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新聞記者 胡華雄
企業重整,是最近出現在了A股股票公告中的一個熱門詞匯,僅近期2個月,就會有30多家A股股票公告談及重組事宜。
杰出市場人士桂浩明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覺得,企業重整主題活動近年來確實非常活躍,其主題是社會經濟發展進入一個新的時期后,一些行業公司長期性跟不上時代的改變,發生經營不善,股權融資方面也是出問題,促使相關產業難以長期運營,這就有公司重新構建問題,有時候就體現為企業重整。
但是,從A股市場上市公司重整案例看,大部分根據重組優化了本年度的財務報告里的資產總額和凈利潤等數據,但凈利潤增長率大部分仍然是負,一些公司風險提示情況也并未清除。若想洗心革面,修復真正意義上的“造血功能”才是重點。
上市公司重整連續發生
據Wind信息,僅近期2個月,就會有30多家A股股票公告談及重組事宜(包含被債務人申請辦理重組、預重整及公布重組有關進度等)。
例如*ST中捷近日公示,企業第七屆股東會第十八次(臨時性)大會審議通過了《關于公司擬向法院申請重整的議案》,因為公司不能清償全部債務且財產不能償還全部債務,擬將臺州市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辦理對企業開展重組。
*ST泛海近日公布企業預重整債權申報通告的通知。公告稱,按照有關規定,經債務人強烈推薦,北京市一中院特定北京中倫律師事務所出任企業預重整階段的臨時管理人,臨時管理人便企業預重整案的債權申報相關事宜傳出債權申報通告,希望各位債務人依照通知內容立即申報債權。公告顯示,請泛海控股債務人于7月1日(含當日)前,依據《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債權申報指引》向臨時管理人申報債權,書面說明債務額度、債務特性、是否存在貸款擔保或連帶債務人等事宜,并提供一些證據資料。自此,*ST泛海進一步公布臨時管理人招募重整投資人的通知。
*ST新聯近日公布的有關臨時管理人招募重整投資人的通知又稱,為順利開展企業預重整和重組作業,妥當井然有序解決企業經濟危機和退市風險警示,恢復和提高企業長期運營和營運能力,維護保養與確保債務人公平公正受償利益,臨時管理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北京破產法庭破產重整案件辦理規范(試行)》等有關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招募企業的重整投資人。
上海市漢聯律師事務所律師宋一欣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表示,必須理清破產重組和破產重整的差別。破產重組是包含引進外部投資人等多種形式,給與債務纏身卻又具備持續運營意義的公司一次復活的機遇,重組后公司依然存續期。破產重整乃是讓并沒有拯救期待或再次運營意義的公司,根據對債務關系的全面清查退市。
桂浩明強調,企業重整有別于以往投資人非常熟悉的一般傳統意義上的重大資產重組。一般傳統意義上的重大資產重組通常是企業運營發生一些問題,隨后一些優秀企業根據收購兼并等形式將它消化吸收,更是達到了借殼上市或是買殼上市,這是傳統資本運作模式。在企業重整環節中,企業困難較多,自身已欠缺正常運營水平,通常并不是靠一家公司的能量干預,有些還得靠政府部門能量干預,應該做全方面的調節和處理。
許多企業遭遇股票退市困境
一般而言,涉及到重組事項企業廣泛經營情況較弱,因此從有關公司財務數據信息可見一斑。
新聞記者整理以上30多家A股企業情況發覺,過半數企業2022年末其他綜合收益已經為負值;包含*ST美尚、*ST愛迪、*ST紫鑫、*ST商城系統、*ST弘高、ST花王、*ST搜特、*ST紅盾、*ST天潤等在內的多家企業2022年末貸幣資金短缺1億人民幣。
營業收入層面,包含*ST商城系統、*ST弘高、*ST美尚、*ST紫鑫、*ST京藍、ST花王等在內的多家企業2022年營業收入不夠2億人民幣,*ST紅盾營業收入不夠1億人民幣。
盈利層面,絕大部分企業則已深陷虧本,2022年度凈虧損超出10億人民幣的企業比比皆是,在其中金科股份、海航控股、*ST華鑫、*ST正邦、*ST泛海本年度凈虧損更加是超出100億人民幣。
在其中,許多企業與此同時遭遇股票退市困境。
例如,*ST搜專此前公示被債務人申請辦理重組,近日公司收到人民法院結束預重整程序流程通知單和不受理重整申請判決書。以上結束預重整程序流程通知單表明,依據預重整管理員于5月15日向廣東省東莞市中級法院遞交書面工作情況匯報,現階段搜于特公司存在重要退市風險警示,且重組事宜并未得到中國證監會審批適用,對公司重組價值與標準具備深遠影響,廣東省東莞市中級法院確定結束此案預重整程序流程。5月29日夜間,*ST搜特公示,深圳交易所擬決定停止企業股票及可轉換公司債券掛牌交易。
修復“造血功能”才是關鍵
從A股市場上市公司重整案例看,相關企業若想洗心革面,修復真正意義上的“造血功能”才是重點。
資料顯示,近些年,包含海航控股、奧瑞德、*ST天馬、*ST尤夫、*ST海核、*ST方科、*ST博天等在內的許多企業重整計劃已執行完,相關企業大部分提及了重組對企業帶來的影響。
例如*ST尤夫上年12月公示,湖州市中級法院判決確定企業重整計劃執行完,結束企業重整程序。公告顯示,企業通過在重整程序中執行出資人權益調節,引進重整投資人提供資金扶持,合理解決企業經濟危機,克服了違規擔保等遺留問題,并通過建立集合信托完成了與公司主要業務不相干的非保存資產脫離,江蘇省智航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不會再列入企業合并報表范圍,企業資產負債結構獲得了全局性改進,重返持續發展路軌。
財務報表表明,*ST尤夫在2020年和2021年連續兩年虧損,凈虧損分別是7.51億元和14.1億人民幣,但是通過重組,2022年企業扭虧增盈,贏利5.17億人民幣。因為有關風險提示情況已清除,企業股票在今年5月撤消暫停上市及其他風險警示,股票簡稱由“*ST尤夫”調整為“尤夫股份”。
奧瑞德還在重整計劃執行完的通知中指出,根據重整程序,引進的重整投資人為企業提供增加量資源適用,企業進一步破解了經濟危機,將有利于改進企業資產負債結構,緩解歷史包袱。重整完成后,奧瑞德還將繼續專注于藍寶石材料深加工行業,并通過重整投資人的計劃分配,引進優質資源,穩步發展一個新的業務增長點。奧瑞德2020年虧本6.85億人民幣,2021年虧本4.83億人民幣,在實施重整計劃的2022年企業扭虧增盈,贏利0.61億人民幣。
值得關注的是,在相關企業實行重組的本年度,盈利雖轉正定級,但凈利潤增長率大部分仍然是負,一些公司風險提示情況也并未清除。這說明,若想要重組真真正正充分發揮,仍然需要相關企業勤奮,修復本身“造血功能”,從實體經營的提升上使力,而無法僅局限在改進短期內財務指標分析上。
桂浩明強調,根據重組,有的公司能改變本身外貌,可是難以像重大資產重組環節中那般發生“麻雀變鳳凰”故事,重組的實施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事兒。除此之外,怎么利用好金融市場,充分發揮投資者的主動性共同努力對上市公司的重組,都是一個新的課題研究。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