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低利率環境和發行優勢
商業銀行綠色金融債發行火熱
◎記者 張欣然
商業銀行綠色金融債券的發行迎來了井噴。Choice數據顯示,截至6月4日,商業銀行今年發行綠色金融債券1839億元,去年同期發行綠色金融債券749.57億元。
市場分析人士表示,綠色金融債券發行規模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近期市場利率下降;此外,今年以來,銀行綠色貸款的快速增長推動了銀行增加綠色債券發行規模。
展望未來,業內人士認為,銀行機構將面臨更嚴格的綠色評估。為了適應更大規模的綠色信貸,需要發行更多的綠色金融債券,以擴大債務資金來源;發行人將更加多樣化,發行流程和相關政策將更加完善。
商業銀行綠色債券發行規模大幅增長
自今年以來,綠色債券的發行一直在升溫。數據顯示,1月至5月綠色債券發行量為3470.14億元,去年同期為2548.73億元。
從債券的角度來看,綠色債券包括綠色金融債券、綠色企業債券、綠色公司債券等。其中,綠色金融債券是由金融機構發行的最大的綠色債券。
綠色債券的發行主要由綠色金融債券驅動。根據Choice數據,截至6月4日,商業銀行今年發行綠色金融債券1839億元,去年同期為749.57億元。
工業銀行最近宣布,該行于4月24日發行了2023年第一期綠色金融債券,總額為270億元。該債券是三年期品種,票面利率為2.77%,認購倍數為2.5倍。
根據招股說明書,興業銀行綠色項目儲備超過500億元,承諾將全部募集資金投入符合《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年版)》的綠色產業項目。
工業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這種綠色金融債券的發行不僅為我行服務雙碳戰略,促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來源,而且有利于加快ESG的推廣和應用,培育責任投資群體,增強國內債券市場的內生動力。”。
中信銀行近日宣布,2023年綠色金融債券(二期)已于5月16日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該債券發行規模為100億元,品種為3年期固定利率債券,票面利率為2.68%。
許多市場參與者表示,商業銀行作為綠色債券市場的主要投資者,將綠色金融市場的布局作為銀行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向,主要表現為提高綠色信貸余額和綠色債券持有量的配置比例,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綠色債券的投資熱情。
低利率環境和發行優勢促進發行
關于銀行發行綠色債券的強勁勢頭,業內人士解釋說,一方面,綠色債券比其他債券具有優勢和優惠條件;另一方面,銀行資產端需要增加綠色信貸供應,支持綠色產業的發展,銀行機構必須尋找更多的資本來源,在低利率市場環境下發行債券具有成本優勢。
一位資深市場參與者表示,從發行的角度來看,貼有綠色目標的債券將具有一定的優勢。一方面,債券可以享受“綠色渠道”,審批速度更快;發行費用也將優惠,如綠色債券發行登記費和利息支付服務費。
“另一方面,對于發行綠色債券的企業,相關部門放寬了資產負債率和募集資金的使用,有利于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上述人士說。
此外,商業銀行對債券發行的積壓需求今年集中釋放,這也推動了綠色債券發行量的增加。一家商業銀行的投資銀行家表示,綠色金融債券的籌集資金專門用于綠色信貸相關項目的融資。自今年年初以來,經濟穩步復蘇,企業融資需求上升,需要更大規模的綠色信貸發行,推動綠色金融債券的密集發行,擴大資本來源。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截至今年3月,中國綠色貸款余額超過22萬億元,約占所有貸款余額的10%,綠色債券余額也大幅增加到2.5萬億元以上。中國綠色金融市場對全球資本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不斷增強。
投資銀行家表示:“銀行對綠色金融的認識逐漸加深,將自己的業務與綠色金融相結合,這也催生了綠色債券發行的需求。”。
上述投資銀行家進一步表示,自4月下半年以來,中國債券市場利率整體處于下行空間,銀行抓住低成本資本窗口,密集發行綠色債券。
綠色債券將迎來更大的機遇
業內人士表示,綠色債券市場將面臨更大的發展機遇,債券發行人將更加多樣化。
中國農業銀行投資銀行高級分析師李舒靜認為:從發行人的角度來看,金融機構發行綠色債券支持綠色信貸資產,也有利于銀行優化資產結構,幫助商業模式轉型,促進銀行擴大綠色環保布局,加快信貸結構調整。第二,從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綠色投資目標的多樣性增加了。畢竟,只有一部分企業進入債券市場進行綠色融資。許多中小企業更依賴間接融資。當大量資金需要投資目標時,綠色金融債券已成為理想的選擇。第三,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市場投資者可以通過認購綠色金融債券和銀行信貸管理流程,確保綠色投資的準確性和回報,降低資產篩選的難度。
值得注意的是,自今年年初以來,許多中小型銀行也出現在綠色債券發行的舞臺上。2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樂清分行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推廣溫州首家綠色金融債券,發行規模1億元。資金主要用于光伏發電相關設備制造、公共自行車、智能停車建設等綠色低碳項目的融資需求,具有良好的環境和社會效益。
然而,中國的綠色債券市場也存在一些問題。一位資深市場參與者表示,需要出臺更嚴格、更詳細的政策來監督和認證募集資金的使用、綠色評估認證、募集資金管理、后續信息披露等環節。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