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K4/6抑制劑的出現,為HR+/HER2-晚期乳腺癌的治療策略帶來了重大變革,現如今已有4款CDK4/6抑制劑獲批用于中國臨床,其聯合內分泌治療已成為HR+/HER2-標準治療方案。盡管當前CSCO指南基于多項III期研究結果,建議HR+/HER2-晚期乳腺癌晚期解救治療不再區分不同CDK4/6抑制劑,但在臨床具體藥物選擇上,仍需綜合考慮獲益優勢人群、安全性、生活質量等因素,以期更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生存獲益。
CDK4/6抑制劑在HR+/HER2-晚期乳腺癌中占據著重要治療地位,達爾西利是國內首個自主研發上市的CDK4/6抑制劑,其關鍵III期DAWNA-2研究廣泛覆蓋中國人群特征,納入100%的中國患者,其中達爾西利組40%的患者為絕經前/圍絕經期,61%的患者合并內臟轉移。結果表明,達爾西利聯合芳香化酶抑制劑(AI)一線治療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mPFS)達到30.6個月,相較對照組提高12.4個月,顯著降低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49%(HR=0.51;P<0.0001)。
并且在絕大多數亞組(除無病間期≤24個月)中,達爾西利均呈現出與總人群一致的PFS獲益趨勢,能顯著降低內臟轉移患者的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37%(HR=0.63)。值得一提的,更多不同轉移部位的亞組數據即將于2024年SABCS大會公布。在絕經前/圍絕經期患者中,達爾西利能顯著降低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47%(HR=0.53;P=0.0039)。在絕經后患者中,達爾西利組的mPFS達30.6個月,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顯著降低48%。
據了解,由于生活方式或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中國乳腺癌的發病年齡越來越低齡化,中位診斷年齡為48-50歲,相較歐美患者更加年輕,并且約有60%的患者在診斷時為絕經前狀態。不僅如此,年輕乳腺癌患者更容易發生內臟轉移,數據表明,<40歲患者內臟轉移發生率為54%,≥40歲患者內臟轉移發生率為43%。而DAWNA-2研究立足于中國國情,從患者實際需求出發,廣泛納入中國臨床患者,充分驗證了達爾西利聯合AI在不同群體中的一線治療獲益,不僅為臨床醫生提供了更為精準的治療選擇,也為患者帶來了更多長生存希望。
隨著CDK4/6抑制劑的廣泛應用,藥物的不良反應也越來越受到關注,其中常見不良反應主要包括骨髓抑制、腹瀉、肝功能損傷等。回顧CDK4/6抑制劑聯合內分泌治療的相關研究發現,中性粒細胞減少是CDK4/6抑制劑共有的血液學不良反應,在亞裔人群中中性粒細胞減少的發生率可能更高。盡管DAWNA-2研究常見不良反應也包括中性粒細胞減少,但未觀察到粒缺性發熱,3、4級中性粒細胞減少的中位持續時間僅3天。并且,至首次出現中性粒細胞減少的中位時間長達28天。通過適當的對癥治療或調整藥物劑量,可以迅速緩解這些不良反應,目前的處理方法已經相當成熟,易于控制和管理。
自細胞周期發現以來,直至CDK4/6抑制劑問世,為HR+/HER2-乳腺癌的治療開辟了新途徑。隨著多個CDK4/6抑制劑陸續獲批適應癥并進入中國臨床實踐,如今患者擁有更多的治療選擇,并在保證長期生存獲益的前提下,也能擁有更好的治療體驗。達爾西利作為首個中國原研CDK4/6抑制劑,為HR+/HER2-晚期乳腺癌帶來突破30個月的mPFS,刷新晚期一線PFS記錄。并且廣泛覆蓋中國臨床不同患者群體,攻堅內臟轉移,使得絕經前/后亞組全面獲益。還憑借更加優化的結構設計,提高肝臟安全性。不僅如此,達爾西利治療相關可感知不良反應少,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和生活質量。
此外,隨著更多不同轉移部位亞組數據公布,達爾西利聯合內分泌治療的獲益優勢人群范圍將進一步擴大,為更多乳腺癌患者帶來福音。總之,達爾西利充分滿足臨床未盡之需,不亞于進口CDK4/6抑制劑,或成為醫生和患者的放心之選。這一研發成果不僅豐富了中國循證醫學證據,也為全球乳腺癌治療領域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達”案。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