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產業是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經過20多年發展積淀,振東集團醫藥產業已駛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復方苦參注射液、比卡魯胺、拉洛他賽、安喹利司片......在企業多方合力加持下,越來越多地研發成果頻繁落地。現如今,該企業已打造四大研發平臺,成為企業醫藥健康產業發展的創新引擎。
藥材基地夯基礎,鑄就研發高質量
黨參、紅花、葛根、桑葉、金銀花……當腳步邁進振東科技中心展廳的那一刻,4700余種飲片標本唰的一下晃進了人們的視野,帶來了不小的震撼。目及所至,所有的中藥標本都有二維碼,通過掃描二維碼可以查詢藥材的詳細信息。在科技中心,“掃碼”是知識點來源,更是溯源之途。為確保中藥材、中藥飲片生產、流通的每個環節都有質量安全保障,振東集團自主研發創建了中藥材全程可追溯系統。人們只需通過掃描二維碼,就可以直觀地看到振東中藥材從種植、采收、儲存、加工、運輸、銷售環節中的詳實數據,確保了產品整個過程的透明化、標準化。
作為大健康產業的中堅力量,振東制藥董事長李昆介紹說,從源頭上把握中藥材質量是振東科研的第一步。建立追溯系統大家能清晰地看到哪兒種的,誰采的,誰收的,誰粗加工的,在哪里倉儲,倉儲條件是什么,出貨時間是什么等等,都會清清楚楚的,這樣才能保證中藥材源頭的可控,才能保證最終生產的質量,更為企業科研注入質量的強心劑。
將時間追溯至2003年,在當時振東集團賣第一盒中藥注射制劑“巖舒”的時候,振東集團董事長李安平便決定建造自己的中藥材基地:“要建立符合GAP認證標準的中藥材種植基地,要實現規模化、規范化、標準化生產,要讓每次研發出來的產品藥效最大化,保障百姓用藥安全有效”。他認為這是增強企業發展后勁的重要舉措,意義十分重大。
于是在2004年,集團開展了3次全國苦參野生資源大調查。歷經選定,認證,測評,2005年4月20日,振東苦參GAP種植試驗示范基地建立。基地面積3000畝,這也是全國第一家苦參試驗示范基地。其中全國野生苦參資源圃共計3畝,定植有從全國8個省采來的23個苦參品種,目的是為以后選育雜交新的苦參品種,保持和提供原始種質。這是世界唯一的野生苦參資源寶庫。
在搞好苦參野生資源大調查和GAP基地建立的那兩年,公司也在積極開展其他中藥材的種植,柴胡、黃芩、板蘭根。那段時間,集團員工掌握了諸多中草藥的選種、育苗、種籽直播、移栽、苗期管理、后期采收等全套生產管理技術,為以后大面積種植打好了基礎。
2009年9月,集團苦參種植基地接受GAP認證現場檢查,并且一次性順利通過。人工種植苦參,聽起來簡單,卻是歷經了幾年的心血,振東做成了一件史無前例的事情。隨著苦參的大面積種植和基地獲得認證,振東集團董事長李安平那里又開始有了新的藍圖:“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好,就要干出個樣子。
要把上黨地區的道地藥材都種上,要打響振東道地藥材這個品牌!”一株藥材,從良種繁育、品質提升,再到成為君臣佐使中的一味兒,在振東優化藥品原材料只是開端,企業真正想做的是讓更多地百姓用上好藥、用得起藥上做文章。
中西合璧為百姓,專研制藥有溫度
5月1日,一批批芪蛭通絡膠囊從長治振東生產線上順利完成包裝,迅速運送至全國各地。北京、天津、山東等多地醫院,在到貨第一時間開出處方,為中風患者、心腦血管疾病帶來治療新選擇。
做藥就是要做有溫度的藥,研發藥就是為了讓老百姓用得上、用得起,這一直是振東的不懈追求。拿中藥芪蛭通絡膠囊來講,作為振東集團的獨家產品,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內中醫藥學頂尖科學家王永炎教授自2010年起,歷時8年設計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試驗,完成690例臨床試驗,取得了良好結果。為了讓患者更好地使用,在2023年,北京研究院研發團隊完成3000例不良反應監測研究,再一次為臨床治療提供了有力地數據支撐。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研究院自建立以來就在傳承經典中藥產品的基礎上,不斷應用國際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方法,對傳統中藥產品進行二次開發,在傳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進一步闡明了復方中藥的藥效物質基礎、作用機理和臨床療效,建立了現代中藥全面質量控制體系,加強了知識產權保護,為我國中藥現代化和國際化開創了嶄新局面。
憑借著對市場需求和行業發展趨勢,開展產業技術研發,2023年,企業榮獲“國家企業技術中心”這一的國字招牌。振東集團董事長李安平認為,這一榮譽在振東看來,是國家賦予的責任更是期許,只有我們研制的老百姓用得起的好藥真正投入市場,造福于患者,才對得起國家。于是,在去年振東接連完成了壯腰健腎丸、清瘟解毒丸、小兒參術健脾丸等12個傳統大改小蜜丸的補充研究,及腦震寧顆粒、芪蛭通絡膠囊說明書的修訂。
除了中藥研發,西藥在當今的醫療領域中同樣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其受眾群體也極為廣泛。為了贏得了眾多患者的信賴和選擇,振東集團大力布局非專利藥研發,科技中心負責人表示,仿制藥解決的問題是不斷增加供給,多樣化臨床用藥選擇,通過大幅降低因原研藥市場壟斷導致的高藥價,讓老百姓用得上、用得起國產好藥,實現藥品可及性,這也正是振東做藥的初心。
古有神農嘗百草,今有海歸研良藥。一走進長治科技中心,便看見仿制藥研發團隊的高級研究員GIRISH、RAVEENDRA正專心致志地進行高難度雜質合成工作,畢業于印度安德拉邦蒂魯帕蒂S.V大學兩人曾在印度的第三大城市、科技中心班加羅爾(被譽為亞洲硅谷)工作了十幾年,在原料藥(仿制藥)領域積攢了比較豐富的工作經驗,他們的加入讓振東在仿制藥的研發道路上愈發變得如魚得水。藥物研發之路,振東越走越遠,越走越寬。中西結合研發加速,雙管發力,也讓百姓打心底感受道,真情振東、好藥好人。
國際視野同軌行,創新科研共攀登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研發生產更多適合中國人生命基因傳承和身體素質特點的“中國藥”這是國家賦予生物醫藥企業的使命,創新藥作為衡量醫藥產業研發水平關鍵指標,振東集團深諳它的重要,在經歷了“十年磨一劍”的科研打磨,從仿制藥到創新藥的轉變,現已到加速產業化、實現新發展的關鍵階段。
將目光轉向上海市。2024年4月18日,位于浦東新區建筑面積2000平方米的上海振東藥物研究院宣告成立,這也是振東集團第四個研發檢測中心。振東制藥研發總裁游蓉麗表示,該研究院成立后,將利用前沿技術和創新理念,綜合合成生物學、藥物化學、人工智能、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等領域的科研力量,以尋找和研究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防治藥物為主要方向,針對創新藥領域的難點和臨床工作中的痛點提出解決方案,走有中國特色的新藥創制之路。
其實,屬于振東集團的新藥創制之路,這才僅僅書寫了一個開頭,在創新研發的進程中,它一直是那個與國家同頻、與世界接軌的弄潮兒。多年來,振東一直按照國際高標準嚴格質量管理,持續優化工藝流程,同時對研發、信息化等設備設施的投入始終“毫不吝嗇”,走在智能化、數字化的前列,擁有優質、高端的檢測設備,可滿足化藥、中藥及保健食品的分析檢測、分析方法建立及驗證工作,并獲得CNAS認證。
在談及在中藥與化藥的創新研發,它更有著自己的路徑。將科研團隊同“國家隊”合作聯創,便是振東的一條有力路徑。近日,在位于北京西城區的中國醫學科學院協和藥物所里,雙方正為一起孕育的抗胃癌1.1類新藥“安喹利司”展開研究討論,每一秒都有新進展,每一分鐘都有新收獲,一桌圍坐的,有行業“大咖”、有專家博士,創新的火花四濺飛起。作為1類小分子創新藥,這個抗癌領域的國產“新軍”,自獲批國家藥監局《藥物臨床試驗批準通知書》以來,從振東出發,一路過關斬將戰果斐然,將為國內癌癥患者帶來新的治療選擇。這一粒小小藥片不僅承載著生命重量,也濃縮著振東創新藥研制的重量。
協同共進、合作開發,這已經成為振東的“創新源頭”。而振東的“朋友圈”也從國內拓展到國外。與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中醫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山西中醫藥大學等合作研發,開展各類研發項目130多項,承擔國家、省級研發課題50多項,解決研發“卡脖子”難題;與美國NCI、安德森癌癥中心、澳洲阿德萊德大學等國際頂尖科研院所開展深層次合作,推進中醫藥發展。
在中-澳分子生物研究中心,阿德萊德大學研究員申漢元每天都忙碌在研究所的實驗室里,來自長治的申漢元在這里一呆就是八年,他同小伙伴們從基因和蛋白的分子層面入手,研究復方苦參注射液在抗癌抑癌作用,成果更是刊登在國際知名期刊SCIENTIFIC上,有力叩響了西方世界的中藥大門。
2024年2月19日,振東制藥同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山西中醫藥大學三方舉行了國際合作的第三次簽約。作為中醫藥領域的領軍企業,振東在獲取更多的國際資源和先進技術時,更下定了決心讓復方苦參注射液獲得FDA臨床許可,力爭讓歐美人注入第一針!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振東集團很慶幸投身醫藥科研領域,見證了祖國經濟的騰飛,也親身參與了中國科研事業的大發展。未來,站在世界的高度,振東勢必要做中國的領先,正如其董事長李安平常說的那句:“中國振東,創新中藥,讓世界愛上中醫藥!”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