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由深交所主辦的2023全球投資者大會在深圳正式召開,會議以“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投資新機遇”為主題,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出席大會開幕式并致辭。
方星海指出,建設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應有之義,現代資本市場必定是一個雙向開放的市場。
“中國證監會著力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和制度優化,持續推進資本市場功能發揮,助力形成反映高質量發展的優質上市公司群體,擴大資本市場高水平制度型開放,歡迎符合條件的國際金融機構和投資者繼續抓住機遇擴大在華投資展業規模和水平,共同分享中國經濟健康穩定增長的紅利。中國證監會也期待繼續與各方廣泛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交流合作,共同建設高效包容的全球資本市場,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更多創新動能和穩定力量。”方星海說道。
據方星海介紹,證監會著力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和制度優化,為國際投資者提供良好投資環境。今年4月,滬深交易所主板注冊制首批企業上市,標志著我國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全面落地。
證監會也持續推進資本市場功能發揮,市場的深度廣度體現了中國大市場機遇。
伴隨著注冊制改革實施,A股上市公司數量顯著增長,總數已超5000家,總市值超過85萬億元人民幣。債券、基金、REITs、指數、期貨和衍生品等市場平穩較快發展,為全球投資者提供一站式、多元化投資選擇。
“受益于中國經濟規模持續擴大,質量不斷提高,中國資本市場已經成長為世界第二大市場,擁有全球數量最多、交易最為活躍的投資者群體。深交所投資者開戶數達到2.6億戶、股票成交金額穩居全球證券交易所第三位。此外,中國與境外市場不處在同一經濟周期、中國資產與其他市場資產存在相關性差異,這些都彰顯出中國資產在全球資產組合中的投資價值。”方星海說道。
證監會亦助力形成優質上市公司群體,體現高質量發展要求。
“一批上市公司在清潔能源、電動汽車等領域已經成長為全球技術最領先、規模最大的企業。此外,越來越多A股上市公司積極主動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逾1700家公司單獨編制發布2022年ESG相關報告,家數同比大幅增加,更好地滿足國際投資者ESG投資需求。”方星海表示。
同時,證監會擴大資本市場高水平制度型開放,推動市場融合發展。
不斷優化內地與香港互聯互通機制,穩步擴大滬深港通投資標的范圍,先后將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科創板股票、交易型開放式基金(ETF)等納入互聯互通,近期又進一步擴大了滬深港通的股票標的范圍;優化交易日歷安排,將不可交易天數減少一半。
“我們持續擴大商品和金融期貨國際化品種,為境外投資者提供更多避險產品和配置工具,支持開展期貨產品結算價授權合作,實現期貨市場開放路徑多元化。拓展優化互聯互通存托憑證業務,支持更多上市公司互聯互通存托憑證在歐洲市場發行上市。境內企業境外發行上市備案制度落地實施,第一批兩家企業已經于昨日完成備案。與此同時,我們加強開放條件下資本市場監管和監管能力建設,確保市場穩定運行。”方星海表示。
他總結道:“我們真誠歡迎符合條件的國際金融機構和投資者繼續抓住機遇擴大在華投資展業規模和水平,共同分享中國經濟健康穩定增長的紅利。期待未來與業界同仁繼續廣泛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交流與合作,共同建設高效包容的全球資本市場,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更多創新動能和穩定力量。”
外資機構樂觀看待中國經濟復蘇
在2023年全球投資者大會的現場,來自 APG匯盈投資、威靈頓、景順集團等的大型海外投資機構接受了 21 世紀經濟報道等多家媒體的訪問。受訪者均對中國經濟復蘇表示樂觀,并指出長期來看,中國資本市場存在較多配置機會。
“我覺得目前可能是一個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投資時刻,市場出現波動,往往才是具備更強吸引力的時候,這為我們增加中國股票的配置提供了機會。”APG匯盈投資亞洲首席執行官Thijs Aaten受訪指出。
中國資本市場加快對外開放
近年來,中國資本市場改革持續深入,獲得了海內外投資人的廣泛贊譽。
從2019 年試點注冊制改革,到 2023 年 注冊制在中國資本市場全面落地,A股市場直接融資效率明顯提高。這場資本市場的重大變革把更多選擇權、定價權交給市場和投資者,發行上市全過程將更加規范化和透明化,讓“市場之手”優化資源配置。
“注冊制改革實現了中國資本市場的職責分離,讓其朝著更開放、更自由的資本市場又邁進了一步。”Aaten說道。
與此同時,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步伐也持續加快。2023年3月31日起,中國證監會發布境外上市備案管理相關制度規則實施,為企業赴境外上市提供了更加透明、可預期的制度環境。同時,優化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機制,將“滬倫通”機制境內拓展至深交所,境外拓展至瑞士和德國。已有18家境內上市公司在英國、瑞士發行全球存托憑證(GDR)。
今年4月,滬深港通交易日歷優化上線實施。此前的3月13日,新修訂的《滬深港通業務實施辦法》正式施行,滬股通、深股通分別新納入股票598只、436只,其中新增納入科創板、創業板147只、188只。港股通方面,共有212只股票被調入,其中包括同股不同權和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港股。
證券基金期貨行業開放大幅放寬。不斷提升外資機構來華展業便利度,已取消外資證券基金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外資機構在經營范圍和監管要求上實現國民待遇。據統計,目前已有星展銀行、摩根大通、野村等19家外資控股或全資證券基金期貨公司獲批,渣打銀行等3家外資銀行在華子行獲得基金托管資格。
“我們看到中國的金融市場持續深化改革和不斷開放,這是一個好跡象。我們希望這種情況繼續下去,這將使中國金融市場繼續對海外投資者保持吸引力。”景順集團大中華、東南亞及韓國區行政總裁潘新江進一步說道。
長期看好中國經濟發展
今年以來,隨著基本面預期逐步改善,投資者心態也明顯回歸,受訪外資機構均對 中國資本市場長期表現持樂觀態度。
潘新江表示:“從長期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我們對中國的經濟增長前景非常樂觀。雖然短期來看,資本市場會有波動,但無論是從通貨膨脹的角度還是從利率的角度,我們對中國股市持有積極的態度。”
威靈頓投資管理高級董事總經理、亞洲區投資總監普江寧(Janet Perumal)表示:“威靈頓投資管理是一家具有近100年歷史的專業資產管理公司,我們采用非常嚴格的投資流程對投資標的進行自下而上的基礎研究。當我們用這樣的投資框架去審視中國資產時,就發現中國有一些非常有趣的投資機會,特別是集中在科技、工業、材料和醫療保健領域。”
亞洲證券業暨金融市場協會董事總經理 Lyndon Chao也指出:“拉長時間來看,我們的信心一定會加強。目前中國在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比如加快對外開放,如設立債券通、深港通、滬港通,提升 QFII額度,加大支持外資投資中國市場的力度,完善互聯互通機制等,這都是非常好的舉措。中國的經濟還在不停發展,經濟會越來越發達,人民會越來越富裕,這個大趨勢是會持續的。”(轉載于同花順)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