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在上海舉辦的第七屆進博會輝瑞展臺上,“中國醫生·創享健康未來”主題活動吸引眾多目光。此次活動由健康報社主辦,邀請來自肺癌、血液腫瘤、兒科、抗感染、皮膚科等多學科專家學者以及健康領域媒體共聚一堂,圍繞推動腫瘤規范化均質化診療、常見病的診療新理念、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助力健康領域高質量發展等話題深入探討交流。
腫瘤治療新篇章:規范化奠定基礎,均質化推動發展
交流討論中,腫瘤診療規范化、均質化成為熱議話題。隨著醫學技術快速發展,肺癌的生存率有了大幅提升。國家癌癥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最新發布的2019-2021年我國總體癌癥和25種癌癥五年相對生存率最新現狀及趨勢測算結果顯示,肺癌目前的整體五年生存率已達到28.7%,在所有瘤種中提升幅度最大。
然而,肺癌仍然高居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死亡率首位。《2022年中國惡性腫瘤疾病負擔情況》預估,2022年我國新發肺癌病例數約106萬,而因肺癌死亡的人數高達74萬。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上海市老年醫學中心的徐松濤教授指出,由于肺癌患者基數龐大,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雖然占比不高,但每年新發病例數仍不容忽視,且多發于年輕、不吸煙患者中,有約25%-40%的ALK陽性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在初診時已發生腦轉移,面臨延長生存期與提高生存質量的雙重挑戰。因此,規范化診療尤為重要,肺癌患者才有機會實現更長時間的生存、更高質量的生活,實現肺癌“慢病化”。
(從左至右)閆麗新、馬軍、徐松濤、周立遠
哈爾濱血液病腫瘤研究所馬軍教授表示,血液腫瘤是起源于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通常具有惡性程度高、治療復雜等特點。在腫瘤治療全面進入精準時代的今天,一些血液腫瘤如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也在不斷探索新的靶點。此外,推廣治療指南、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治療水平是實現全國范圍規范化、均質化診療的關鍵。通過知名醫院專家對基層醫生的幫扶帶教,可以有效提升基層醫院的腫瘤診療能力。
作為縣級醫院院長,來自川北醫學院附屬三臺醫院的周立遠院長表示,國家出臺的多項政策為提升縣域醫療水平帶來了契機。通過由有關政府部門指導,多方合作,企業支持的一些項目例如“縣域腫瘤防治中心建設項目”等,搭建了推動縣域綜合診療能力提升和臨床路徑規范化的平臺,幫助參加的培訓的縣域腫瘤病理等學科醫師提升了診療規范性,很好地促進了基層醫生水平同質化發展。此外,隨著輝瑞等企業對縣域醫療的關注和支持,一些創新藥品在縣域也變得可及,基層的患者也能“用得上”創新藥物。
醫療創新,多學科融合:展健康新圖,燃患者希望
主題活動中,來自皮膚科、兒科、感染科和神經內科的專家錨定醫療領域常見問題與核心,共同探討了如何助力醫療健康領域的高質量發展。
上海市皮膚病醫院史玉玲教授介紹,隨著環境變化、生活方式變化等影響,中國皮膚疾病患病率不斷升高,如被稱為“頭號疾病”的特應性皮炎(AD),這一自身免疫系統性疾病在中國近十年來增長迅速,目前中國特應性皮炎患者人數約7000萬人,但往往被大眾視為“只是一種皮疹”,未能得到充分有效的治療與幫助。隨著皮膚科領域的科學探索不斷深入,以高選擇JAK抑制劑為代表的創新藥物的出現為中重度特應性皮炎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以解決困擾患者的“快速緩解瘙癢”和“改善皮損”等眾多迫切治療需求。
時值秋冬季節,兒童呼吸道疾病高發,很多呼吸道疾病會給兒童、老年人等高危人群帶來嚴重的健康威脅。特別需要關注的是肺炎、流感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流感與肺炎球菌感染具有協同作用,當兒童或老人感染流感會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肺炎球菌可透過黏膜防御體系進入下呼吸道引起肺炎。同時,流感病毒為肺炎球菌感染創造機會,并促進其在呼吸道上皮的黏附和定植,促進肺炎并發癥的發生或加重,每年90%以上的流感疫情集中爆發在學校和托幼機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全球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病因,尤其是嬰幼兒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見的病因,會損傷肺部,可能導致嬰兒(尤其是早產兒或6個月以下的嬰兒)以及高危老年人出現嚴重并發癥或死亡。
(從左至右)肖景丹、史玉玲、曾玫、高曉東、劉愷鳴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曾玫教授呼吁,這些重要常見的呼吸道疾病是可以通過接種疫苗來預防的,尤其是嬰幼兒、老年人、慢性基礎性疾病患者需要及時接種疫苗來減少患病幾率,以及進一步造成重癥的風險。建議按照免疫程序及時積極接種疫苗,這是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發生的重要舉措。最好能在流行高峰期來臨前就完成相關疫苗接種,更好地發揮預防保護效果。
談及呼吸道感染,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高曉東教授表示,引起呼吸道傳染病的病原包括細菌、病毒、衣原體和支原體等。病毒則主要包括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在目前秋冬交替的呼吸道傳染病高發時期,尤其需要保持警惕,遵循科學指導,及時應對癥狀。
另外,一些容易被患者忽視,導致延緩治療,病情日益加重的常見病的發病率也在顯著上升。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劉愷鳴教授指出,偏頭痛是全球第二大常見的神經系統失能性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度失能性以及高疾病負擔等特點,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與生活。中國偏頭痛領域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都面臨著創新藥物匱乏、公眾疾病認知率低、患者就診率低等情況。由于沒有特異性藥物,很多患者只能靠止痛藥來緩解頭痛,臨床上存在著巨大的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
2024年初,新一代小分子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受體拮抗劑口崩片瑞美吉泮的上市,打破了既往偏頭痛治療的瓶頸。CGRP受體拮抗劑可以有效阻斷偏頭痛發病相關的關鍵通路,能夠快速且持續地緩解頭痛及相關伴隨癥狀,按需服用可減少患者每月偏頭痛發作天數,且不增加藥物過度使用(MOH)的風險,為偏頭痛醫生及患者帶來全新的治療選擇。
活動尾聲時,嘉賓們留下對醫療行業未來的寄語,投入“時光信箱”,展望行業未來發展,并強調了“創新”、“合作”與“人文”的重要性,呼吁積極吸納新思維,共同應對挑戰與機遇。(戰釗)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