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來,自貿區金融改革取得了豐碩成果
推動“上海經驗”高水平開放
◎記者 黃坤
還有兩天,黃浦江將再次見證第十四屆陸家嘴論壇的金融盛會。
在這次年度金融活動中,自2013年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區成立以來,“自由貿易試驗區功能改善與金融高水平改革開放”的問題備受關注。
在過去的10年里,上海率先深化了金融改革,擴大了金融開放,進行了一系列積極的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和推廣的“上海經驗”。接下來,如何進一步完善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功能,促進高水平的金融改革開放?如何處理金融開放與風險防范之間的關系?陸家嘴論壇將傳達金融改革開放的最新聲音。
金融改革創新步伐不斷不斷
幫助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
2013年9月,中國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在浦東上市。這個“新試驗田”總面積只有28.78平方公里,承擔著探索新時期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新途徑,形成可復制和推廣經驗的重要任務。
2019年8月,臨港新區正式啟航,明確建設“更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通過加快建立與國際交通規則相連的體系,更好地滿足從商品和要素開放到規則開放的要求。
在過去的10年里,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金融改革提出了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商業登記確認制度”改革、“一個行業和一個證書”改革、“市場準備承諾進入制度”的實施。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自成立以來,完善了綜合行業許可證和綜合監督制度,推動了放寬市場準入的特殊措施,建設了綜合商業環境示范區。
在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金融改革開放的支持下,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 )排名中,上海從2015年9月的21位上升到2022年3月的第四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國際地位和聲譽不斷提升。
上海各類外資金融機構齊聚一堂,全力支持上海全球資產管理中心建設。目前,上海外資銀行保險法人機構50多家,省級外資分支機構100多家,外資保險代表處70多家。
金融對外開放繼續擴大
支持構建新的發展格局
在過去的10年里,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繼續深化金融領域的開放和創新,在金融體系方面取得了許多成就。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顯著增強,發展成為新政策、新機制的國家“試驗領域”。
自由貿易試驗區的主要任務和措施是加快政府職能轉型,擴大投資開放,促進貿易發展模式轉型,深化金融開放創新,完善法律領域的制度保障。自2013年以來,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經過三個版本的規劃建設,從早期金融開放,到促進人民幣國際化、利率市場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加快融入全球化和國際金融市場,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金融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創建自由貿易賬戶、跨境投融資便利化、國際貿易“單窗口”制度,建立以負面清單為核心的投資管理制度,率先嘗試“許可證分離”。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自成立以來,逐步探索建立了一系列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自由化的創新體系。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金融開放進程加快,為上海建設國內外雙循環戰略鏈接提供了有力支持。”在雙循環的背景下,建設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區、虹橋國際開放樞紐,促進內外開放,為上海總部企業分配全球資源提供了巨大的空間。”工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陸政委說。
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上海經驗”
深化金融改革,對外開放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自成立以來,形成了許多全面深化改革、高水平開放的豐富“上海經驗”。如今,一個貿易更方便、投資更開放、發展更充滿活力的自由貿易區引起了世界的關注。
回顧過去10年,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探索實踐成為開放改革、改革發展、人民幣海外貸款、跨境雙向人民幣資本池、跨境人民幣集中收付等大量制度創新試點成果的生動寫照,充分發揮了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作用。
上海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委書記、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管理委員會主任朱志松表示,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自2013年成立以來,主要建立開放體系創新體系,符合國際通行規則,不斷促進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10年來探索國家開放經濟體系,促進高水平開放窗口,深化中外經濟貿易合作橋梁,在全國自貿區推廣復制了大部分制度創新成果。
制度創新激發了市場創新和經濟發展的活力,但也有效地防范了系統性風險,特別是金融風險。行業專家認為,在推進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金融改革時,要注意促進改革與風險防范的關系,不僅要大膽嘗試,敢于第一,敢于改革,而且要密切監測和防范風險。
進一步。上海財經大學自由貿易區研究所所長趙曉磊表示,在10年發展的基礎上,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應設計新一輪高起點、高目標體系的發展路徑:一是準確定位標桿維度;二是以全球供應鏈控制為目標,增加開放經濟壓力測試;三是引領特殊經濟功能區建設。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