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新聞記者 田牧
回望金交所、偽金交所,到現在的產登企業、國際拍賣等新變種的發展足跡,做為數量龐大的非標準理財市場一直抹不去的地底股權融資安全通道,在過去十年與管控持續演繹著“貓鼠游戲”。最近幾年管控日趨嚴格,相關法律法規也逐步完善,可是卻以上這種新變種的發展狀況看,現階段還是處于“貓鼠博奕”當中。
不難想象,伴隨著這種新變種企業露出水面,相關的監督機構或進行新一輪治理。到時候,銷售市場又會不會出現一批新變種?
例如,記者注意到,許多集團化運作團隊,早已又申請了一批名字其中包含“清算”的企業。它會是下一批新變種嗎?
與此同時,對這些企業嚴格監管最后也要落入地區一線,有所不同地域管控松緊度幅度之別,難免有散兵游勇。新聞記者偶然發現,在開展偽金交所專項整治后,先前本來沒有偽金交所的山西省,卻冒出三家和初期偽金交所特點一樣的登記企業。
在當地政府持續深化體制改革的趨勢下,申請注冊一家新注冊公司成本對比整頓一家公司所消耗的時間和精力要低很多。緊追不舍下,監督機構也面臨著行政執法的成本與收益的衡量。
新聞記者最近在收集市場中的非標準投資理財產品的時候還留意到一個特殊的狀況:一些投資理財產品在推薦材料甚至商品協議書中連辦理備案組織的實際公司名字都不會再公布,隨之而來的是一句“招標方服務承諾該產品早就在有關交易中心開展掛牌上市事項”。也就是說,這類產品發行商最后連這類僅需走走過場的包裝方式都會變得敷衍塞責了。
歸根結底,需先清晰初期偽金交所在籌劃后的2個關鍵要素。一是得到當地政府金融管理部門(一般是區縣市級金融辦)的經營許可證,為此產生其所謂政府背書和合理合法。二是公司起名字盡可能和確實金交所類似,當面對投資人的時候可以真假難辨。
在對于偽金交所的專項整治進行后,在政府監督機構眼中,不管事前事后,不管使用哪種稱呼和方式,這種新變種企業本質上還是行偽金交所股權融資安全通道之實,豈可再義正辭嚴出現在市面上?
在這樣的情況下,發行商根據產登公司或者國際拍賣辦理備案股權融資,可謂積習難改,乃至欺騙自己。
而投資者層面,偽金交所被曝出治理已近些年,很多長期選購這種產品的投入人皆知其存在的問題。但10%固定年化收益眼前,老投資客們根本不在乎自身購買的商品是不是涉嫌違規違反規定,在其中尤以項目投資城投公司定融產品的人為甚。這些人在項目投資之前就已經抱持篤定的“城投公司信念”,感覺所說項目投資更像借款,并“質樸地”相信會有政府兜底就一定會還款。
這樣一來,大約就能明白為什么一些發行商在合同里敷衍塞責了。針對都有明顯市場需求的投資融資彼此,辦理備案組織到底是誰,乃至是否有辦理備案組織,在已本質違規違紀的情形下,便不重要了了。
因而,倘若只號召管控強化對偽金交所的整治力度,也許或是力不能及。應完全從源頭上著手,塞住各種發行商借這一地下隧道股權融資的想法和很有可能,從法制化的視角確立乃至提升發售主體處罰力度和成本。從“想發直接發”變為“一發就抓”,才可以完全堵死各式各樣的偽金交所的生存環境。
“貓鼠游戲”現階段還沒結束,監督機構應該把重點圍繞在真正的“碩鼠”身上了。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