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D31版)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募集資金投入情況如下:
單位:萬元
注: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補充流動資金”項目承諾投資11,176.93萬元,實際投資金額11,189.54萬元,差異為12.61萬元,系募集資金產生的利息繼續投入到了“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如前所述,公司上述募集資金投入圍繞募投項目建設內容開展,符合募集資金使用計劃,上述募投項目的實施進展如下:
募投項目目前尚處于實施期內,未出現實施超期情況。但受到整體經濟環境與公共社會流動控制及公司業績虧損的影響,公司基于經營業績和現金流考慮,對募集資金的投入更加謹慎,對募投資金的投入有所控制,導致“分支機構建設項目”及“企業技術研發中心項目”募投資金投入進度均表現出一定程度的延后。
其中“分支機構建設項目”募集資金投入比例較低,主要系以下原因:
(1)2020年至2022年期間,全國各地受到整體經濟環境與公共社會流動控制的影響,財務人員外出辦事較為不便。公司考慮到募集資金使用存在較多限制,且審批流程較為繁瑣,為降低財務人員因募集資金使用而產生的外出頻率,在投資建設募投項目時,考慮優先使用公司自有資金。在計算募集資金投入進度時,因部分募投項目資金投入系實際使用公司自有資金,故未合并計算相關金額,導致“分支機構建設項目”募集資金投入進度較低。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使用自有資金累計投入“分支機構建設項目”明細如下:
單位:萬元
(2)2020年至2022年期間,受到整體經濟環境與公共社會流動控制的影響,公司分散在各個地區的環保工程項目的實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如停工、進度不如預期或暫緩實施。基于此,公司在外地業務拓展方面更為謹慎,一定程度上縮減了當初計劃的募集資金投入規模,為保障投資效益并保障投資者利益,公司將積極探討相關募集資金轉化給其他優質項目可能性。
后續,公司將根據項目實施進展中的新情況,按照相關規定履行相應的審批程序及信息披露。
公司嚴格按照《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2號—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管理和使用的監管要求》《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公司自律監管規則適用指引第1號——規范運作》等募集資金使用制度的相關規定使用募集資金,對于變更募集項目擬投入募集資金金額、使用閑置募集資金進行現金管理等情況履行了相關規定程序要求。
(二)結合項目目前最新情況,說明募投項目否存在延期風險,若存在,請披露并提示相關風險。
1.募集資金使用最新情況
截至2023年4月30日,募集資金使用情況如下表所示:
募集資金使用情況對照表
單位:萬元
[注1]經公司2021年11月召開第三屆董事會第七次會議決議批準,公司相應調整了“分支機構建設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項目的募集資金投資額。
[注2]截至2023年4月30日止,“補充流動資金”項目承諾投資11,176.93萬元,實際投資金額11,189.54萬元,差異為12.61萬元,系募集資金產生的利息繼續投入到了“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2.募投項目延期風險
截至2023年4月30日,公司“分支機構建設項目”累計投入募集資金金額38.32萬元,投資進度2.73%;“企業技術研發中心項目”累計投入募集資金金額3,148.43萬元,投資進度41.98%。由于受到整體經濟環境與公共社會流動控制及公司業績虧損的影響,公司基于經營業績和現金流考慮,對募集資金的投入更為謹慎,對募投資金的投入有所控制,導致募集資金投入進度未達預期,以上兩個項目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延期風險。
(三)如出現市場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或者擱置超過一年的情形,請重新對該募投項目的可行性、預計收益等進行論證,是否預計存在產能過剩或者收益不及預期的風險,如有,請作針對性的風險提示。
1.公司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市場環境未發生重大變化且不存在擱置超過一年的情形,不存在需要對該募投項目的可行性、預計收益等進行論證的情況
上題所述募投項目中,“分支機構建設項目”及“企業技術研發中心項目”原定于2023年9月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但受到整體經濟環境與公共社會流動控制及公司業績虧損的影響,公司基于經營業績和現金流考慮,對募集資金的投入更為謹慎,對募投資金的投入有所控制,導致募集資金投入進度未達預期;公司在2022年至2023年1-4月期間仍持續投入募集資金,未出現擱置及擱置超過一年的情況。
綜上,公司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市場環境未發生重大變化,也未出現擱置超過一年的情形,不存在需重新對募投項目的可行性、預計收益等進行論證的情況。
2.本次募投項目不存在產能過剩或者收益不及預期的風險
本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為“分支機構建設項目”、“企業技術研發中心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其中,“分支機構建設項目”主要為通過在武漢、南京、嘉興開設分支機構的形式,開展分支機構所在區域的營銷推廣、業務運營與實施及客戶服務;“企業技術研發中心項目”主要為依托于現有公司研究院,進一步打造公司污染源綜合治理、環境修復等多領域的復合型研發和試驗平臺,持續提升公司技術研發水平;“補充流動資金”系為滿足公司業務發展需求,對于公司流動資金進行補充。本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均系圍繞公司主營業務開展,不直接形成新增產能,不直接產生經濟效益,無法進行效益測算,故不存在產能過剩或者收益不及預期的風險。
二、保薦機構核查意見
經核查,保薦機構認為:
1.根據保薦機構取得的募集資金投入明細賬及相關合同憑證、募集資金專戶對賬單,公司補充披露相關項目已投入資金的金額、用途、支付對象及形成的在建工程、固定資產情況與了解的情況一致;
2.公司募投項目未達計劃進度的原因主要是受新冠疫情及公司業績虧損的影響,公司基于經營業績和現金流考慮對募集資金的投入更加謹慎,具有合理性;
3.公司已在2022年年度報告中補充披露了截至2023年4月30日的各募投項目的具體進展;公司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市場環境未發生重大變化,也未出現擱置超過一年的情形,不存在需要重新對該募投項的可行性、預計收益等進行論證的情況。
7、關于應收賬款。報告期末,公司應收賬款金額為27,050.22萬元,同比下降29.03%,占公司營業收入的35.31%,公司2022年營業收入24,582.69萬元,同比減少了40.50%。按賬齡劃分,1年以上應收賬款占比78.92%,較去年同期增加約30個百分點。公司按照賬齡組合計提壞賬比例,對于1-2年、2-3年、3-5年和5年以上的應收賬款的壞賬計提比例分別為10%、20%、50%和100%,報告期末,公司應收賬款壞賬準備余額為6,456.98萬元。2022年公司一年內到期的長期應收款由0元增長至2,728.22萬元。請公司:(1)列示報告期末公司應收賬款前五大客戶、銷售內容、履約進度、賬齡結構、回款情況,是否存在關聯關系,是否存在放寬信用政策的情況及原因,是否存在逾期,如是,補充公司對逾期應收賬款采取的催收措施;(2)結合主要客戶的性質、資信情況、財務狀況,補充說明賬齡在1年以上的應收賬款的回款情況,是否存在回收風險、相關壞賬準備計提是否充分;(3)結合近三年應收賬款歷史回款情況及同行業可比公司情況,說明公司預期信用損失率估計的合理性,特別是賬齡在3年以上的計提比例是否合理;(4)補充披露長期應收款的信息,包括交易背景、付款安排、截至目前回款情況、是否出現未按計劃支付的情形,計入長期應收款的合理性。
一、公司回復
(一)列示報告期末公司應收賬款前五大客戶、銷售內容、履約進度、賬齡結構、回款情況,是否存在關聯關系,是否存在放寬信用政策的情況及原因,是否存在逾期,如是,補充公司對逾期應收賬款采取的催收措施
2022年末,公司應收賬款前五大客戶情況如下:
單位:萬元
[注1]一年以內2,262.59萬元,1-2年68.15萬元,2-3年57.79萬元
[注2]1-2年1,703.06萬元,2-3年439.44萬元
[注3]期后回款金額統計至2023年4月30日
[注4]其中:E項目一期項目履約進度100%、E項目二期履約進度28.05%
公司根據合同條款約定,在項目進度達到結算期后將結算材料提交客戶進行請款,并經客戶審核通過后收款。公司給予客戶的信用期一般為6個月,存在此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延長的情形。公司未針對同一類型業務不同客戶制定專門或差異化的信用政策,報告期內公司主要客戶的信用政策未發生變化,也不存在放寬信用政策的情況。
針對應收賬款管理,公司成立了應收賬款管理領導小組,由公司總經理任組長,公司財務總監及工程管理中心負責人任副組長,各事業部、中心及部門為組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財務中心,負責牽頭組織和部署清欠管理工作。各事業部、分子公司定期上報款項回收情況,將催收責任予以落實,全面進行應收賬款的催收。針對逾期應收賬款,督促相關責任人與部門采取電話催款、郵件催款、催款函催款、上門催款等各項催收措施。對于無法通過上述途徑有效催收的款項,則上報領導小組綜合評定下一步催收工作,如指定公司高層人員負責催收工作的專項領導、拜訪客戶高層領導溝通催收、協同法務部或律師進行法律催收等。
(二)結合主要客戶的性質、資信情況、財務狀況,補充說明賬齡在1年以上的應收賬款的回款情況,是否存在回收風險、相關壞賬準備計提是否充分
2022年末,公司賬齡在1年以上的主要應收賬款情況如下:
單位:萬元
如上表所示,公司客戶以國有控股單位、市政單位及上市公司為主,考慮主要客戶資信較好,款項不能收回的風險較小,并且該等客戶目前經營正常,信用風險未發生重大變化,公司已嚴格按照公司的壞賬計提政策計提了相應的壞賬準備,壞賬準備計提充分。
2022年末,公司應收賬款余額中存在兩筆賬齡在4-5年的款項,金額分別為2,717.20萬元和1,154.45萬元。截至2023年4月,上述款項期后回款金額為200萬元,未回款余額可能在2023年末轉為100%計提,經測算,對2023年利潤的影響金額為-1,835.82萬元。如果未來公司應收賬款管理不當或者部分客戶自身發生重大經營困難,可能導致公司部分應收賬款無法及時收回,將對公司的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三)結合近三年應收賬款歷史回款情況及同行業可比公司情況,說明公司預期信用損失率估計的合理性,特別是賬齡在3年以上的計提比例是否合理
1.2020年-2022年,公司應收賬款期后回款情況如下:
單位:萬元
截至2023年4月30日,2020年末應收賬款已收回65.28%,2021年末應收賬款已收回49.18%,回款情況良好;2022年末應收賬款回款比例為16.65%。
2022年末公司賬齡3年以上的主要應收賬款明細如下:
如上表所示,公司應收賬款賬齡3年以上客戶以國有控股單位、市政單位及上市公司為主,其主要依賴財政撥款,而財政撥款履行手續較長,且近幾年各地財政資金較為緊張,回款相對較慢,考慮主要客戶資信較好,款項不能收回的風險較小,并且該等客戶目前經營正常,信用風險未發生重大變化,公司已嚴格按照公司的壞賬計提政策計提了相應的壞賬準備,壞賬準備計提充分。
2.公司預期信用損失率估計的合理性
(1)不同賬齡預期損失率測算過程
公司對于按照賬齡組合計提壞賬準備的應收賬款,參照歷史信用損失經驗,結合當前狀況以及對未來經濟狀況的預測,編制賬齡與整個存續期預期信用損失率對照表,計算預期信用損失。預期信用損失率的確認是基于遷徙模型所測算出的歷史損失率,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前瞻性因素的調整所得出,具體過程如下:
1)確認歷史數據集合:以公司新三板掛牌以來的應收賬款賬齡情況(不含單項計提減值部分),統計截至報告期末的收款情況,計算應收賬款遷徙率。
公司的客戶主要系政府及國有企事業單位,根據歷史經驗,5年以上的應收賬款仍有部分可以通過積極追討、訴訟等方式收回,預計最終能收回的比例超過20%,擬以20%作為公司5年以上應收賬款的預期回收率。
2)計算歷史損失率:公司根據每年應收賬款余額的遷徙情況計算歷史損失率
3)考慮經濟增長、投資、價格指數、利率指標等影響公司未來經濟狀況的因素,測算前瞻調整系數,根據歷史信用損失率和前瞻調整系數計算預期信用損失率
注:預期信用損失率=歷史損失率*前瞻性調整系數,5年以上的不調整
4)將預期信用損失率與公司以前壞賬計提政策進行對比,具體如下:
單位:萬元
如上表所示,公司應收賬款按賬齡組合計提壞賬準備金額與按預期信用損失率計提壞賬準備金額差異不大。公司參照上述壞賬計提計算結果,將上述考慮了前瞻因素的預期信用損失率進一步進行調整。
(2)公司與同行業可比公司對比情況
1)公司壞賬計提政策與同行業可比公司對比情況如下:
[注1]建工修復一年以內分為0-6個月,7個月-1年,其中0-6個月壞賬計提比例為1.00%,7個月-1年壞賬計提比例為5.00%,故計算1年以內壞賬將建工修復剔除
[注2]維爾利一年以內分為0-6個月,7個月-1年,其中0-6個月不計提壞賬準備,7個月-1年壞賬計提比例為5.00%,故計算1年以內壞賬將維爾利剔除
如上表所述,公司按賬齡組合計提壞賬準備計提比例與同行業可比公司不存在顯著差異。
2)公司與同行業可比公司應收賬款周轉率對比情況
公司客戶以國有控股單位、市政單位及上市公司為主,基于行業特性,項目結算之后,需要經過較長時間的審批付款流程,導致回款進度較慢;同時2020年以來受國內外經濟形勢影響,回款速度放緩,綜合導致應收賬款周轉率下降。公司及同行業可比公司應收賬款周轉率變動情況如下:
[注]應收賬款周轉率包括應收賬款、應收票據及應收款項融資
如上表所示,同行業可比公司應收賬款周轉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滑,與公司應收賬款周轉率變動趨勢一致。
綜上所述,公司預期信用損失率估計合理,公司壞賬計提比例與同行業可比公司不存在顯著,應收賬款壞賬準備計提較為充分。
(四)補充披露長期應收款的信息,包括交易背景、付款安排、截至目前回款情況、是否出現未按計劃支付的情形,計入長期應收款的合理性
2022年1月,公司通過競爭性談判的方式與客戶6兩個子公司分別簽訂銷售合同,分別為其污水處理廠提供設計、設備采購及施工服務;上述項目已于2022年6月完工,公司根據設備銷售合同相關約定,對設備銷售確認長期應收款,具體信息如下:
單位:萬元
如上表所示,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第十七條之有關規定:合同中存在重大融資成分的,企業應當按照假定客戶在取得商品控制權時即以現金支付的應付金額確定交易價格。該交易價格與合同對價之間的差額,應當在合同期間內采用實際利率法攤銷。根據合同約定,公司預計在2022年6月竣工,可視同預計客戶取得商品的控制權,而客戶支付完價款的時間為2023年12月,間隔超過一年,且金額較大,故將其在長期應收款核算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
截至2023年4月30日,公司尚未收到相關款項,主要系客戶6資金安排緊張,公司亦持續與客戶6進行溝通,積極催收相關款項。
二、保薦機構核查意見
經核查,保薦機構認為:
1.公司與應收賬款前五大客戶不存在關聯關系,不存在放寬信用政策的情況;針對應收賬款逾期情況,公司已采取相應催收措施;
2.公司客戶以國有控股單位、市政單位及上市公司為主,該類客戶資信等級較高、款項不能收回的風險較小,并且該等客戶目前經營正常,款項無法回收的風險較低;
3.公司預期信用損失率估計合理,公司壞賬計提比例與同行業可比公司不存在顯著差異,應收賬款壞賬準備計提較為充分;
4.公司根據協議付款條件確認長期應收款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具備合理性;截至2023年4月30日,公司尚未收到相關款項,正在積極催收中。
三、會計師核查意見
經核查,會計師認為:
1.公司與應收賬款前五大客戶不存在關聯關系,不存在放寬信用政策的情況;針對應收賬款逾期情況,公司已采取相應催收措施;
2.公司客戶以國有控股單位、市政單位及上市公司為主,該類客戶資信等級較高、款項不能收回的風險較小,并且該等客戶目前經營正常,款項無法回收的風險較低,如果未來公司應收賬款管理不當或者部分客戶自身發生重大經營困難,可能導致公司部分應收賬款無法及時收回,將對公司的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3.公司預期信用損失率估計合理,公司壞賬計提比例與同行業可比公司不存在顯著差異,應收賬款壞賬準備計提較為充分;
4.公司根據協議付款條件確認長期應收款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具備合理性;截至2023年4月30日,公司尚未收到相關款項,正在積極催收中。
8、關于合同資產。報告期末,公司合同資產賬面價值18,243.51萬元,主要為應收質保金和已完工未結算資產,同比增加了122.34%,增長較快且金額較高。其中,已完工未結算資產期末賬面價值16,247.76萬元,同比增加了200.04%。合同資產計提減值準備1,189.22萬元,同比增長165.09%。請公司:(1)補充披露前五大已完工未結算合同資產的項目名稱、交易對方與性質、合同金額及簽訂時間、履約安排與實際施工進度、收入確認進度、預計后續結算安排、期后結算情況,結合合同條款、實際履約進度以及收款條件等,說明相關合同資產確認的依據及合理性,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2)結合項目交付驗收過程、結算收款條件、收入確認的具體依據及時間點,說明本年度合同資產大幅上升的合理性,公司收入確認政策是否發生變化;(3)結合合同資產的收款條件及預計賬期,說明減值準備計提是否合理、審慎,補充披露近三年合同資產減值準備計提金額、測試參數,計提政策有無重大變化,是否存在其他收款風險。
一、公司回復
(一)補充披露前五大已完工未結算合同資產的項目名稱、交易對方與性質、合同金額及簽訂時間、履約安排與實際施工進度、收入確認進度、預計后續結算安排、期后結算情況,結合合同條款、實際履約進度以及收款條件等,說明相關合同資產確認的依據及合理性,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
報告期末,公司前五大已完工未結算合同資產的項目情況如下:
單位:萬元
公司合同資產中期末已完工未結算資產系公司按時段法(履約進度)確認的項目收入金額與已達到合同結算條件金額之間的差額,合同資產確認依據充分,具有合理性,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
(二)結合項目交付驗收過程、結算收款條件、收入確認的具體依據及時間點,說明本年度合同資產大幅上升的合理性,公司收入確認政策是否發生變化
報告期內,公司合同資產賬面余額變動情況如下:
單位:萬元
如上表所示,報告期內公司合同資產增加主要系已完工未結算資產增加所致。報告期內,公司新增A項目、E項目二期、G項目等項目合同標的金額較大,公司根據履約進度確認收入時間點與合同約定的結算時間點存在差異,導致期末已完工未結算資產金額增加較大,公司收入確認政策未發生變化,公司的收入確認政策詳見本回復三之所述。
(三)結合合同資產的收款條件及預計賬期,說明減值準備計提是否合理、審慎,補充披露近三年合同資產減值準備計提金額、測試參數,計提政策有無重大變化,是否存在其他收款風險
2020-2022年,公司合同資產減值準備計提情況如下:
單位:萬元
如上表所示,公司合同資產減值準備計提政策與應收賬款壞賬準備計提政策保持一致,近三年未發生變化,亦不存在其他收款風險。
合同資產系公司尚未擁有無條件向客戶收取對價的權利,需待達到合同約定結算條件而尚未收到相關款項時再轉入應收賬款。為真實反映同一合同下相關應收賬款、合同資產預期損失風險,公司對合同資產和應收賬款的損失準備計提政策保持一致。公司應收賬款預期信用損失率估計的合理性等分析詳見本回復七(三)之所述。
二、保薦機構核查意見
經核查,保薦機構認為:
1.公司結合實際情況確認合同資產,相關依據充分、確認合理,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
2.公司本年度合同資產大幅上升主要系期末已完工未結算資產較大,具備合理性,公司收入確認政策未發生變化;
3.公司合同資產與應收賬款采用一致的預期信用損失率計提減值準備,計提合理、審慎,計提政策未發生變化,不存在其他收款風險。
三、會計師核查意見
經核查,會計師認為:
1.公司結合實際情況確認合同資產,相關依據充分、確認合理,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
2.公司本年度合同資產大幅上升主要系期末已完工未結算資產較大,具備合理性,公司收入確認政策未發生變化;
3.公司合同資產與應收賬款采用一致的預期信用損失率計提減值準備,計提合理、審慎,計提政策未發生變化,不存在其他收款風險。
9、關于存貨。報告期末,公司存貨余額418.97萬元,同比增加513.51%。2023年一季報公司存貨為1,064.83萬元,繼續大幅增加。請公司:(1)結合在手訂單及執行情況、交付周期,補充說明2022年末及2023年一季度末公司存貨的庫齡結構、主要構成變化、余額大幅增加的原因及合理性,公司業務模式是否發生重大變化;(2)說明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業績大幅下滑的情況下,存貨余額同比大幅增加的合理性。
一、公司回復
(一)結合在手訂單及執行情況、交付周期,補充說明2022年末及2023年一季度末公司存貨的庫齡結構、主要構成變化、余額大幅增加的原因及合理性,公司業務模式是否發生重大變化
公司的主營業務一直為以EPC或PC為主的環保綜合治理工程業務,業務模式未發生重大變化。公司2022年末及2023年一季度末存貨增加的主要原因為各期末存在部分項目履行過程中有已到貨未安裝設備金額較大。
1.2022年末及2023年一季度末公司存貨庫齡情況及主要構成情況
如上表所示,公司存貨中主要系合同履約成本,系部分項目履行過程中有已到貨未安裝設備或未領用材料,期末存貨庫齡基本在1年以內。
2.公司2022年末及2023年一季度末,合同履約成本對應的主要項目、在手訂單金額、執行情況及交付周期如下:
(1)2022年末
單位:萬元
如上表所示,2022年末,公司合同履約成本主要系J項目及N項目已到貨未安裝設備,且在手訂單金額均能覆蓋期末合同履約成本金額。
(2)2023年一季度末
單位:萬元
如上表所述,2023年一季度末,公司合同履約成本主要系已到貨未安裝設備等,在手訂單金額均能覆蓋期末合同履約成本金額,其中J項目實際交付期間晚于合同暫定交付日期系客戶尚未通知公司進行進場安裝所致。
(二)說明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業績大幅下滑的情況下,存貨余額同比大幅增加的合理性
單位:萬元
[注]按照年化計算
如上表所述,公司2022年存在營業收入同比下降,但期末存貨余額同比增長的情況;2023年1季度存在存貨增長幅度大于營業收入增長幅度的情況。公司2022年末及2023年一季度末存貨余額增長的主要原因系部分項目實施過程中受工程現場實施進度的影響,期末已到貨未安裝設備較多導致期末合同履約成本金額較大所致,其中:2022年末存貨余額同比增加的原因主要系J項目已到貨未安裝設備金額較大,具有合理性;2023年1季度末存貨余額同比增加的原因主要系J項目、A項目、P項目已到貨未安裝設備金額較大,具有合理性。2022年末及2023年一季度末公司存貨余額大幅增加的原因詳見本回復九(一)之所述。
二、保薦機構核查意見
經核查,保薦機構認為:
公司的主營業務一直為以EPC或PC為主的環保綜合治理工程業務,業務模式未發生重大變化;公司2022年末及2023年一季度末存貨增加的原因主要系各期末部分項目履行過程中已到貨未安裝設備金額較大所致,具有合理性;公司2022年存在營業收入同比下降但期末存貨余額同比增長的情況,主要系J項目已到貨未安裝設備金額較大所致,有相應的訂單支持,具有合理性;2023年1季度存在存貨增長幅度大于營業收入增長幅度的情況,主要系J項目、A項目、P項目已到貨未安裝設備金額較大,有相應的訂單支持,具有合理性。
三、會計師核查意見
經核查,會計師認為:
公司的主營業務一直為以EPC或PC為主的環保綜合治理工程業務,業務模式未發生重大變化;公司2022年末及2023年一季度末存貨增加的原因主要系各期末部分項目履行過程中已到貨未安裝設備金額較大所致,具有合理性;公司2022年存在營業收入同比下降但期末存貨余額同比增長的情況,主要系J項目已到貨未安裝設備金額較大所致,有相應的訂單支持,具有合理性;2023年1季度存在存貨增長幅度大于營業收入增長幅度的情況,主要系J項目、A項目、P項目已到貨未安裝設備金額較大,有相應的訂單支持,具有合理性。
特此公告。
浙江卓錦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會
2023年6月21日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