卡機構已逐步從撒網式獲客轉向聚焦優質場景獲客,通過深耕場景營銷,獲取高質量客戶。
在增強精準服務能力上,隨著直播電商、“AI+ 旅游”等新型消費生態興起,青年人逐漸成為拉動消費的新生力量,信用卡機構瞄準“Z世代”、新市民等群體,金融產品及服務都更精細化、新穎化。
在提升風險防控能力上,信用卡機構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呈現隱蔽化、線上化、復雜化等新特征,風險誘因及形態更加復雜交織,出現數字化交易欺詐等黑灰產鏈條,亟待信用卡機構強化風險研判、做好風險防控。
信用卡機構須完善金融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強化糾紛源頭治理,做好金融消保工作。《白皮書》提出:首先,制度層面應與時俱進,包括完善金融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的“1+N”政策體系、強化訴源治理等;其次,實操層面遵循“專、快、穩”原則,主抓管理體系和標準規范,包括研判賦予調解結果強制執行力的可行性、制定行業標準、增加監管抓手、規范調解組織、開展金融調解隊伍專業化和職業化建設等等。(完)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