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惡性疾病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與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其嚴峻形勢不容忽視。根據今年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新發惡性腫瘤病例高達482萬例,這意味著平均每天有超過1萬人被確診。這些數據不僅揭示了我國沉重的負擔,更凸顯了加強防控工作的緊迫性和重要性。為進一步推動惡性疾病防治工作,國家衛生健康委明確提出要促進防治關口前移,強化篩查長效機制,到2030年實現總體5年生存率達到46.6%。
隨著國家政策的廣泛宣傳和公眾健康意識的日益提升,“防大于治”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這一觀念的轉變,直接促進了腫瘤早篩行業市場需求的顯著增長。據悉,2022年中國篩查市場規模已達到208億美元,預計到2024年將增長至238億美元,并有望在2029年進一步躍升至335億美元,充分彰顯了該領域的巨大發展潛力與廣闊前景。
傳統疾病早篩技術與局限性
目前常見的早篩技術主要有四種:第一種是影像學技術(如X光、 CT、磁共振等);第二種是內窺鏡檢查(如腸鏡、胃鏡等);第三種是病理學和細胞學檢查(最可靠直接的診斷依據);第四種是各種化驗檢查(如生物標志物、液體活檢、基因檢測等)。前三種基本屬于傳統的早篩手段,普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影像學手段通常具有輻射,對早期疾病的識別力較低;內鏡篩查雖然能夠較早期發現消化道癌,但屬于侵入性篩查,檢查過程痛苦,對病人體質要求較高,不包括在常規體檢項目中,且中國內鏡醫師相對匱乏,醫療資源緊張,導致篩查滲透率較低;組織活檢取樣困難,腫瘤異質性容易造成取樣不完全,不利于診斷分型又容易導致并發癥,同時假陽性率和假陰性率也較高。
TAP檢測,引領健康早篩新風尚
近幾年,隨著科學和技術的發展,新型腫瘤早篩技術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彌補了傳統早篩手段的缺陷,具有顯著優勢。其中,TAP檢測技術尤為引人注目。
現代研究發現,異常糖基化與腫瘤密切相關。TAP,即異常糖鏈糖蛋白,是與腫瘤密切相關的物質。正常細胞惡變時,會產生幾十種TAP,其含量越高,間接反映人體內惡性細胞越多。因此,通過檢測TAP的量變,可以評估人體的健康風險及腫瘤的發展情況。
TAP檢測報告
據悉,TAP檢測技術是國家級的科研項目。其通過國家科技部組織的專家驗收,是國家973項目的產業化應用,是國家科技部主導引進的國際先進科技成果,是科技部驗收合格的“國家雙引項目”和“國際科技合作重點項目”,被列為“國家火炬計劃項目”。經過國內外專家十多年研發,2011年獲得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三類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書,2013年被列入國家《醫療機構臨床檢驗項目目錄》,可有效用于醫院腫瘤輔助診斷、篩查和防治。與傳統檢測手段相比,TAP檢測具有早期預警、廣泛覆蓋40多種常見腫瘤、高準確度、操作簡單、安全無創等五大優勢。
TAP資質和優勢
為了實現TAP檢測技術的廣泛價值,為更多人的健康防治提供高效服務,并面向全國醫院機構和體檢機構進行推廣應用,2012年,瑞生健康管理(杭州)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該公司專注于TAP篩查及管理業務,為客戶提供健康篩查、防治等咨詢和管理服務。據了解,依托于國家級科研項目的背景,瑞生健康已于全國千家醫院建立了緊密合作,TAP年檢測人次更是突破了200萬大關。
TAP篩查服務,居家檢測更輕松
今年,為進一步拓展業務范圍,面向廣泛的企業客戶和個人消費者,瑞生健康隆重推出TAP篩查服務。整個產品包含個人問卷篩查、TAP檢測、風險篩查評估、專項檢查指導、漏檢賠付保障等六大服務,基于國際領先、科學縝密的腫瘤風險篩查系統和腫瘤早期檢測技術,篩查和濃縮出高風險人群,在健康管理師的指導下,根據推薦的專項檢查方案,及時進行深度排查、干預管理,盡最大可能避免誤診和漏診,實現早期發現的目標。
TAP篩查服務優勢
這項創新服務不僅延續了在醫療健康領域的專業深度,更以用戶為中心,實現了檢測方式的重大突破—支持居家檢測。無需前往醫療機構,在家就能完成樣本采集,樣本采集完成后用戶只需寄往指定實驗室,由專業人員進行檢測,整個流程方便快捷,極大的節省了用戶的時間,特別是對于工作繁忙或行動不便的人群而言,更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面對惡性腫瘤防控的嚴峻形勢,瑞生健康以先進早篩技術為基礎,不斷創新和發展,致力于打造健康管理的新標桿。未來,瑞生健康將繼續懷揣“瑞澤蒼生、福澤萬家”的愿景,為廣大客戶提供更加優質、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務,為健康中國行動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我們也呼吁全社會共同關注惡性腫瘤防控工作,提高健康意識,共同為構建健康中國貢獻力量。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