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世界胃腸病學組織保守估計,我國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平均在58-64%,這意味著,我國超一半的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而且每年還在增長。大多數人整日里只為養家糊口而忙忙碌碌,卻也因此增加了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機會。
胃不僅是消化器官,更是人體的免疫排毒器官,胃液是強酸性的且有殺菌作用,被譽為“身體健康的第一道防線”。據《中華消化雜志》發布的《第六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非根除治療部分)》數據表明,我國幽門螺桿菌感染是70-80%胃潰瘍,以及超過90%十二指腸潰瘍的病因。護胃,從防治幽門螺旋桿菌開始,已經成為我們不可回避、不能無視與心存僥幸的健康第一要務。
國際自然醫學和養生工程研究會、世界健康管理聯盟將每年4月9日定為國際護胃日,旨在提醒人們注意“胃”發出的警示,守護好健康“第一道防線”,今年是第18個“國際護胃日”。
我們過去常常拼命工作,一天工作18個小時,一周工作7天……但是我們并沒有掙大錢,卻也讓胃承受了沉重的負擔,常常“罷工”。例如,你是否有過胃部疼痛如一波一波的涌來,讓你輾轉反側,痛的睡不著?你是否曾在日常中,突然感到一陣惡心,胃部不適,無法專心工作?你是否口腔有嚴重的異味,不敢開口說話?不出意外的話,很可能都與一個隱形的敵人——幽門螺旋桿菌有關。
說起幽門螺旋桿菌,它不是一個普世性的問題,我們每個人對其都有或多或少的認知誤區和防護行為上的欠缺。認為與我無關,實際上已經在我們的胃黏膜上安家落戶,不斷繁殖,猶如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引爆我們的胃部問題。那么,如何有效防治幽門螺旋桿菌,守護我們的“健康第一防線”呢?一個關于改變的事實:看似是人的問題,實則為情境問題。
附贈一份幽門螺旋桿菌防治行動清單,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工作中,踐行起來,并不難,如果你能做到以下6點,就能有效防治。
嘴巴自律。油膩、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正是幽門螺旋桿菌的最愛。它們不僅刺激胃黏膜,加重胃部負擔,更為幽門螺旋桿菌提供了滋生的溫床。因此,護胃第1份清單: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和富含纖維的食物,讓胃遠離這些“垃圾食品”的侵害,是護胃的第一步。
作息自律。經常熬夜、作息不規律……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都是幽門螺旋桿菌的“幫兇”。第2份護胃清單: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過度勞累,建立陽光的情緒生態,成為了我們護胃的又一關鍵。
煙酒自律。長期吸煙會導致胃黏膜供血不足,從而抑制黏液的分泌,損害胃黏膜;長期大量飲酒會直接損害到胃黏膜,導致胃黏膜出現水腫和糜爛,從而增加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幾率。第3份護胃清單:戒煙限酒、減少煙酒對胃黏膜的刺激,也是護胃的必經之路。
身心自律。情緒不穩會影響到消化系統,從而影響到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和恢復。第4份護胃清單:保持心情愉悅,建立陽光的精神生態。
使用公筷、餐具定期消毒。幽門螺旋桿菌具有傳染性,主要傳播途徑是口對口傳播或者糞口傳播,日常進食中,可通過口、手、餐具等傳播。第5份護胃清單: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患者和家人采用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從而避免形成交叉感染;此外,家中餐具需要定期進行高溫煮沸消毒,以殺滅幽門螺旋桿菌,降低感染風險。
防護意識。通過定期體檢、及時發現和治療胃部問題,我們可以將幽門螺旋桿菌的威脅降到最低;同時,學習正確的養胃知識、避免走入誤區,也是我們護胃的重要一環。第6份護胃清單:科學的防護知識,定期檢測。
如果你不幸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當然,我們還需要借助一些“武器”,這些“武器”包含牙膏、藥物等。一些牙膏中含有抑制幽門螺旋桿菌成分,對幽門螺旋桿菌能夠起到一定的清除作用。但是牙膏不能徹底消滅幽門螺旋桿菌,只能起到暫時預防的作用。
圖片來源于網絡
中成藥類首選荊花胃康膠丸,對幽門螺旋桿菌有抑制作用,同時還可用于治療寒熱錯雜證、氣滯血瘀所致的胃脘脹悶疼痛、噯氣、返酸、嘈雜、口苦,也可用于治療有上述證候的十二指腸潰瘍。
圖片來源于網絡
其它一些藥物選擇,包含抗生素類的阿莫西林顆粒、克拉霉素膠囊等;鉍劑類的膠體果膠鉍膠囊、復方鋁酸鉍片、枸櫞酸鉍鉀膠囊等;還有質子泵抑制劑,這類藥物無法直接作用于幽門螺旋桿菌,但可以降低胃內酸度,使抗生素發揮更好的效果。請記住,任何藥物的使用都應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最后需要強調的是:防幽要科學,健康我做主。
胃是我們的“健康第一道防線”,千萬不要為了一時的放縱自己,讓胃長期生活在“酸甜苦辣”的環境中,產生嚴重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否則你后悔莫及。因此,希望你能分享這篇文章,將防幽知識傳播給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加入到這場護胃之戰中來,堅持自律戰勝幽門螺旋桿菌這個“隱形殺手”,讓胃無“幽”。
數據來源:
《我國12萬人幽門螺桿菌篩查報告》
《中華消化雜志》的《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第六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非根除治療部分)》
世界胃腸病學組織官方數據
國際自然醫學和養生工程研究會、世界健康管理聯盟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大眾商報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互聯網新聞相關服務。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如因文章侵權、圖片版權和其它問題請郵件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tousu_ts@sina.com。
舉報郵箱: Jubao@dzmg.cn 投稿郵箱:Tougao@dzmg.cn
未經授權禁止建立鏡像,違者將依去追究法律責任
大眾商報(大眾商業報告)并非新聞媒體,不提供任何新聞采編等相關服務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3001087號-2