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司及董事會全體成員保證信息披露內容的真實、準確和完整,沒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
沈陽遠大智能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于2023年6月7日收到深圳證券交易所《關于對沈陽遠大智能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年報的問詢函》(公司部年報問詢函【2023】第282號)(以下簡稱“《問詢函》”),針對《問詢函》中提及的事項,回復如下:
1.年報及同日披露的《2022年度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顯示,你公司報告期內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存在1處重大缺陷:部分電梯產品及租賃收入確認存在不嚴謹或不準確的情形。關于電梯產品收入確認,你公司稱,核查發現現場人員回傳的驗收合格證資料包括檢驗機構出具的“驗收證明”及“監督檢驗報告”,你公司認為依據“監督檢驗報告”確認收入更加嚴謹準確,因此對依據“驗收證明”確認收入的項目進行清查。關于租賃收入確認,你公司稱,核查發現業務部門在簽署租賃協議時,個別協議存在簽署補充協議而限制租賃協議生效條件的情形,導致相關租賃收入確認出現會計差錯。你公司稱上述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缺陷已于2023年4月完成整改,同時,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
與年報同日披露的《關于公司前期會計差錯更正的公告》顯示,你公司擬對2019年度、2020年度、2021年度、2022年第一季度、半年度、第三季度財務報表進行會計差錯更正,進而導致公司已披露的2020年度、2021年度財務報表出現盈虧性質改變:追溯調整前,你公司2020年、2021年營業收入為9.15億元、9.69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以下簡稱“凈利潤”)為862.35萬元、1,300.26萬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以下簡稱“扣非后凈利潤”)為-1,847.47萬元、-1,052.83萬元;追溯調整后,你公司2020年、2021年營業收入為8.49億元、8.22億元,凈利潤為-1,428.43萬元、-2,810.58萬元,扣非后凈利潤為-4.138.24萬元、-5,163.67萬元。具體如下表:
年報顯示,你公司報告期實現營業收入9.88億元,同比增長20.23%,而凈利潤、扣非后凈利潤為-1.11億元、-1.41億元。
請你公司:
(1)說明“監督檢驗報告”與“驗收證明”所載內容的差異及檢驗機構出具的時間間隔,并結合電梯產品驗收標準及流程、同行業可比公司情況等因素,說明你公司此前同時依據“監督檢驗報告”與“驗收證明”確認電梯產品相關收入是否符合行業慣例,如否,請予解釋說明前期收入確認的合理性,如是,請說明追溯調整財務報表的必要性;
(2)核查說明你公司業務部門是否存在未及時報備簽署租賃補充協議的情形,如是,請說明具體的整改舉措(如有),如否,詳細說明相關租賃收入出現會計差錯的原因;
(3)結合對第(1)(2)問的回復以及追溯調整后你公司2019年、2020年連續兩年凈利潤為負的情形,說明你公司是否存在通過提前確認收入、虛增凈利潤等進行財務舞弊的行為;
(4)對照《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引第1號一一主板上市公司規范運作》(以下簡稱《主板規范運作指引》)第2.2.7條、第2.2.10條的規定,說明你公司審計委員會是否勤勉盡責、有效履行監督、評估上市公司內外部審計工作的職責;
(5)對照《主板規范運作指引》第3.5.17條、第3.5.22條的規定,說明你公司獨立董事是否積極履職,是否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及執行情況進行了切實有效的現場檢查;
(6)對照《主板規范運作指引》第5.10條的規定,說明你公司是否制定了內部控制自查制度和年度內部控制自查計劃,如有,請向我部提供;
(7)說明你公司就會計差錯采取的具體自查措施及自查范圍,是否完整、有效地發現了全部差錯事項,在此基礎上說明本次會計差錯更正是否真實、準確、完整地反映了你公司的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是否還需對前期會計差錯進行進一步補充更正;
(8)結合所處行業環境、業務模式、信用政策與結算方式、售價及成本變動等因素,量化分析報告期內在營業收入實現較大增長的情況下,凈利潤、扣非后凈利潤大幅下滑的原因及合理性,以及你公司擬采取的改善盈利能力的措施(如有)。
請會計師事務所對上述問題進行核查并發表明確意見,同時說明針對公司2022年內部控制已執行的審計程序和獲取的審計證據,相關缺陷是否影響公司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在此基礎上說明出具標準無保留意見內部控制審計報告是否恰當、審慎;說明公司本次會計差錯更正及披露事宜,是否符合《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編報規則第19號一一財務信息的更正及相關披露》的有關規定。
請你公司董事會審計委員會對上述問題(4)、獨立董事對上述問題(5)涉及事項進行核查并發表明確意見。
公司回復:
一、說明“監督檢驗報告”與“驗收證明”所載內容的差異及檢驗機構出具的時間間隔,并結合電梯產品驗收標準及流程、同行業可比公司情況等因素,說明你公司此前同時依據“監督檢驗報告”與“驗收證明”確認電梯產品相關收入是否符合行業慣例,如否,請予解釋說明前期收入確認的合理性,如是,請說明追溯調整財務報表的必要性;
“監督檢驗報告”列示內容:使用單位名稱、設備代碼、設備類別、設備品種、施工類型、施工單位、施工單位許可證明文件編號、檢驗機構名稱、檢驗日期、下次檢驗日期、維護保養單位名稱、額定載重量、額定速度、層站門數、控制方式、檢驗依據、主要檢驗儀器設備、檢驗人員、編制、審核、批準、檢驗內容、檢驗結論、技術資料、機房(機器設備間及相關設備)、井道及相關設備、轎廂與對重(平衡重)、懸掛裝置、補償裝置及旋轉部件防護、轎門與層門、無機房電梯附加檢驗項目、試驗、曳引與強制驅動電梯附加檢驗項目等。
“驗收證明”列示內容:電梯項目名稱、合同編號、檢驗機構名稱、檢驗結論等。
電梯檢驗機構依據《電梯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規則-曳引與強制驅動電梯》(TSGT7001-2009)及區域性要求文件對電梯的技術資料、機房及井道設備部件、轎廂對重部件、無機房電梯附加項目等進行檢驗,另外進行電梯運行相關試驗,檢驗流程通常為電梯安裝調試完畢并自檢合格后,向當地具有檢驗資質的機構申請檢驗,經現場檢驗全部合格后出具“監督檢驗報告”。由于現場檢驗時可能存在部分電梯運行輔助條件尚未具備,例如:機房(機器設備間及相關設備)檢測大項中通道設置、通道照明、通道門、電源插座、樓梯(臺階)、護欄;井道及相關設備大項中井道安全門設置;曳引與強制驅動電梯附加檢驗項目中轎廂內視頻監控等,導致暫時不能出具“監督檢驗報告”,電梯項目負責人協調檢驗機構針對電梯產品先出具檢驗合格的證明,待后續全部條件具備后出具“監督檢驗報告”,所以“監督檢驗報告”下發時間晚于“驗收證明”下發時間,時間間隔不等,通常為6個月左右。
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國內直銷模式(公司負安裝義務)確認收入原則,具體情況見下表:
同行業國內直銷模式下確認收入原則統計表
同行業上市公司國內直銷模式確認收入原則均為驗收合格時,但針對驗收合格標準未全部明確且不完全一致,如康力電梯為“安裝調試完成及驗收合格時”、快意電梯為“經監督檢驗機構驗收合格時”、森赫電梯為“電梯安裝調試完畢取得驗收合格證書時”等。公司是“經當地具有檢驗資質的機構驗收合格并取得驗收合格證時”。此前,公司取得的驗收合格證資料有兩種,一種是檢驗機構出具的“驗收證明”,一種是檢驗機構出具的“監督檢驗報告”,公司認為此兩種文件均屬于驗收合格證范疇,所以同時依據此兩種文件確認收入,符合公司的會計政策,也不違背行業慣例。后經公司內控核查發現“監督檢驗報告”為正式驗收合格證,且在技術監督局管理系統中可查詢,下發時間晚于“驗收證明”,公司認為依據其確認收入更嚴謹準確,所以將確認收入的依據全部調整為“監督檢驗報告”,并對依據“驗收證明”確認收入的項目進行了清查,為使財務報表能夠準確反映公司的財務狀況,對前期財務報表進行了追溯調整。
二、核查說明你公司業務部門是否存在未及時報備簽署租賃補充協議的情形,如是,請說明具體的整改舉措(如有),如否,詳細說明相關租賃收入出現會計差錯的原因;
公司在全面核查資產租賃情況時發現,業務部門存在未及時報備簽署租賃補充協議的情形,針對上述問題,公司已按照規定進行披露,詳見《關于公司前期會計差錯更正的公告》,除此之外,公司不存在業務部門未及時報備簽署租賃補充協議的情形。
為加強公司規范管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采取如下措施全面整改:
(一)內控有效性評估及內控體系建設的持續完善
關注資產租賃業務中存在的風險,對現有內部控制體系進行檢查和評價,對資產尤其是固定資產的使用及管理流程進行梳理。確保資產相關的內部控制合理有效并得以實施,及時發現內部控制缺陷并加以改進。
(二)房屋類固定資產全面清查
對公司廠房類資產自用和租賃情況全面現場核實并建立臺賬。公司自查全部在手租賃合同,與經辦人及對方責任人確認租賃合同完整性及準確性,確保公司所掌握的相關信息真實準確完整。
(三)加強人員管理
公司進一步完善了各個崗位工作標準及崗位責任,加強了各崗位聘用、培訓、考核、獎懲等一系列人員管控力度,針對租賃業務,公司落實責任部門及人員對公司廠房使用情況定期實地查驗,根據查驗情況與租賃合同進行核對,確保一致。
公司將持續加強財務管理,夯實財務信息質量,完善內控制度,提高內部審計管理水平及相關人員專業素質,做好規范化管理,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及上市公司管理制度,切實提高公司規范運作水平。
三、結合對第(1)(2)問的回復以及追溯調整后你公司2019年、2020年連續兩年凈利潤為負的情形,說明你公司是否存在通過提前確認收入、虛增凈利潤等進行財務舞弊的行為;
公司通過內控核查發現了部門間文件傳遞和確認收入依據存在不嚴謹的內部控制缺陷,并對會計報表的影響進行了調整,以期更準確的反映公司的財務狀況。公司本次前期會計差錯更正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第28號一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及差錯更正》和《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編報規則第19號一財務信息的更正及相關披露》等相關文件的規定,有利于提高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符合公司的實際經營狀況,更正后的信息能夠更加客觀、公允地反映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不存在通過提前確認收入、虛增凈利潤等進行財務舞弊的行為。
四、對照《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引第1號一一主板上市公司規范運作》(以下簡稱《主板規范運作指引》)第2.2.7條、第2.2.10條的規定,說明你公司審計委員會是否勤勉盡責、有效履行監督、評估上市公司內外部審計工作的職責;
公司于2022年12月31日,召開第五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選舉公司第五屆董事會各專門委員會委員的議案》,選舉產生了公司第五屆董事會各專門委員會成員。公司第五屆董事會審計委員會由3名董事組成,成員為獨立董事石海峰先生、花迪先生和非獨立董事彭安林先生,公司董事會審計委員會全體成員具備履行審計委員會工作職責的專業知識和商業經驗,其中主席委員(召集人)由具有專業會計資格的獨立董事石海峰先生擔任。審計委員會的成員資格和構成均符合有關法律法規以及公司《董事會審計委員會議事規則》的有關規定。
2022年度,公司董事會審計委員會認真履行職責,共召開8次會議,會議的組織、召開及表決均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以及《公司章程》等有關規定。公司全體董事會審計委員會委員參加了各次會議,會議議案全部審議通過。
董事會審計委員會履職情況如下:
(一)監督及評估外部審計機構工作
1、公司董事會審計委員會嚴格按照《董事會審計委員會議事規則》的規定,對公司聘請的年度審計機構提供的審計服務工作情況及質量進行了監督和評估,認為中審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具有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證書以及具備為上市公司提供審計服務的資質和勝任能力,在執業過程中能夠遵循獨立、客觀、公正的執業準則,公允合理地發表獨立審計意見,誠信情況良好,具備投資者保護能力,能夠滿足公司年度財務審計工作的要求。
2、公司審計委員會向董事會提出續聘外部審計機構的建議,審核外部審計機構的審計費用及聘用條款時,未受到公司主要股東、實際控制人或者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的不當影響。
3、公司審計委員會督促外部審計機構誠實守信、勤勉盡責,嚴格遵守業務規則和行業自律規范,嚴格執行內部控制制度,對公司財務會計報告進行核查驗證,履行特別注意義務,審慎發表專業意見。
(二)指導內部審計機構工作
公司董事會審計委員會對公司各項業務的合法合規及財務管理等進行了監督,對內部審計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及其實施的有效性進行了檢查和評估,審計委員會認為,公司內部審計工作制度基本健全,內審工作開展有效。
(三)審閱公司的財務報告并對其發表意見
公司董事會審計委員會認真審閱了公司的財務報告,認為公司財務報告所包含的信息反映了公司報告期的經營管理和財務狀況。
(四)監督及評估公司的內部控制
公司嚴格執行各項法律法規及內部管理制度,公司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管理層規范運作,切實保障公司和股東的合法權益。公司董事會審計委員會認為公司已按照企業內部控制規范和相關規定的要求建立了有效的內部控制。
(五)協調管理層、內部審計部門及相關部門與外部審計機構的溝通
公司董事會審計委員會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協調公司管理層及相關部門與外部審計機構保持良好溝通,同時與外部審計機構就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交流并及時掌握審計進展情況;協調相關部門與外部審計機構溝通,并配合外部審計機構開展年度財務報告審計工作,為年度內各項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綜上,公司董事會審計委員會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和《審計委員會工作細則》的規定和要求,勤勉盡責、有效履行監督、評估公司內外部審計工作的職責。
審計委員會意見:
經核查,公司董事會審計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審議公司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制度、審計計劃和審計結果等相關事項,并向董事會報告審計工作的情況。同時,審計委員會還與內部審計部門和外部審計機構保持密切聯系,對審計工作的質量進行評估和監督,確保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和客觀性。審計委員會勤勉盡責、有效履行監督、評估公司內外部審計工作的職責。董事會審計委員會將繼續依據監管要求和公司制度所賦予的責任和義務,堅持勤勉盡責和審慎原則,充分發揮董事會審計委員會的專業作用,切實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維護全體股東特別是中小股東的合法權益。
五、對照《主板規范運作指引》第3.5.17條、第3.5.22條的規定,說明你公司獨立董事是否積極履職,是否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及執行情況進行了切實有效的現場檢查;
根據《主板規范運作指引》第3.5.17條和第3.5.22條的規定,獨立董事應當積極履行職責,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和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并及時向董事會提出意見或建議。如果發現公司內控制度有不足或存在風險,則應當建議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
公司的獨立董事在過去一年中積極履職,2022年度公司共召開董事會會議10次(其中第四屆董事會9次,第五屆董事會1次),召開股東大會3次(其中年度股東大會1次、臨時股東大會2次),獨立董事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勤勉履行職責。對提交董事會會議審議的相關材料和會議審議的相關事項,均進行了認真的審核和查驗,并以謹慎的態度在董事會上行使表決權,維護了公司的整體利益和中小股東的利益。
根據《公司章程》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公司獨立董事對公司相關事項發表了獨立意見,具體情況如下:
公司獨立董事認真履行獨立董事職務,利用參加董事會、股東大會等機會對公司進行了現場考察、與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及相關人員溝通等各種形式對公司日常經營管理、董事會決議執行情況、內部控制等制度的建設及執行情況等審查監督,時刻關注外部環境及市場變化對公司的影響,為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相關建議,維護公司和中小股東的合法權益。
綜上,公司獨立董事積極履職,對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及執行情況進行了切實有效的現場檢查。
獨立董事意見:
經核查,作為公司的獨立董事,我們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規范性文件以及《公司章程》和《獨立董事工作制度》的相關規定,積極有效地履行獨立董事職責,對公司的重大事項發表獨立意見,充分利用自身掌握的專業知識和經驗為公司發展提供更多有建設性的意見,增強公司董事會決策能力和領導水平,維護公司全體股東的合法權益。
公司管理層高度重視與獨立董事的溝通交流,我們充分利用召開董事會和股東大會等時機對公司進行現場檢查,并保持與公司管理層的密切溝通,及時了解公司的經營狀況和經營風險,深入了解公司的生產經營、財務管理和內部控制等情況,聽取相關人員匯報,對公司信息披露等情況進行監督和核查。我們積極履職,對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及執行情況進行了切實有效的現場檢查。
六、對照《主板規范運作指引》第5.10條的規定,說明你公司是否制定了內部控制自查制度和年度內部控制自查計劃,如有,請向我部提供;
為完善公司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根據《公司法》和《公司章程》及有關內部制度的規定,公司于2010年10月30日召開了第一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內部審計制度〉的議案》、《關于〈內部控制制度〉的議案》,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引第1號一一主板上市公司規范運作》等有關規范性文件的修訂和更新情況,為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公司于2022年8月25日召開了第四屆董事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修訂〈總經理工作制度〉等十九項公司治理制度的議案》,其中對公司《內部審計制度》及《內部控制制度》進行了修訂。
根據公司《內部審計制度》的規定,公司內部審計部制定了2023年度工作計劃,且經公司董事會審計委員會審議通過,內部審計部將嚴格按照工作計劃,積極督促建立、健全各項內部審計規章制度,有效開展內部審計工作,確保內部審計工作質量,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監督、管理、服務職能,為公司的發展提供保障。
七、說明你公司就會計差錯采取的具體自查措施及自查范圍,是否完整、有效地發現了全部差錯事項,在此基礎上說明本次會計差錯更正是否真實、準確、完整地反映了你公司的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是否還需對前期會計差錯進行進一步補充更正;
針對本次會計差錯更正,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及管理層高度重視,深刻反思公司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及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責成公司內控責任部門對主要單位、業務和事項以及高風險領域進行全面清查,包括:組織架構、發展戰略、人力資源、企業文化、社會責任、內部審計、資金活動、采購業務、資產管理、存貨管理、銷售管理、財務報告、信息系統、關聯交易、對外擔保、重大投資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內部控制等方面。重新評估內控體系的有效性,完整、有效的發現了全部差錯事項并進行了更正。組織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相關部門的人員進行業務培訓,認真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不斷提高公司規范運作能力和水平,切實履行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職責,杜絕此類問題再次發生。本次會計差錯更正真實、準確、完整地反映了公司的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無需對前期會計差錯做進一步補充更正。
八、結合所處行業環境、業務模式、信用政策與結算方式、售價及成本變動等因素,量化分析報告期內在營業收入實現較大增長的情況下,凈利潤、扣非后凈利潤大幅下滑的原因及合理性,以及你公司擬采取的改善盈利能力的措施(如有)。
公司近三年主要利潤指標數據如下:
單位:萬元
報告期內在營業收入實現較大增長的情況下,凈利潤、扣非后凈利潤大幅下滑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營業毛利、營業毛利率下降
1、銷售單價降低
受外部經營環境及大宗原材料商品價格持續在高位波動、行業內競爭加劇,匯率波動等因素影響,為爭奪有限的市場資源,公司近年開始逐漸轉變價格策略,同時調整經銷商政策,加強與國內外經銷商的合作力度,培育和支持重點經銷商,經銷項目逐漸增多,經銷模式為公司將電梯設備銷售給經銷商,銷售單價較低,2022年平均銷售單價約10.00萬元/臺,平均毛利率為14.44%,公司對經銷商付款條件要求較高,通常為發貨前付清全部款項;直銷模式為將電梯設備直接銷售給終端客戶,銷售單價較高,2022年平均銷售單價約22.00萬元/臺,平均毛利率為25.64%,公司給予客戶相對寬松的信用政策;受上述行業環境、銷售模式、信用政策等多種因素綜合影響,產品銷售單價有所降低,2022年公司產品平均銷售單價14.31萬元/臺,對比2021年平均銷售單價16.14萬元/臺,單臺下降1.84萬元,降幅11%,對比2020年平均銷售單價17.06萬元/臺,單臺下降2.76萬元,降幅16%;
2、利潤空間縮小
公司采取和供應商進行戰略談判、工藝優化、技術改型、調整生產制造布局等多種降本措施,效果顯著,2022年公司產品單位成本11.44萬元/臺,對比2021年單位成本12.04萬元/臺,單臺下降0.6萬元,降幅5%,對比2020年單位成本12.21萬元/臺,單臺下降0.77萬元,降幅6%,2022年公司產品平均銷售單價14.31萬元/臺,對比2021年平均銷售單價16.14萬元/臺,單臺下降1.84萬元,降幅11%,對比2020年平均銷售單價17.06萬元/臺,單臺下降2.76萬元,降幅16%;單位成本下降幅度小于單位收入下降幅度,壓縮了產品毛利空間。
以上原因綜合導致營業毛利率及營業毛利大幅下降,利潤空間縮小;
報告期內營業收入雖然實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但營業毛利率對比2021年下降5.37個百分點,營業毛利減少了1,075.35萬元;營業毛利率對比2020年下降8.39個百分點,營業毛利減少了4,328.62萬元。
(二)期間費用增加
公司調整銷售策略,深化市場布局,加大了營銷投入,公司銷售人員增加,導致職工薪酬增加;加大對代理商支持和市場開發力度,導致銷售服務費增加;公司營業收入增長的同時,銷售費用也同時增加,報告期內銷售費用發生額16,916.92萬元,對比2021年增加3,890.74萬元,對比2020年增加3,179.31萬元;具體明細如下:
單位:萬元
公司進一步優化管理組織,簡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壓縮管理成本,報告期內管理費用發生額7,794.20萬元,對比2021年減少242.50萬元,對比2020年減少364.23萬元;
公司堅持自主創新,不斷提升自主研發能力,本年加大研發力度,以適應市場需求,報告期內研發費用發生額4,761.00萬元,對比2021年增加868.86萬元,對比2020年增加1,397.09萬元;
受匯率變動影響,本期匯兌收益增加,公司主要外幣結算幣種為美元和新元,報告期美元、新元升值導致債權產生匯兌收益約860萬元、貨幣資金產生匯兌收益約530萬元,報告期內財務費用發生額為-1,411.38萬元,2021年度財務費用發生額810.71萬元,2020年度財務費用發生額1,219.12萬元,報告期內財務費用對比2021年減少2,222.09萬元,對比2020年減少2,630.50萬元。
以上因素綜合影響期間費用變化,報告期內期間費用發生額28,060.74萬元,對比2021年增加2,295.02萬元,對比2020年增加1,581.66萬元。
(三)投資收益增加
報告期內,公司取得投資收益2,479.62萬元,其中處置重慶子公司取得投資收益1,868.03萬元,處置肯尼亞公司取得投資收益592.41萬元,綜合影響報告期內投資收益對比2021年增加1,617.50萬元,對比2020年增加2,516.41萬元。
(四)減值損失增加
報告期內減值損失發生額-5,394.31萬元,對比2021年增加5,965.44萬元,對比2020年增加4,323.57萬元。
信用減值損失發生額-3,701.47萬元,對比2021年增加4,440.29萬元,主要原因之一是公司應收賬款金額排名居前的客戶均是一些大型公建項目客戶,此類項目回款周期較長,影響應收賬款賬齡段變化導致減值金額增加;原因之二是由于公司出售澳大利亞公司股權形成的應收款項,預計無法收回的風險較大,基于謹慎性原則,全額計提減值損失約1,780萬元。
資產減值損失發生額-1,692.84萬元,對比2021年增加1,525.15萬元,主要原因是根據企業會計準則規定,對于已發生減值跡象的存貨計提資產減值損失約1,055萬元,主要計提減值的項目包括機器人公司部分存貨,計提減值金額約890萬元;哈爾濱廠區項目出現減值跡象,對在建工程和無形資產計提減值金額約360萬元。
(五)營業外支出增加
報告期內營業外支出發生額1,317.81萬元,對比2021年增加1,275.66萬元,對比2020年增加1,253.32萬元,主要原因為部分固定資產是非標定制產品的配套生產設備,產品更新換代后,設備處于閑置狀態,經評估沒有改造利用價值,進行報廢處理,金額約730萬元;基于訴訟進展,公司某未決訴訟項目計提預計負債金額約500萬元。
綜上所述,公司報告期內在營業收入實現較大增長的情況下,凈利潤、扣非后凈利潤卻大幅下滑,針對此現象,公司擬采取以下措施改善盈利能力:
(一)國內市場開拓
為擴大公司的業務范圍和市場占有率,公司積極與區域實力雄厚的房地產商進行戰略合作,定期進行溝通和交流活動,以加深彼此之間的合作關系和信任度。同時,制定專業的招投標管理體系,廣泛參與公開招投標項目。此外,公司與協會和行業組織等建立良好的聯系和合作關系,并通過參加各種行業會議、展覽和活動來擴大公司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為提升經銷商的增量,公司提供個性化、差異化的市場推廣、培訓和人員配備等支持,注重與經銷商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并把他們視為公司銷售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嚴格把控經銷商質量,加強經銷商管理。采取廣種薄收的方式開發新經銷商,并提供必要的培訓和支持,幫助經銷商快速成長,實現共贏和長期穩定發展,通過優勝劣汰的方式來建立穩定的區域性經銷商銷售網絡。
(二)國際市場開拓
公司充分利用國際市場已建立的銷售網絡,繼續擴大國際市場占有率,深入開展海外客戶市場調研,了解客戶需求,從產品到服務,從價格到配置,從交期到質量,從安裝到運行。繼續實施“一國一策”的方針,針對不同國別的實際需求,制定切實可行的營銷方案;針對國際市場的特別需要設計不同的產品系列;通過國際展會、國際研討會、國際代理商大會等載體,加強與用戶的接觸和聯系;繼續通過與代理商合作開拓目標客戶。針對已經開辟的重點國家市場,一方面努力夯實現有業務渠道,形成穩健的市場競爭力,努力提高市場占有率;另一面注重尋找和兼容優質的新渠道,獲取市場的補充能量,形成市場快速突破的發展基礎,對現有薄弱市場加大開發的投入力度,同時摸排一些潛在的大型項目或者密集型的建筑業投資。
(三)技術研發擴展
電梯業務以市場和用戶需求為導向研發安全、智能、環保的新產品,實現產品的差異化,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結合市場將已有系列產品橫向擴展;持續不斷地加強對現有產品的改進和優化,提高產品可靠性和穩定性;加強產品系列化、標準化、通用化,提高產品性價比,同時有利于產品整個環節的質量控制;對主推產品進行深入優化,通過有限分析等設計手段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設計合理工藝結構降低材料損耗,簡化安裝步驟提升零部件集成水平,進一步提升安裝效率。
(四)成本費用控制
隨著行業競爭加劇,加之原材料價格、人工成本等生產要素的價格上漲,公司銷售價格未能與生產成本的波動幅度保持一致,公司面臨利潤進一步被壓縮的風險。針對此風險,公司通過和供應商進行戰略談判,以保價鎖貨的采購方式降低原材料價格;通過工藝優化、技術改型等措施優化產品性能,提高生產制造效率,減少浪費以降低生產成本;通過調整生產制造布局,進行富余生產廠房再運作,提升閑置資產使用效率,降低公司運營費用。
(五)產品質量控制
公司生產的電梯產品屬特種設備,交付使用前須由國家質監部門強制檢驗,針對產品質量控制,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及安裝和售后服務體系,設立了質量管理部,專職于質量控制和督查職責,并將質量管理延伸至外協廠家,以確保公司的產品質量。
(六)應收賬款控制
公司將不斷完善應收賬款風險管理體系,提高防范壞賬風險意識,加強客戶的風險評估,并加強應收賬款的催收,以降低回款風險。
通過采取上述措施,公司能夠更加有效地應對各種挑戰,實現經營目標。在2023年一季度,公司的各項經營指標同比呈現大幅增長的趨勢,這表明公司采取的措施正在發揮顯著的效果。在未來,公司將繼續加強各方面的管控,進一步提升公司的經營能力和管理水平,以實現更加可持續的發展。
會計師事務所回復:
九、核查程序及核查意見
(一)核查程序
針對上述事項,我們主要執行了以下核查程序:
1、核查比對“監督檢驗報告”與“驗收證明”所載內容的差異及檢驗機構出具的時間間隔,并與同行業相關會計政策等信息進行對比分析;
2、通過銷售與收款內部控制循環測試,了解和評價與收入確認相關的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并測試關鍵控制執行的有效性;
3、獲取固定資產、投資性房地產明細賬及其對應資產臺賬,對相關資產執行盤點程序;
4、訪談及網絡查詢重要租賃用戶與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持股5%以上股東是否存在關聯關系或可能導致利益傾斜的其他關系,判斷是否需要執行進一步審計程序;
5、對變更租賃用戶的,詢問相關負責人變更租賃用戶的原因,檢查內部審批流程;
6、核查租賃雙方簽訂的合同、公司開具的發票、租賃用戶回款單據等相關租賃資料;
7、通過對承租人現場訪談親函及郵寄發函的形式確定公司同承租認簽訂的合同、補充協議及承租人租賃款項支付的真實性、完整性;
8、根據租賃雙方合同進行重新計算,同實際確認收入進行對比分析;
9、對涉及租賃金額較大租賃用戶,電話及網絡查詢租賃周邊同等房屋租賃價格,與簽訂的合同單價進行對比分析;
10、同審計委員會成員、獨立董事成員進行溝通,獲取《公司章程》、《審計委員會工作細則》、《獨立董事工作制度》及2022年度相關會議記錄等資料進行分析;
11、查閱并獲取《內部審計制度》、《內部控制制度》及內部審計部制定的工作計劃;
12、重新梳理核查公司以前年度相關交易,對涉及的相關報表科目執行進一步的審計措施,例如:重新獲取相關臺賬,重新核查收入確認時點相關依據,并進一步通過網上查詢、二維碼掃描、電話詢問、現場訪談出具檢驗報告的權威部門等相關措施核查檢驗報告的真實性;擴大現場查看范圍及訪談重要客戶、擴大現場盤點范圍等;
13、逐月核查分析公司營業收入、毛利率,并與之前年度同期數據相比較,分析差異原因;
14、獲取報告期公司收入成本和期間費用明細賬,對營業收入、成本、期間費用變動進行合理性分析,評價其對公司毛利率、凈利潤、扣非后凈利潤的影響并同之前年度相關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原因及合理性;
(二)核查意見
1、“監督檢驗報告”與“驗收證明”均為檢驗機構出具,所載內容的差異主要為:“監督檢驗報告”列示內容:使用單位名稱、設備代碼、設備類別、設備品種、施工類型、施工單位、施工單位許可證明文件編號、檢驗機構名稱、檢驗日期、下次檢驗日期、維護保養單位名稱、額定載重量、額定速度、層站門數、控制方式、檢驗依據、主要檢驗儀器設備、檢驗人員、編制、審核、批準、檢驗內容、檢驗結論、技術資料、機房(機器設備間及相關設備)、井道及相關設備、轎廂與對重(平衡重)、懸掛裝置、補償裝置及旋轉部件防護、轎門與層門、無機房電梯附加檢驗項目、試驗、曳引與強制驅動電梯附加檢驗項目等。“驗收證明”列示內容:電梯項目名稱、合同編號、檢驗機構名稱、檢驗結論等;“監督檢驗報告”下發時間晚于“驗收證明”下發時間,間隔時間不等,通常為6個月左右。
公司會計政策中確認收入時點為“根據銷售合同本公司負有安裝義務的,于電梯安裝調試完成,經當地具有檢驗資質的機構驗收合格并取得驗收合格證時確認銷售收入”。“監督檢驗報告”與“驗收證明”均為檢驗機構出具,二者結論上是一致的,均符合公司確認收入會計政策要求,基于前者披露信息更為詳細且在公共渠道可以查詢,以其確認收入更嚴謹準確,所以將確認收入的依據全部調整為“監督檢驗報告”;
2、經核查,除已經披露的未及時報備簽署租賃補充協議的情形外,公司未發現其他未及時報備簽署租賃補充協議的情形;
3、公司本次前期會計差錯更正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第28號一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及差錯更正》和《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編報規則第19號一財務信息的更正及相關披露》等相關文件的規定,更正后的信息能夠更加客觀、公允地反映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未發現通過提前確認收入、虛增凈利潤等進行財務舞弊的行為;
4、通過溝通及查閱《公司章程》、《審計委員會工作細則》、《獨立董事工作制度》及2022年度相關會議記錄等資料,未發現公司審計委員會未能勤勉盡責、有效履行監督、評估公司內外部審計工作職責的情形;未發現獨立董事未能積極履職,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及執行情況進行了切實有效檢查的情形;
5、公司制定了《內部審計制度》、《內部控制制度》及公司內部審計部制定了年度工作計劃;
6、通過詢問、檢查、重新計算、復核等審計程序重新核查公司相關交易,公司就會計差錯采取的具體自查措施及自查范圍,完整、有效地發現了全部差錯事項,本次會計差錯更正真實、準確、完整地反映了公司的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無需對前期會計差錯進行進一步補充更正;
7、結合所處行業環境、業務模式、信用政策與結算方式、售價及成本變動等因素,量化分析報告期內在營業收入實現較大增長的情況下,凈利潤、扣非后凈利潤大幅下滑是合理的。
十、2022年內部控制已執行的審計程序和獲取的審計證據及對應相關結論
2022年度內部控制審計的范圍為對采購與付款循環控制的了解和測試、對工薪與人事循環控制的了解和測試、對生產與倉儲循環控制的了解和測試、對銷售與收款循環控制的了解和測試、對固定資產循環控制的了解和測試、對貨幣資金循環控制的了解和測試,對印章管理控制的了解和測試執行的審計程序和獲取的審計證據及相關結論如下所示:
(一)對采購與付款循環控制的了解和測試執行的審計程序和獲取的審計證據及相關結論
1、執行的審計程序
(1)了解被審計單位采購與付款循環中與財務報告相關的業務流程,并記錄獲得的了解;
(2)評價控制的設計并確定控制是否得到執行;
(3)執行穿行測試等程序,證實對業務流程和相關控制活動的了解,并確定相關控制是否得到執行;
(4)記錄在了解和評價采購與付款循環的控制設計和執行過程中識別的風險,以及擬采取的應對措施;
(5)對內控運行有效性進行測試并記錄測試的過程;
(6)根據測試結論,形成計劃矩陣,確定實質性測試的范圍。
2、獲取的審計證據
(1)公司采購與付款相關內部制度;
(2)公司采購與付款相關內部結構流程;
(3)采購內部審批流程及對應合同;
(4)采購單、質檢單、入庫單、付款相關回單、定期與供應商對賬單及其對應內部審批流程。
3、測試結論
控制運行有效,未發現影響公司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有效性的情況。
(二)對工薪與人事循環控制的了解和測試及相關結論
1、執行的審計程序
(1)了解被審計單位工薪與人事循環中與財務報告相關的業務流程,并記錄獲得的了解;
(2)了解被審計單位與審計相關的內部控制,并記錄相關控制活動及控制目標,以及受該控制活動影響的交易類別、賬戶余額和披露及其認定;
(3)執行穿行測試等程序,證實對業務流程和相關控制活動的了解,并確定相關控制是否得到執行;
(4)記錄在了解和評價工薪與人事循環的控制設計和執行過程中識別的風險,以及擬采取的應對措施;
(5)針對了解的被審計單位工薪與人事循環的控制活動,確定擬進行測試的控制活動;
(6)測試控制運行的有效性,記錄測試過程和結論;
(7)根據測試結論,確定對實質性程序的性質、時間安排和范圍的影響。
2、獲取的審計證據
(1)公司工薪與人事循環相關內部制度;
(2)公司工薪與人事循環相關內部結構流程;
(3)2022年電梯公司組織機構圖;
(4)入職合同;
(5)人員花名冊、新入職人員及離職人員名單及其對應內部審批相關資料、考勤記錄、工資匯總表和明細表及對應內部審批資料、社保基數調整審批資料等。
3、測試結論
控制運行有效,未發現影響公司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有效性的情況。
(三)對生產與倉儲循環控制的了解和測試及相關結論
1、執行的審計程序
(1)了解被審計單位生產倉儲循環與財務報告相關的內部控制的設計,并記錄獲得的了解;
(2)針對存貨與生產循環的控制目標,記錄相關的控制活動,以及受該控制影響交易和賬戶余額及其認定;
(3)執行穿行測試,證實對交易流程和相關控制的了解,并確定相關控制是否得到執行;
(4)記錄在了解和評價存貨與生產循環的控制設計和執行過程中識別的風險,以及擬采取的應對措施;
(5)針對了解的被審計單位生產與倉儲循環的控制活動,確定擬進行測試的控制活動;
(6)測試控制運行的有效性,記錄測試過程和結論;
(7)根據測試結論,確定對實質性程序的性質、時間安排和范圍的影響。
2、獲取的審計證據
(1)公司生產與倉儲循環相關內部制度;
(2)公司生產與倉儲循環相關內部結構流程;
(3)驗收單據、排產單、生產通知單、原材料領用單據、產成品入庫出庫單、完工單據、出庫單據相關資料及其對應內部審批、評估是否存在存貨跌價準備。
3、測試結論
控制運行有效,未發現影響公司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有效性的情況。
(四)對銷售與收款循環控制的了解和測試及相關結論
1、執行的審計程序
(1)了解被審計單位銷售與收款循環中與財務報告相關的業務流程,并記錄獲得的了解;
(2)了解被審計單位與審計相關的內部控制,并記錄相關控制活動及控制目標,以及受該控制活動影響的交易類別、賬戶余額和披露及其認定;
(3)執行穿行測試等程序,證實對業務流程和相關控制活動的了解,并確定相關控制是否得到執行;
(4)記錄在了解和評價銷售與收款循環的控制設計和執行過程中識別的風險,以及擬采取的應對措施;
(5)針對了解的被審計單位銷售與收款循環的控制活動,確定擬進行測試的控制活動;
(6)測試控制運行的有效性,記錄測試過程和結論;
(7)根據測試結論,確定對實質性程序的性質、時間安排和范圍的影響;
2、獲取的審計證據
(1)公司銷售與收款相關內部制度;
(2)公司銷售與收款相關內部結構流程;
(3)公司與客戶簽訂的相關合同掃描件及其對應審批流程;
(4)與收入相關的確認依據,例如:對于負有安裝義務的電梯銷售業務,獲取銷售合同、出庫單、具有檢驗資質的機構出具的驗收報告等與收入確認相關的支持性文件;對于不負有安裝義務銷售的電梯,獲取銷售合同、出庫單、回款單;涉及銷售出口的,檢查出口專用發票、報關單、信用證、提單等與收入確認相關的支持性文件;對于租賃收入對應的業務,獲取合同臺賬及對應合同、發票、租賃用戶回款單據、現場訪談主要承租人、向未訪談的承租人員進行發函予以確認合同及補充協議的真實性完整性等相關租賃資料;
(5)收到款項的回款單、與客戶的對賬單、計提應收款項壞賬金額及其對應依據。
3、測試結論
2022年度經公司自查,存在1個財務報告內部控制重大缺陷,公司自發現該內部控制重大缺陷后,即對2022年度相關內部控制及交易賬務處理進行實質性整改,于2023年4月27日召開第五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及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前期會計差錯更正及追溯調整的議案》,完成2022年度前期差錯的整改;
經執行2022年度銷售與收款循環的控制的了解和測試,2022年當年度整改完畢之后,2022年度企業內部控制運行良好,未發現影響公司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有效性的情況。
(五)對固定資產循環控制的了解和測試及相關結論
1、執行的審計程序
(1)了解被審計單位固定資產循環和與財務報告相關的內部控制的設計,并記錄獲得的了解;
(2)針對固定資產循環的控制目標,記錄相關控制活動,以及受到該控制活動影響的交易和賬戶余額及其相關認定;
(3)執行穿行測試,證實對交易流程和相關控制的了解,并確定相關控制是否得到執行;
(4)記錄在了解和評價固定資產循環的控制設計和執行過程中識別的風險,以及擬采用的應對措施;
(5)針對了解的被審計單位固定資產和其他長期資本循環的控制活動,確定擬進行測試的控制活動;
(6)測試控制運行的有效性,記錄測試過程和結論;
(7)根據測試結論,確定對實質性程序的性質、時間安排和范圍的影響。
2、獲取的審計證據
(1)公司固定資產循環控制相關內部制度;
(2)公司固定資產循環控制相關內部結構流程;
(3)固定資產投資預算管理與審批相關資料;
(4)固定資產臺賬;
(5)固定資產增減變動明細表;針對增加的固定資產,獲取的審計證據為采購審批相關資料、采購合同、入賬相關資料(包括固定資產驗收移交單、發票等及其對應內部審批);針對減少的固定資產,獲取報廢或處置內部審批程序、處置相關收益等資料;
(6)固定資產折舊及減值臺賬;
(7)固定資產盤點表。
3、測試結論
控制運行有效,未發現影響公司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有效性的情況。
(六)對貨幣資金循環控制的了解和測試及相關結論
1、執行的審計程序
(1)了解被審計單位貨幣資金循環中與財務報告相關的業務流程,并記錄獲得的了解;
(2)了解被審計單位與審計相關的內部控制,并記錄相關控制活動及控制目標,以及受該控制活動影響的交易類別、賬戶余額和披露及其認定;
(3)執行穿行測試等程序,證實對業務流程和相關控制活動的了解,并確定相關控制是否得到執行;
(4)記錄在了解和評價貨幣資金循環的控制設計和執行過程中識別的風險,以及擬采取的應對措施;
(5)針對了解的被審計單位貨幣資金循環的控制活動,確定擬進行測試的控制活動;
(6)測試控制運行的有效性,記錄測試過程和結論;
(7)根據測試結論,確定對實質性程序的性質、時間安排和范圍的影響。
2、獲取的審計證據
(1)公司貨幣資金循環控制相關內部制度;
(2)公司貨幣資金循環控制相關內部結構流程;
(3)貨幣資金明細賬;
(4)庫存現金盤點表;
(5)開立單位銀行賬戶申請書、開戶審批單、開銷銀行賬戶材料、銀行對賬單、余額調節表、應收應付票據余額調節表等相關資料。
3、測試結論
控制運行有效,未發現影響公司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有效性的情況。
(七)對印章管理循環控制的了解和測試及相關結論
1、執行的審計程序
(1)了解被審計單位印章管理循環中與財務報告相關的業務流程,并記錄獲得的了解;
(2)了解被審計單位與審計相關的內部控制,并記錄相關控制活動及控制目標,以及受該控制活動影響的交易類別、賬戶余額和披露及其認定;
(3)執行穿行測試等程序,證實對業務流程和相關控制活動的了解,并確定相關控制是否得到執行;
(4)記錄在了解和評價印章管理循環的控制設計和執行過程中識別的風險,以及擬采取的應對措施;
(5)針對了解的被審計單位印章管理循環的控制活動,確定擬進行測試的控制活動;
(6)測試控制運行的有效性,記錄測試過程和結論;
(7)根據測試結論,確定對實質性程序的性質、時間安排和范圍的影響。
2、獲取的審計證據
(1)公司印章管理循環相關內部制度;
(2)公司印章管理循環相關內部結構流程;
(3)用印申請單報表及對應內部審批、印章盤點表及對應盤點報告、印章刻制登記及附件、印章借用登記及附件等相關資料。
3、測試結論
控制運行有效,未發現影響公司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有效性的情況。
綜上,針對公司2022年內部控制已執行的審計程序和獲取的審計證據,公司2022年度執行的內部控制不影響公司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出具2022年度標準無保留意見內部控制審計報告是恰當、審慎的。
十一、公司通過內控核查發現了部門間文件傳遞和確認收入依據存在不嚴謹的內部控制缺陷,并對會計報表的影響進行了調整,更準確反映公司的財務狀況。公司本次前期會計差錯更正及披露事宜,未發現不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第28號一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及差錯更正》和《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編報規則第19號一財務信息的更正及相關披露》等相關文件規定的情況。
2.年報顯示,你公司報告期各季度實現的營業收入依次遞增,但扣非后凈利潤、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卻呈波動狀態;第二、三、四季度分別實現凈利潤1,342.07萬元、1,431.83萬元、-9,375.55萬元,而2020年、2021年凈利潤波動存在明顯“上半年盈利,下半年虧損”的特征。
請你公司:
(1)結合各季度收入確認及成本結轉、業務季節性特征等因素,說明各季度營業收入與扣非后凈利潤、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波動情況明顯不匹配的原因及合理性,與同行業可比公司是否存在顯著差異;
(2)結合市場環境變化、行業特征、業務模式、生產經營狀況等因素及其是否具有持續性,說明2022年凈利潤波動特征與2020年、2021年不一致的原因及合理性;
(3)在上述問題回復的基礎上,說明你公司相關會計處理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有關規定,是否存在確認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提前確認收入以及用總額法代替凈額法確認收入等方式增加2022年度收入規模的情形。
請會計師事務所對上述問題進行核查并發表明確意見,同時說明對收入確認已實施的審計程序內容、相關審計程序涵蓋的科目金額和比例。
公司回復:
一、結合各季度收入確認及成本結轉、業務季節性特征等因素,說明各季度營業收入與扣非后凈利潤、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波動情況明顯不匹配的原因及合理性,與同行業可比公司是否存在顯著差異;
公司2022年度主要財務數據指標及變動情況如下:
單位:萬元
同行業其他公司相關數據如下:
單位:萬元
公司報告期內在營業收入各季度逐漸上漲,扣非后凈利潤第二季度較第一季度呈上漲趨勢,第三季度有所下降,第四季度下降明顯,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第一季度最低,二、三季度有所上漲,第四季度下降明顯;
同業各公司波動情況均各有特點,無明顯規律性,具體趨勢如下:
(一)報告期內各季度營業收入與扣非后凈利潤波動情況明顯不匹配的原因
報告期內營業收入各季度逐漸上漲,扣非后凈利潤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呈上漲趨勢,第三季度有小幅度下降,第四季度下降明顯,主要是第四季度營業收入與扣非后凈利潤波動明顯不匹配。第四季度營業收入及營業毛利較前三季度有所增加,但期間費用、減值損失、營業外支出發生金額較大,導致凈利潤大幅下降,具體原因如下:
1、2022年上半年受外部環境影響,業務拓展活動較少,下半年逐漸恢復正常且第四季度達到高峰,導致第四季度期間費用較高,金額為10,282.49萬元,占比全年期間費用金額37%;
2、信用減值損失增加主要原因之一是公司應收賬款金額排名居前的客戶均是一些大型公建項目客戶,此類項目回款周期較長,影響應收賬款賬齡段變化導致減值金額增加;原因之二是由于公司出售澳大利亞公司股權形成的應收款項,預計無法收回的風險較大,基于謹慎性原則,全額計提減值損失約1,780萬元;
資產減值損失增加主要原因是根據企業會計準則規定,對于已發生減值跡象的存貨計提資產減值損失約1,055萬元,主要計提減值的項目包括機器人公司部分存貨,計提減值金額約890萬元;哈爾濱廠區項目出現減值跡象,對在建工程和無形資產,計提減值金額約360萬元;以上減值集中在第四季度發生,導致第四季度減值損失發生額較大;
3、部分固定資產是非標定制產品的配套生產設備,產品更新換代后,設備處于閑置狀態,經評估沒有改造利用價值,進行報廢處理金額約730萬元;基于訴訟進展,公司某未決訴訟項目計提預計負債金額約500萬元,綜合影響第四季度營業外支出金額較大。
綜上所述,各季度營業收入與扣非后凈利潤波動情況不匹配是合理的。
(二)報告期內各季度營業收入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波動情況明顯不匹配的原因
報告期內營業收入各季度逐漸上漲,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第一季度最低,第二、三季度有所上漲,第四季度大幅下降,主要原因如下:
1、營業收入是根據企業會計準則,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確認的,因為公司所處的行業特點,款項收支受單個合同付款條件影響較大,一些合同款項收支的不匹配則會導致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的波動較大。報告期執行的印度孟買地鐵三號線、沙特住宅、京唐高鐵等項目,都存在較大的貨后款項,這類項目的集中執行使營業收入和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波動出現明顯不匹配的情況;
2、公司合作的客戶不固定,信用政策、銷售模式、銷售區域等也不盡相同,政府類公建項目款項審批周期較長,資金回籠較慢,導致貨款回收的不確定性,也一定程度影響了公司的正常收款,一些本應在2022年末收回的款項推遲到2023年第一季度,如京唐鐵路項目約1,900萬元、南京溧水項目約1,700萬元、南京地鐵項目約1,500萬元。
綜上所述,各季度營業收入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波動情況不匹配是合理的。
二、結合市場環境變化、行業特征、業務模式、生產經營狀況等因素及其是否具有持續性,說明2022年凈利潤波動特征與2020年、2021年不一致的原因及合理性;
公司2022年度主要財務數據指標及變動情況如下:
單位:萬元
2020年-2022年各季度(表中季度數據為當季度發生金額)營業收入及凈利潤數據及波動情況如下:
單位:萬元
從數據走勢來看,近三年前三季度凈利潤波動特征基本一致,主要是2022年第四季度較低,與以往數據偏離程度較高,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2022年上半年受外部環境影響,業務拓展活動較少,下半年逐漸恢復正常且第四季度達到高峰,導致第四季度期間費用較高,金額為10,282.49萬元,占比全年期間費用金額37%;
2、信用減值損失增加主要原因之一是公司應收賬款金額排名居前的客戶均是一些大型公建項目客戶,此類項目回款周期較長,影響應收賬款賬齡段變化導致減值金額增加;原因之二是由于公司出售澳大利亞公司股權形成的應收款項,預計無法收回的風險較大,基于謹慎性原則,全額計提減值損失約1,780萬元;
資產減值損失增加主要原因是根據企業會計準則規定,對于已發生減值跡象的存貨計提資產減值損失約1,055萬元,主要計提減值的項目包括機器人公司部分存貨,計提減值金額約890萬元;哈爾濱廠區項目出現減值跡象,對在建工程和無形資產,計提減值金額約360萬元;以上減值集中在第四季度發生,導致第四季度減值損失發生額較大;
3、部分固定資產是非標定制產品的配套生產設備,產品更新換代后,設備處于閑置狀態,經評估沒有改造利用價值,進行報廢處理金額約730萬元;基于訴訟進展,公司某未決訴訟項目計提預計負債金額約500萬元,綜合影響第四季度營業外支出金額較大。
綜上所述,2022年凈利潤波動特征與2020年、2021年不一致是合理的。
三、在上述問題回復的基礎上,說明你公司相關會計處理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有關規定,是否存在確認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提前確認收入以及用總額法代替凈額法確認收入等方式增加2022年度收入規模的情形。
(下轉B74版)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