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以“全球金融開放與合作:引導經濟復蘇的新動力”為主題的第十四屆陸家嘴論壇將在黃浦江畔拉開帷幕。
這將是全國兩會宣布國家金融監管體系改革后,國家金融管理部門主要領導首次同時在公開平臺集體發聲。
自2008年第一次舉辦至今,陸家嘴論壇已走過15個年頭。隨著中國金融市場規模的迅速擴大和經濟金融對世界影響力的日益增強,陸家嘴論壇已成為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國際性高端對話平臺,亦成為上海的一張靚麗名片。
駐足回眸,碩果滿盈。《國際金融報》記者通過發展、開放、風險三大熱詞,梳理金融大佬燃炸現場的金言金句,回顧陸家嘴論壇的精彩瞬間。
6月的上海黃浦江,潮平岸闊,千帆競發。
第十四屆陸家嘴論壇將于8日至9日在這里舉辦。上海已做好準備,靜待五湖四海嘉賓齊聚,縱論“全球金融開放與合作”,探尋“引導經濟復蘇的新動力”。
論壇主辦方照例高規格———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證監會共同主辦。這是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掛牌后,首次成為陸家嘴論壇的主辦方之一。
同時,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云澤將與上海市市長龔正擔任共同輪值主席,這也是李云澤履職后首次擔任陸家嘴論壇輪值主席。
多重意義加身,為論壇賦予更多關注與期待。
一、全球金融開放與合作
黃浦江延綿奔流橫貫上海,江水曲折多彎,江岸凸處稱“嘴”,凹處謂“灣”。陸家嘴得名于明代大學士陸深,這位吳郡陸氏后人,賡承千家家族文脈,一生著述宏富,文章多經世致用,明史稱其“賞鑒博雅,為詞臣冠”。如今,這里是當仁不讓的世界經濟關注焦點。
自2008年首次舉辦至今,陸家嘴論壇已走過十五載歲月。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一場世界范圍內的金融風暴席卷而來,在強大的“中國吸引力”下,諸多國際金融界權威人士齊聚上海,論道“世界格局中的中國金融”。
十五年來,“金融”和“國際化”是陸家嘴論壇一以貫之的兩大標簽。它探討“危機之后的經濟結構調整與金融變革”,展望“金融改革開放新布局”,共話“邁入新時代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十五年來,在中央的高度重視和中外金融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陸家嘴論壇取得了豐碩成果,它成為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的三大論壇之一,為推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中國金融改革開放和全球金融交流合作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今年論壇的主題為“全球金融開放與合作:引導經濟復蘇的新動力”,旨在探討如何加強國家和地區之間的金融合作,提振發展信心,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全球經濟復蘇和金融穩定。
誠然,受世界變局加劇、新冠疫情余波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國家和地區之間的合作充滿不確定性,非常規貨幣財政政策因其引發的通脹和債務壓力充滿爭議,供應鏈沖擊和演變對企業生產經營造成影響,全球經濟復蘇面臨多重挑戰。
這一主題的設定一方面立足時代大考,尋求全球共識與方向;另一方面,也體現了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不動搖。可以肯定的是,無論外部環境如何改變,堅持開放,尤其是更高水平的開放,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不變的選擇。
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葛平在論壇發布會上表示,“將充分發揮陸家嘴論壇作為中國金融改革發展風向標和引領者的作用,繼續向國內外傳達中國堅持深化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決心和舉措。”
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最新的發展藍圖中,建設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設立國際金融資產交易平臺和探索發展人民幣離岸交易,成為國際化的新突破口。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正通過引導各類外資金融機構在滬集聚,支持上海全球資管中心建設,助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發展。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辦公廳副主任張忠寧介紹稱,目前上海外資銀行保險法人機構超50家,外資省級分支機構超100家,外資保險代表處超70家。
在上海率先推進人身保險公司外資股比限制從51%提高至100%,全國前三家外商獨資人身保險公司均在上海完成注冊變更。全國5家外資控股理財公司均落戶上海。全國首家外資保險控股公司———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在上海獲批開業,有力提升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能級。
不僅如此,張忠寧指出,近期,將和上海市聯合出臺推進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相關實施細則,正式在上海開設面向全球的國際再保險交易市場,對再保險中心建設路徑和配套支持進行固化明確。
二、七場大會三場夜話傳遞信號
五百年來,滔滔江水見證申城風云更遷,滄海桑田,沖積灘涂變身國際金融中心屹立東方,思辨的智慧、經世的精神依然在黃浦江畔奔騰激蕩。這里必將引領金融開放、科技創新之先風。
每屆論壇大小議題的設定,其實是在向市場傳遞信號:今年中國金融市場關注之所在。
葛平介紹稱,本次論壇設有七場全體大會和三場浦江夜話,議題涵蓋當前經濟、金融領域的熱點問題,包括“自貿試驗區功能提升與金融高水平改革開放”“構建更好支持科技創新的金融服務體系”“全球貨幣政策調整與金融風險防范”“養老金融的機遇與責任”“全球資產管理行業發展新趨勢”“構建支持‘雙碳’戰略的綠色金融體系”和“浦江夜話一:踐行ESG理念,推動轉型金融發展———伙伴城市專場·盧森堡”“浦江夜話二:共同富裕與普惠金融發展”“浦江夜話三:金融開放合作與法治保障”等10個議題。
同時,今年論壇還增設“科創金融工作室”,圍繞“注冊制與科創企業直接融資機制創新”“知識產權金融暢通科技創新新路徑”“風險投資助力初創企業加速發展”等3個議題展開討論。
三、上海明晰新的發力點
十五年間,陸家嘴論壇一脈相承、厚積薄發、守正創新,成為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國際性高端對話平臺。不僅作為上海市的一個標志性符號,也是中國金融走向世界舞臺的一張靚麗名片。上海也借論壇東風,正在向新的未來發力。
作為未來金融發展的增長點,科創金融已成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標志。
葛平提出四個“發揮”來推進科創金融服務:即發揮風險投資作用,風險投資是金融支持科創的“最先一公里”;發揮資本市場作用,登陸資本市場是科創企業發展壯大的關鍵一步;發揮銀行信貸作用和發揮科技保險作用,前者是科創企業融資的重要一環,截至2022年末,上海轄內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較年初增長52%。
實際上,近年來,證監會一直在持續健全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的制度機制。一方面,通過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增強對科技企業上市的制度包容性,上海證監局副局長王登勇給出了一組數據:目前,A股市場上高科技行業市值占比由2017年初的約20%增長至近40%。
此外,證監會還支持科技創新公司債券融資發展。截至2023年3月底,交易所市場共計發行科創債283只,發行規模2100億元。加強投資端支持力度也是一項重要舉措,截至2022年底,公募基金已持有科技型企業市值2.29萬億元,占科技型企業自由流通市值的20.24%,占公募基金持有所有股票市值的41.31%。
“雙碳”目標提出后,綠色金融也是上海發力的重點。
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副主任孫輝用“雙最”形容綠色金融在提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能級建設方面的作用,即“最具生命力、最可持續發展”。
孫輝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介紹了下一步人民銀行上海總部的工作計劃。一方面,積極支持上海申建國家級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推動綠色金融領域開拓創新。繼續推動《上海市浦東新區綠色金融發展若干規定》全面落地實施,以綠色金融為抓手,服務浦東引領區建設;另一方面,也將充分發揮專項政策支持工具作用,引導金融機構用足用好碳減排支持工具和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有效服務實體經濟綠色低碳轉型。進一步加大環境信息披露工作力度,鼓勵金融機構開展碳核算和碳信息披露。
聽!黃浦江畔的鐘聲已經響起,第十四屆陸家嘴論壇即將啟幕!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